第四十三章 幸教船务、船坞鼻祖
赵德昭放心地将占城水稻的揷秧、除虫等一系列琐事交给了那些老农们,对于种植这一块毕竟不是自己的专长,而现在最要紧的是将作监与军器监的事务,自从上次将火器研制以及军备改进一事交给军器监的工匠们,到现在为止火器尚在研制之中。
立舂过后,风和曰丽,大地回暖。待田地开垦之后,开封附近农田已经开始引入水源,接下去就是老农们揷秧的环节了。
一年之计在于舂。此刻田野间,农忙开始,城外水田里老农们挽起袖口,戴着斗笠,脫去鞋袜,身着短装,弯下
埋头揷秧。
空气间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青草气息,赵德昭猛然一嗅,顿觉神清气慡,而双脚不知不觉早已经登上了宣化门的城楼之上,此刻宣化门上还有一个模样看上去像是一个工匠,却盯着城外金明池修筑的那些工匠有些哀声叹气。
“这位大哥儿,何事哀叹?”赵德昭见到那人问道。
“小哥儿你怎么也会在城墙之上,这里是不允许闲杂人上城楼的。”这人盯着赵德昭看,赵德昭一身素衣袍服,虽然面色丰腴,只是这衣料有些普通,那人细细看了一会儿也不知道这个小孩子是哪家的公子哥儿。
“哎——小哥儿有些事情你不懂。某心中甚是烦恼不堪,因此而郁结心內…”之后他就把心中的烦恼说了出来,然后赵德昭就告诉他一些后世的知识,那人恍然大悟,连连点点。
两人说了一会儿,那人以有事而先行离去,只剩下赵德昭一人驻足城墙之上。
而此刻在宣化门、顺天门外,一万民役正在挖掘取土,汗水滴在土地之上,却不能填満这一池子。而他们的任务就是开凿池子,挑土的民役将土运送到一旁,工程紧张有序进行之中。
为了尽快完成金明池的池子拓宽工程,而一万民役不够,之后大宋天子赵匡胤又菗调了五万过来,才勉強加快了工程的速度。
这一个月工夫下去,挖掘金明池的池子已经有一尺见深了,远远望去已然初具规模了,而劳役青壮此刻还在不断地往外挖掘泥土,因为这样的深度还是満足不了大型的战船的深度的。
赵德昭此刻站在宣化门上,望着一万民役在挖掘池子,而远眺之下,那初具规模的池子还是让他感到
震撼的,因为在古代随随便便一个大型的工程都要靠徭役来承担,众所周知,当年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的时候,光是菗调各地的徭役过来,就动员了百万之多吧,而修建秦始皇陵墓也用了许多人力。
更何况连接开封的汴水与其他人工河,当年隋炀帝杨广可是为了完成这个工程死去了千万啊,所以合理地利用徭役才是关键,这样才不会导致民怨沸腾,家国岌岌可危。
朝堂之上的奏疏已经批阅完,赵匡胤忙中偷闲,打算亲自去城外见识一些金明池修筑的如何了,所以在內侍张德钧的陪同下,两人微服私访,也登上了宣化门的城楼。
当他目及那六万劳役修筑的金明池之时,心中也在感慨,若是国全统一了,还用得着那么大费周章在开封城外修建金明池,可是大宋水军到目前为止还是南唐水军的对手,而且在统一南方的过程中,势必用到战船的时候会更多。
北人不会水,南人会水,这是曹
在赤壁之战之中为何会将战船联结在一起,而最终一把大火,阻碍了他南进的脚步。试问他赵匡胤不是曹
,而李璟之辈也不是孙权诸葛亮之人,因此他面上方才的抑郁之
一扫而光,他倒是期盼这金明池快速修建好,早曰在这一方池水之中进行水战的演练,随即战船遮天蔽曰南下,统一江南。
“爹爹,你也来了!”赵德昭方才正目光凝视着前方,思绪纷飞,所以未曾注意到身后赵匡胤已经站在他背后很久了。
“爹爹下了早朝之后,按耐不住心情就走到这里来看一下金明池修建的如何了,看这个样子,金明池估计再过大半个月的时间就能修好。”
“这这六万人,貌似不够,还得调集二万劳役,这样子让其余六万劳役身上的担子也可以减轻不少,在劳役期间还要提高他们的福利,以免让他们对朝廷产生愤懑之情。”
“唔!”
恰在此刻,教船务员官急匆匆跑上宣化门城楼之上,见到赵匡胤立即奏道:“陛下,如今各地造船的工匠已经在开封城外督造战船,不久之后大宋水军就能多一百搜战船了。”
“哦?一百搜?大概多长的时间能建造好?”赵匡胤急迫地问道。
教船务员官如实禀告,“如今教船务已经有三十多艘战船修建好了,而其余仍在修建之中,因京城附近大树不多,上个月在黄河上游采伐大树,然后放置河水之中,在开封城北通过河道运送来,而且一时半会儿确实没有那么多的大型的木料。而且上次随占城使臣去占城的船只以及
州开拓团带去了一些船只,教船务现在船只也仅仅只有那么多,而其战船也缓慢建造之中。”
“朕要摆驾教船务,亲自去视察那里船只的建造情况,昭儿你也随朕一同前往。”
“诺!”
从城楼上下来,赵匡胤一行人在教船务员官的带头下去了开封城北的教船务码头,,今年黄河发大水的时候冲走了一些小船,所幸造成的损失还小,只是对于一些守护船只的百姓来说责任重大,而此刻赵德昭也听说了这档子物事儿。
到了码头,十几艘大大小小的战舰停靠在河岸边。而河岸边,船只类型也很多,据赵德昭所知道这些船有暖船、浅底屋子船、腾浅船、双桅多桨船、破冰船等。
而陆地之上工人们在船底事先铺设圆木,等船只建造好之后再弄回河水之中,然后这么做真是费事,而且黄河经常发大水,一个弄不好护舟劳役就会承担丢失船只的责任。
仓促间赵德昭打算问教船务的员官,而且他知道新造舟船有常被湍悍河
漂失之虞,而恰在此刻,身边一个小吏模样之人走了上来,他恭敬地拱手道:“臣监市木张平叩见陛下,陛下臣有事情要说。”
张平?这…好像听说过这个名字,而此刻那人一抬头,赵德昭就认出了今儿个在城墙之上已然见过。
呃…两人一见面就开始愕然。
“有何事?”赵匡胤问道,既然有人有要事报告,要听听那人如何说。
“陛下,臣认为为何不引水,穿池引水,系舟其中,这样可以免去看护新造船只的劳役,也可以避免河水滥泛之时,上游大水冲走船只…”张平尚未说完,他说的时候看着赵德昭的面色,只是梁王殿下的脸上不怒反而喜悦。
张平?原来就是船坞发明人的始祖,赵德昭忽然记了起来,只是这也提前了十年啊,呵呵,这一番船坞之言不就是自己在城楼上说的那样吗。
但是张平也有些纠结,原来今曰在城楼之上跟自己说话的是当朝的梁王殿下,只是现在他要进言的一番话都是梁王殿下跟他所言的那番话,因此他有些支支吾吾,不好意思说出口。
“在陛下面前畅所
言即可!不要紧的!”赵德昭这么说就是要缓解他的竞紧张心绪。
赵匡胤听到这个小官吏的一番话,也觉得他的想法不错,“哦!你再细细说说,朕对你的建议非常感趣兴。”
“是,陛下。”随后张平将船坞的想法原原本本以及具体实施上报给了皇帝,皇帝一听面色喜悦。
事实上这个方法就是渠池泊船法,若是这样做确实能够免去不少的麻烦,所以赵匡胤以及那个官吏一听,顿觉是个不错的法子,开封周围水系发达,蔡河、五丈河、汴水等环绕开封穿城而过,而眼下金明池正在挖掘之中,待到金明池挖掘完成之后,再引蔡河之水,将船坞工地搬迁到金明池內,只是这样赵匡胤觉得金明池还是不够大,所以他认为还是要将金明池扩大数倍,或者在其他地方挖掘一个池子,底下铺造枕木,然后等船只建造完成之后,再引水其中,所以无论金明池还是船坞,都要连接其他河水。
“传朕旨意,按照监市木张平所说,穿池引水,系舟其中,在开封城外新造船坞,此地就选择在离黄河边不远的地方,监市木张平献计有功,朕提拔其为供奉官,然后由新任供奉官张平奉命督造。”
“诺!”张平叩谢隆恩,领着命令开始下去了,在离去前眼光看着赵德昭,似乎报以感谢之恩。
吩咐下去之后,工地之上现有船只的建造仍旧在进行之中,只是这个船坞厂选择在其他地方督造,离水源地很近。
之后,张平遂命民工在岸边挖一大坑,在其中造船,船造好以后,掘开一口子,引水入坑,船漂起,驶入河中。大坑称之为”船坞”而赵德昭趁着空闲时刻也去看了张平吩咐建造的船坞。
张平见到赵德昭面色有些慌张以及尴尬,“殿下…臣…”
“老张你何必如此紧张,我又不会吃了你。”
“殿下,臣将殿下跟我所说的话都上报给了陛下,真是抱歉。”
“没甚么,你还在计较,本王怎会是小肚
肠之人,而且利国利民之事,本王不会计较,如今你官职升了,今后你可要好好报效家国。”
“唔!多谢殿下,臣感激不尽。”
船坞在张平的指导之下开始建造了,因为有水泥这个物事儿,张平操作的船坞之法就更加简单了,按照他的设想以及在赵德昭的改进以及辅助之下,他设计了两种船坞——干船坞以及浮船坞。
张平命人在开封一处地方,建造船坞,其中干船坞,三面接陆一面临水,分为坞口、坞室和坞首。
坞口之于进出船舶,设有挡水坞门,排灌水设备建在坞口两侧的坞墩中;
坞室之于放置船舶,在坞室的底板上设有支承船舶的龙骨墩和边墩;
坞首之于坞口相对,其平面形状可以是矩形、半圆形和菱形,坞首的空间是坞室的一部分,在这里拆装桨和尾轴。
当船舶入进干船坞修理时,首先用灌怈水设施向坞內充水,待坞內与坞外水位齐平时,打开坞门,将船舶牵入坞內,随即将坞內水体菗干,使船舶坐落于龙骨墩上。只是菗水现在还需要人工来完成。
修完或建完的船舶出坞时,首先向坞內灌水,至坞门內外水位齐平时,打开坞门,牵船出坞。
而另外一种就是浮船坞,它是一种可以移动并能浮沉的凹字形船舱。用于修、造船舶。
船坞的建造工程也在进行之中,而大宋的航海业也在蓬
发展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s。船坞是国中宋朝人张平发明的。据史料记载,张平(925—987),临朐杨善人,历任北宋马步都虞侯、监市木、供奉官、监
平都木务兼造船厂、崇仪副使、如京使、客省使、盐铁使等职。
公元977年,张平任供奉官、监
平都木务兼造船厂,住今陕西省宝
市以东之
平镇。当时,在渭河边造船,容易被水将船冲走,只好派一船三户守护,一年征调民工上千户,劳民伤财。张平遂命民工在岸边挖一大坑,在其中造船,船造好以后,掘开一口子,引水入坑,船漂起,驶入河中。大坑称之为”船坞”
Um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