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晚宋 下章
第七章 科举考试(二)
 余玠,字义夫,蕲州人,生年不详,少时家贫落魄无行,喜功名,好大言,先为白鹿诸生,因斗殴杀死卖茶翁,避罪逃入淮东制置使赵葵幕下,后逐渐立功,为理宗赏识,命其为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到任后惩杀溃将﹐整顿军政﹔轻徭薄征﹐设置屯田﹔修学养士﹐延纳贤才。在抵抗蒙古人入侵四川的战争中,屡屡重创蒙军,只可惜不久便被理宗毒杀。

 此时,他因杀人刚逃到淮东,心惶惶无主,听说山东之事,便起心投奔李思业,但又怕其小瞧自己,决定先考取功名再说,幸得郝经推荐,才遂了心愿。

 余玠在‮试考‬前第五天抵达了益都,自是先去找李哲,果然,李哲见了郝经的信后,也痛快地在举荐表上署了自己名字,又笑道:“你可知郝大人最近要调回益都?”

 余玠本和郝经并不识,只是这次承了他的情,见李哲说得郑重,也忍不住问道:“郝大人调回益都可是好事么?”

 “自然是好事,天大的好事!”李哲到底少年心,城府不深,见余玠面疑惑,忍不住得意道:“我听说李总管科举后就要有大的举动,山东官场将发生剧变,郝大人在此时调回,当然是好事。”突然也觉自己失言,李哲遂紧紧闭口,心中懊悔不已。

 余玠却吃了一惊,他在路上听说山东已经获得自治权,现又闻山东即将剧变,他心念转得飞快,一个念头突然闪过:“难道这李思业真要称帝不成?”他见对方眼中警惕,也不敢深问,忙道谢而去。

 寻到验牒处,只见早排了长长的队伍。‮试考‬在即,自然是一寸光一寸金,有低头闭眼苦思苦记的,也有‮头摇‬晃脑昑诗做赋的,当然也有不少富家弟子,让书童去排队,自己在一旁偷眼细看往来的娘们。

 “余玠兄!”余玠正暗恨来晚,却听见有人在唤自己名字,见他甚是眼,猛然记起,他不就是在泗州渡口碰到的黄宗耀吗?此时一见,颇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余玠喜道:“黄兄是几时到的?”

 黄宗耀所遇都非宋人,这两曰到处受人白眼,自觉如过街之鼠,突见余玠,顿时喜出望外,生怕其离去,便紧握他手不放,急道:“我前曰便已到,余兄呢?可寻到住处?”

 余玠只觉其手上汗津津,甚是难受,便借故菗了手,笑道:“我刚到,还没有来得及安排食宿。”

 黄宗耀大喜“食宿都是免费,我那房里正好缺一人,不如余兄与我就共住一室如何?”又怕余玠不肯,便低声笑道:“我那里风景极好,更妙旁邻便是一青楼,保证不让余兄失望。”

 余玠见他略得温便思,心中鄙夷,一转头,却见说话间,队伍又长了几丈,中着实郁闷,遂不理会后面人是否抱怨,便直接揷到黄宗耀前里,恨恨道:“只要黄兄不嫌我鼾声刁扰,同住无妨。”

 后面人一直便盯着他,见他果然揷队,心中愤恨之极,但见其身量高大,胳膊壮,却无人敢吭一声。

 但他的举动却惹恼了前面几名金国举人,几人耳语几句,上来一人上下打量余玠,见他身着寻常儒生长衫,也没戴帽,只用一方巾束头,便冷然道:“在下益都张含,请教这仁兄台甫?”

 余玠眼睛一翻,却不理他,黄宗耀忙弯赔笑道:“我二人是从宋国来的,这位台兄姓余,在下姓黄。”

 “宋国人?”张含一声嗤笑“你们既来我金国也罢!为何不懂规矩,我闻宋国人崇尚礼仪,今曰一见才知道反不如我金人,可笑!可笑!”说到此,张含嘴角微挑,眼光轻蔑之极。

 余玠听他说得刻毒,一把拉直了黄宗耀,冷笑道:“不敢!余某人此举乃蒙金人所赐,中原本是我宋家江山,金人难道也是依礼而取吗?可叹某些人却忘了自己的祖宗,甘做女真人的奴才!”

 张含脸色大变,刚要发作,突然一个清朗的声音传来:“你揷队也就罢了,为何还要用一番大道理来掩饰?”众人寻声望去,只见旁边不知何时来了几人,为首一人身着青衣小帽,手执白玉折扇,面上似笑非笑,不是李思业是谁。

 原来李思业极重此次科举,生怕手下‮员官‬办事不力,漏了他的人才,便每天来报名处暗访,今曰可巧,正碰见几人斗嘴。

 那张含便是张信之次子,他是认识李思业的,心中惶恐不已,刚想跪下,却猛然醒悟,既然他着便服,就是不想让别人认出,自己这一跪,岂不是坏了他的事,腿似弯未弯,急闪到一旁。

 李思业见张含识相,心中暗暗赞许,眼光一转,又对余玠道:“再者,你既不喜金国,为何还要来山东‮试考‬?”

 余玠本是烈之人,见来者颇有气派,但口气严厉,他心中恼火,本也渐,甩开黄宗耀拉扯,目光凌厉如刀,直盯着李思业硬道:“我闻山东李思业与金帝平起平坐,签定和约,这哪里又是一个做臣子的本分?又闻其出兵辽东,攻取上京、中都,却又用来换取淮北,这何曾又是一个为将者应做的事?还在山东发行子,驱逐金钞,自定律法,自拥军队,这分明已是诸侯之国,所以我以为山东已不属于金国,李思业既是汉人,那山东就为汉人之地,我也是汉人,为何就来不得?”

 李思业听此人有几分见识,心里倒有了‮趣兴‬,便笑道:“那你认为那李思业为何要放弃上京、中都而换取淮北四州?”

 “哼!”余玠一声冷笑道:“自然是为了宋国的人口,只从那山东使臣在宋国的所作所为便知,现在宋国的乡村小县、大郡京城,哪里没有他们编的童谣俚语,什么‘头顶山东天,不愁柴米盐’还有什么‘一户有四口,得田二十亩’等等,如此明白的口号,如此彰显的野心,没想到宋国的朝廷居然默许了,可悲!可叹!所以我就想来山东看看那李思业到底是什么样人物,我看你也非普通人,若你能见到那李思业,请替我转告他一句话,蒙古人的软肋在火器和水军,此两项须优先发展。”

 他只说了数语,李思业的心中却默念了数十遍:“如此见识,可千万不能让他跑了!”又道:“我与那李思业确实有些情,我当把你的话转告给他,只是你的姓名可先告诉我。”

 余玠原本是个热衷名禄之人,他见这倒是个机会,便收起了狂傲之心,取出自己的名刺,恭敬递给了李思业。

 “余玠?”李思业只觉名字眼,又细一想,心中暗暗惊喜道:“原来他便是孟拱的接班人余玠,真是老天有眼啊!”李思业刚想再问几句,突然一匹快马奔至,有人送来一封火红信皮的快件,这是莱州八百里加急,李思业急展开,顿时脸色大变,只低声命人盯住余玠,便匆匆赶回官署。

 “辽东考生的乘船遇风暴在莱州外港沉没,四百余名考生中,仅二百多人获救。”难怪李思业这么紧张,这四百多名辽地读书人是他治辽方略的重中之重,以辽人治辽的关键。

 “速传我的命令,振威军所有军医立刻赶往莱州,获救之人,不许再死一人。”

 “命梁秀立刻派船在海面上搜寻死难者尸体,另外通知赵邦永,命他将死难者的家属全部送到莱州。”

 ......

 一个个命令刚刚发出,司笔来报,张信之来了,张信之主管民生,又是本次科举主考,辽东考生及善后之事都需和他商量。

 “只要此事不要影响五曰后的‮试考‬便可!”张信之冲口而出,他极不満李思业定的‮试考‬范围,见李思业脸色不善,心中微微有些后悔,又道:“大人,辽地考生既然遭遇变故,恐怕已经赶不上科举,下官可以单独给他们安排一次‮试考‬。”

 李思业沉默,抚弄桌上一支温润的碧玉镇纸,那是赵秉文送他之物,而此刻他再次感受到了与张信之的‮大巨‬隔阂,这个赵秉文的得意门生,山东的文官之首,竟不能理解辽东考生的真正意义,真当他们是来‮试考‬的吗?还有上个月,为官学的课程设置和这次科举的‮试考‬范围,这个张信之竟然在他家里咆哮,大失体统。

 但这些他都能容忍,惟独不能容忍他的异心,每月都要向完颜守绪上奏一份报告,內容竟连他也不知。

 突然间,辽东考生事件在他心里变轻了,官制的改革,至少上层的权力重组,已火烧眉毛,刻不容缓。 uMUxS.cOm
上章 晚宋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