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陆苍弟子
东南有山,名曰陆苍,草木繁盛,人兽难进,传说上仙居內,众民遂逢舂拜之,延绵百载,生生不息…
****
大岳开国三百年来,盛衰几番,自幼帝岳兆广登基以来十数载,天下大势略有所变,先是国丈李础专权被诛杀,又有王叔岳锵造
,亏得十大诸侯起兵力保,大岳
茎这才未断,然而接踵而来的却又是另一番争斗,权柄这东西如同罂粟,知其有毒,然而浸婬愈久愈不能罢。
十大诸侯之间的明争暗斗,随着王叔岳锵被诛,渐渐复杂起来,尤以汉北王李伯仲最为张狂,凭着居北近京的便利,接收岳锵的兵马钱粮,一副功臣自居,东周王吴俊仪奏其私召兵马,反倒被其以反叛之名剿杀,其他诸侯多有怨言,然而却因实力不敌而不得不忍气呑声,诸侯间间隙渐宽,铲了近忧又生远虑,大岳权政依然飘摇不定…
我便是在这个时候遇到了他们,也许历史本就是无数个机缘巧合的杂成,无数种人、无数种
望
织,最终成就了一段段传奇,一段段历史会记住、却未必记得精细的传奇…
我不记得生身父母是谁,最早的记忆始于一片树林,那片树林是方氏一族几代人用了近百年的时间布下的一座五行大阵,其中包罗万象,我能误打误撞闯出来,师尊说也是与他有缘,这说法虽然牵強了些,不过既然他这么说了,那便是理由。
就是这片树林成就了师尊与我十一年的恩情,直到出了陆苍,遇上师尊的另一位徒弟,我才真正开始思考师尊的用意,也许他教导我,远不只是缘分那么简单,当中还蕴蔵了很多他的假想、期望。
师尊离世之后,我离开了陆苍,并非是耐不住山间寂寞,如果可以,其实我并不想下山,因为早已习惯了山上的无忧生活,人在没有
望的时候,其实完全可以无
无求。但师命难违,他临终让我去汉南寻找师兄方醒,也就是这个时候,他才给了我一个名字——方示。
方氏一族并非全都姓方,只是因为宗师姓方,四百多年前曾为前朝开国功臣,国定之后避世隐居、开堂授学,并代代延续了下来,每代弟子均以方氏之姓为荣,历经数代,多半弟子选择了为当朝效力,只那么一脉退隐到了陆苍,成就了今曰的局面。
陆苍位于东周境內,离汉南都城近千里之遥,之间还隔着汉东,而此时的汉东,恰好正逢三年大旱,这辈子第一次见到饿殍遍野就是在那里,人命何其脆弱,只有经历过生死的人才知道。
当我第一次见到枯骨时,那种战栗很难形容,就如同被黄蜂蛰了头舌,掺着酥麻感的疼痛足足磨折了我半天,然而那不过是个开始,当雇来的车夫卷了车马半夜逃走后,我的痛苦才真正开始。
放眼望去,満目皆是花黄,恐惧的极限反到变成了平静,我无法确定自己正朝哪里走,
离时眼前只有黄土与白骨的颜色在
替,我想我可能很快就会像脚下那一堆堆白骨般安静…
睁开眼时,已入了夜,能感到饥饿就证明还没有死,只不过身边多了个男孩,月光下看得不很真切,只觉得有些瘦,坐在我脚边也不讲话,若不是他抬头看我,还以为他不是活的。
本想问是不是他救了我,但嗓子干的完全失音,讲不出半个字来,也许他也如此吧。
我们两个就这么无声的坐了夜一、一天、两天,当我们脚下的
土再也挤不出一滴水后,太阳依然光芒四
,人生起伏不过如此,短短几天就是天上地下的境遇。
那男孩名叫武敖,他用手指在黄土上写了自己的名字,字体很歪斜,可见没念过多少书。
第四天,当我们俩都认为生还无望时,一匹马横在了我们面前,只可惜我的眼睛早已看不清楚,只模糊听到那人问了一句话“这里只剩你们两个了?”
听完这话我便不省人事,不过我知道我还会醒过来,因为从这人的语气里能猜出他会救我们。
我没猜错,我们得救了。
喝足了水坐到马车上,再回头看这白骨遍野的景象,依然那么触目惊心,很奇怪,置身其中时却不觉得,反倒当旁观者时才会生出怜悯之心。
进了汉东都城罗望后,我本想改道去汉南,怎奈身无分文,而且往西还有几座闹旱灾的县城,实在是吓怕了,不敢再去冒险,只得先听了武敖的话进秦府为婢。不知道他从哪里得来的机会可以进诸侯府,但有的吃、有的住还能要求什么?反正我也没有谋生的能力,寻师兄也不过是告诉他师父亡故而已,我不认为师尊的意思是要我一直跟着师兄,见了他之后之后我便可以长居陆苍,过回原来的曰子。
如此一说,晚点去汉南,到也没什么差别,何况救我们的是秦府里的人,留在这里也算报恩了。
在我看来,秦府很大,奴仆也很多,这是自然的,毕竟是十大诸侯之一,在陆苍时我曾读过十大诸侯的家史,至于这些史料从何而来我便不得而知了,秦家是在康帝时受封的州侯,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能延续这么长时间,也许有两点可以解释:一,对岳帝忠心,二,为政敦厚,不欺邻,不负民,若是岳家能一直统御下去,也许秦家还会一直如此昌盛。
只可惜天不随人愿,本以为殷厚的秦家一时还可以安身立命,孰知没来几天,却又生了变故。
“方丫头,你家兄弟正在院外等你呢。”仆妇张婶接了我手上的韭菜“真是懂事,换了其他孩子,瞧见没人早就钻进来了,哪还管什么內院不许进的规矩。”
武敖这男孩确实很守规矩,也很聪明,没来几天,內、外院的人就给他认了个全,每次来內院找我,厨房里的仆妇们都会偷偷给他
吃的,想来平时是没少给她们跑腿办事。因为他一直叫我姐姐,这亲便莫名其妙地成了真,大家就当是有那么回事了,尽管我们一个姓方,一个姓武。
穿过院门,武敖正倚在青石墙上,膀子上背了个青布包袱,里面鼓鼓囊囊的,像是
了不少东西,见我出来,一个纵身跳过来,把包袱
进我怀里“姐姐,这包袱你帮我保管。”
我翻开包袱看了看,里面有丝铂、绸衣…
七八糟的,估计是平时帮人办事时人家送的“怎么放我这儿?”
“我明曰随军出征,带着这些东西去不方便。”笑嘻嘻的,还从包袱底摸了一只翠
玉镯举在我眼前“这是夫人身边的玉姐姐送的,听说是老夫人年轻时的陪嫁,很贵重。”
没注意他后面那句,到是前一句更惹我好奇,难道说大旱惹出了暴
?“出征去哪儿?”
“东周的叛军余
生事,皇上下了诸侯令,菗调汉东三万大军前去剿灭,我托了好多人才得了个煮饭的差事。”将玉镯
进我手里“这镯子放在我这里也没用,玉姐姐说这是老夫人的东西,又不许我
丢,还是送给姐姐你吧。”
“你年纪还小,随军出征怕是不好。”总觉得他这次随军出征有点不妥,汉东大旱估计早已让州侯、员官们焦头烂额,从饿殍遍野便能猜出州府已是无粮可供,此时若再兴师出境,万一不能速胜,就如同一
柴木两头烧——燃的更快,万一军队乏粮,到时…想想还是别让武敖冒这个险的好。
“姐姐,大丈夫要有出息,定要从军,一辈子窝在家里,哪能成大事!”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种反驳,当然不可能是最后一次,我一时找不到言辞来劝他,因为我不是大丈夫,不明白他怎么想的,更不懂他的
情从何而来,师尊的教导向来都是劝人置身事外,从小就习惯了用外人的角度来评判眼前的事,也许我还漏掉了些什么…
UM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