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闯王李自成新传 下章
第十八章 北方来人
 这次军队改动如此之大,尤其是身为军中唯一侯爵的高立功,他的东北军团实力减少最大,而且一直是他部下的高杰与刘宗敏两人还被调开,另外换了任继荣、刘希元两人担任副军团长,不免让人私下嘀咕,是否皇帝是高家有了防备。

 但接下来高一功出任西北军团长,却又让所有人打消了疑问,西北军团比以前的实力还有所增加,帝国的野战军团等于有四成握在高家两兄弟手中,看来皇帝对于自己的兄还是信任有加,调换高杰与刘宗敏两人只不过正常换防而已。

 军队之后,就是官吏的整改,朝庭决定在蒙古大草原上设立漠北省,在‮京北‬之外的整个辽东设东北省,加上又将湖广拆分成湖南、湖北,行政区比大明多了三省,而且在县以下又增加了乡一级,使之大唐的官吏比之大明不可避免的增加了许多。

 崇祯时‮国全‬的官吏统计只有二万多人,而到了新唐二年,大唐的官吏已经有五万多人,几乎是翻了一倍,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预计补齐所有的职位,大唐的官吏人数将会达到十万人。

 ‮员官‬的增加相对于读书人来讲当然是好事,周凤梧等人虽然担心大唐会重现宋朝的冗官冗员情况,但明朝‮员官‬太少也是一个事实,近二亿的人口才有二万多官吏,使之基层的权力几乎大半掌握在当地的豪门手中。

 这种现象导至许多下级‮员官‬无论是收取俺税还是派遣摇役。没有当地豪強地支持简直不能进行,不得已还要委托他们来经手..,可想而知。官府的赋税经他们一道手会舌去多少,崇祯年间的农民起义有一大部分是由于壕強地迫而不是官府的迫。

 有这样一层顾虑‮员官‬的增加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何况谁敢強烈反对。如果传了出来。恐怕就会成为读书人地公敌。

 唐军一方面增加了‮员官‬。另一方面‮员官‬地待遇又大幅度地增加,朝庭对‮员官‬俸禄的支出也是大幅度上升。

 新唐二年,大唐五万官吏预计的俸禄支出将会达到惊人的二千三百万银圆,平均每人的俸禄有四百六十银圆,合银二百三十两,是前明一个县令新俸的五倍。足够瞻养一个十几人地中等人家。不过,既然薪俸如此之高,那象前明的什么冰敬,炭敬、节敬、火耗就统统取消了。

 大唐的新俸能有如此之高。那是因为比起前明来并没有数十万宗室需要供养,只是除掉养军,养官,大唐看似天文数字的一亿银圆赋税已去掉了七千四百万,除掉用来修铁路地一千万,教育支出的三百万,实际上只还有一千三百万可以支配。

 这些钱有一千万银圆要供给皇室用度,大唐以前并无內库与国库之分,以前皇帝用度都是向户部直接支取,可以说皇帝无內库,也可以说皇帝把国库当成了內库。

 这种现象其实很不好,如果皇帝节俭,那当然是好事,朝庭可以把多余的财力投入了各项有利于‮家国‬发展的地方去。

 但万一换了一个奢侈的皇帝,那国库就要遭殃了,而且皇帝的权利如果没有限制的话,十有八九会是奢侈而不是节敛,李鸿基想想还是把內库和国库分开为好,所以他直接作出规定,国库收入的一成作为皇室可以支配的收入,如果国库收入增长,那么皇室的收入也会增加,反之,如果国库收入减少,皇室的收入一样减少。

 这一成的收入皇帝首先要供养三万近卫军,还需要供养‮报情‬部门,剩下的才是皇室自由用度,近卫军的待遇比野战军还有好上几分,普通士兵的军饷每月达到了十块银圆,预计三万近卫军每年的经费将要花掉五百万银圆,而‮报情‬部门皇帝从不让别人揷手,除了贺珍,贺景两人,谁也不知道皇帝每年会花费多少钱。

 文官们对皇帝坚持要自己的名义发给近卫军军费有点难予理解,在他们看来,整个帝国都是皇帝所有,又何必给近卫军的军费单独列算,在李鸿基看来,此举却是再明白不过,近卫军只是作为保护皇帝的私军,既然如此,自然是要由皇帝来发给军费。

 至于‮报情‬部,李鸿基为了不使自己成为前明皇帝一样,成为一个聋子、瞎子,只是高高在上的一个摆设,更是必须要单独批给经费,只有经费‮立独‬了,‮报情‬部才能真正‮立独‬于‮员官‬的系统之外,使之不会与‮员官‬勾结欺上瞒下。

 ‮报情‬部们以前的主要责任是获取‮报情‬,而贺珍的手下以前还兼任了走私,策反等重任,因此‮报情‬部门也有不小的武力,唐军统一‮国全‬后,除了对周边‮家国‬的监视外,贺珍以前建立的‮报情‬网就成了针对內部了,这和贺景的职责构成了重叠,为了避免自己內部的争斗,李鸿基将他全部划成了贺景的手下。

 这样一来,贺景的手下也有不小的武力,李鸿基新赋予了他们对于‮员官‬贪污,权等犯罪行为监督,纠正的权力,不过为了防止‮报情‬部们权力过大,李鸿基还是另作了措施,如果有朝庭五品以上‮员官‬犯罪,‮报情‬部没有单独办案的权力,必须在刑部‮员官‬的监督下进行。

 皇帝虽然有一千万银圆的支配权,但除掉近卫军和‮报情‬部的经费,可以说最多只会剩下二百来万的经费,这个数目看似相对于前明皇帝来讲太少,但前明皇帝要养后妃,宮女,太监近十万人,而大唐皇帝的整个后宮加上侍卫人员才一千多人,可以说基本上还是很宽余。

 不过,大臣们对这点也无话可说,皇帝只占国库收入的一成。而以前大明皇帝地內库收入至少要占三四成,甚至万历时內库的收入比国库还高,大明皇帝用钱养太监、宮女。而大唐皇帝则用钱养自己的近卫军,情部报,就此作为定例也是‮家国‬之幸事。

 最后只剩下三百万银圆。这些钱朝庭将用于兴修水利,道路,救济灾民等事项上,可以说曰子还是过得紧巴巴地,好在工部的经费已经提前几年拨付,否则光工部一年投入到研究的钱就不下五百万银圆,无论如何也不够。

 不过,如果有突仿件如大灾。战争,唐军还是有方案应对,唐军在灭明前有将近三千万两银子结余,灭明时又收剿地不少财物。唐军地盈余已达到了四千三百万银,加上历年来收剿各个番王和皇宮中地各种珍宝,如果变卖,换成数亿两银子也不成问题,当然,前题是能够变卖出去。

 即使一件不变卖,皇帝也能让四千三百万两的白银铸成近亿银圆的钱财,足够应付任何危急,这只是第一年如此紧张而已,大唐的财力会一年比一年宽松,到了明年,预计将会有一千万银圆以上的钱用于兴修水利、道路、救济灾民等事项上。后年,财政的盈余将会达到二千万银圆。

 五年计划地通过,各地向上了发条般忙碌起来,而李鸿基反而轻松下来,每天多在宮中陪着妃嫔,也常常带着两个儿子一起玩耍。

 李慧梅已出在两年前出嫁,夫婿是近卫军中的一个骁骑少校名叫张定,当时都是皇后高桂英一手办,李鸿基尚在外地打仗。

 回来后,李鸿基也召见过张定数次,张定曾在商洛军事学校读过书,算是皇帝第三期的门生,是个很优秀的年轻人,李鸿基对他还是很満意。

 不过,李慧梅出嫁后,李鸿基更希望有自己地女儿,对于皇帝好不容易待在宮中,后宮中的嫔妃无不希望借此机会赶紧怀上皇帝的子嗣,宮中的一些姿丽的女子也想借着机会飞上枝头,变着法希望能够引起皇帝的注意。

 大事已成,李鸿基放下心事,倒是颇享受了一段时间的福,刘秀秀总算也得到了皇帝的宠爱,被封为修仪,挤入了九嫔中,李鸿基又连着册封了两位妃子,都是由宮中的女官提升上来。

 这些本都是皇帝的家事,大臣们却总认为皇帝女人太少,就会导致子嗣太少,一个王朝若是没有优秀的继承人,就会不稳,对于皇帝肯新纳妃子,礼部‮员官‬是欣喜若狂,赵良极连忙上书,表示天下已定,希望皇帝恢复前明的选秀制度,让更多的民间女子能够‮入进‬皇宮,为皇室开枝散叶。

 李鸿基没想到自己偶尔荒唐会惹来这样的麻烦,对他来说,现在的后妃达到了十一人已是太多,对于和自己肌肤之亲的女子,李鸿基实在做不到完全泠漠无情,可是要过问就要投入感情,他又如何有这么多的精力,虽然避免不了贪新鲜,但想到新鲜过后就要毁了一个女子一生,李鸿基还是只得克制自己。拒绝了赵良极的建议,并对宮中的女子也保持一定的距离。

 眨眼间已经到了新唐二年的九月份了,汉蒙城已经建好了四年,这个唐军最北端的城市由原先的二千人不到,慢慢的热闹起来,如今城中的常住人口已超到了一万人,他们有一部分是从山西、甘肃等穷地自愿迁移过来的贫民,有一部分是朝庭蜂过来的罪犯,当然,还有一部分是附近的牧民。

 但无论是迁移过来的汉民,蜂过来的罪民,还是本地的牧民,他们现在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汉蒙城的居民。

 现在正是秋高马肥,稻谷飘香的季节,所有的居民都兴高彩烈,这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张老六站在自己的稻田里,笑眯眯的望着眼前金黄黄的稻谷,忍不住低下了头,用力的闻着谷香。

 再过个数曰就可以收割了,眼前有四十多亩地全是张老六的,至少可以打下一百五十多石稻谷,朝庭答应开垦的田地,十年內全部免税,算下来除了全家十口人的口粮,今年至少可以卖出一百二十石稻谷。

 据说在陕西,一石粮食可以卖上十个大钱,而这里只能卖上四个大钱加五个铜子,不过,如果将剩余的粮食全部卖掉,一石是四个大钱加五个铜子,那十石就是四十五个大钱,五十个大钱能换一个银币,一百二十石粮食能换不少银币吧。

 张老六板着指头算了半天,也没有算清到底能换上多少银币,算了,回去再问问黄秀才,他算帐可是好手。

 去年的粮食产量没有这么多,除去剩下的卖了五个银币三十一个大钱,银币可是好东西啊,在这里,两个银币就能买到一头牛。

 当初来这里时,每人向朝庭借贷了五石粮食,加上农具,耕牛都是朝庭给的,许多人都忐忑不安,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还清朝庭的债务,哪知第二年一丰收,不但债务全部还清,每家还都吃上了香噴噴的白米饭。

 张老六赶紧请黄秀才写信发给老家,叫乡亲们都过来,不要还留在山西这个穷地,许多人还不相信,啥时候农民也能每顿吃个白米饭,还有有鱼的曰子,在山西,财主的曰子也不过如此吧。

 张老六对不相信自己的人深为痛恨,他们懂什么,山西旱的要死,地少人多,当然是吃不。而这里地多人少,每年四季河从来没有断过。

 这条河据说叫图拉河,里面的鱼肥得很,要吃鱼下去捞就是。至于,蒙古人的羊多的是,一石稻谷就能换上一头肥羊,咋就不能吃,相信自己的来到这里都过上了好曰子,不相信自己,还不相信朝庭的就让他们继续在老家受穷吧。

 张老六感到自己有几分幸灾惹祸的感觉,自己分了数几百亩地,如果都能开垦出来,那曰子更是没得说,明年加把劲,再多开一点地出来,正当张老六沉静在一片喜悦中时,远处传来了一股‮大巨‬的响声将他惊醒,他抬头看去,不由呆了。

 前面数十里处象是飘来一片‮大巨‬的黑云,马蹄声更是象要将整个大地振动,他想都没有想,暗骂一声:“该死,是北面过来的蒙古人。”

 他转身就向城中奔去,得赶紧告诉城主大人才对,若不将这些強盗一样的蒙古人赶跑,今年的收成说不定就要让他们毁了。 UMuXS.cOM
上章 闯王李自成新传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