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穿太子妃 下章
第一百四十七章 危机歪楼
  收费章节(12点)

 第一百四十七章 危机!歪楼!

 胤礽沉着脸出班而站,道:“弘智年龄尚小,德行能力皆不足以服众,儿臣以为立太孙一事万万不可。”

 胤礽的话一出,先不管康熙是怎么想的,反正有不少朝臣和宗室都低头暗骂:擦弘智阿哥好歹都进上书房了,这还小,那你胤礽立太子的时候才多大,还喝呢庇话

 无论大家伙怎么在心里腹诽,但搞政治的脸皮的厚度都堪比城墙拐弯,胤礽自己是半点也不在意的。

 直郡王胤禔就站在胤礽身后,他的嘴角可疑的翘了翘,向后方某人一瞥之后,就立马有大阿哥成员出班说道:“太子殿下太谦虚了,弘智阿哥虽年幼,但亦曾多次得満汉师傅夸奖,另骑经几次出巡狩也是大家耳闻目睹过的,弘智阿哥七岁时就曾连发六矢,中二鹿、四兔。虽比不上太子殿下五岁即能中一鹿四兔,但也佼佼领先于同龄之人了。另弘智阿哥德行极佳,对长辈孝顺,对平辈谦和,对小辈照顾,此亦曾多次受到圣上夸赞,怎么能说德行不足以服众呢?奴才之意,弘智阿哥德行能力出身皆足以立为皇太孙,还望圣上明鉴”

 胤礽敏锐的政治嗅觉已经发现此事的异常了,他虽保持着面无表情,但熟悉之人皆能发现,太子殿下是真的十分不悦了。

 康熙坐的位置最高,罕有人敢直目圣颜,若是真有人敢在此时看上一看的话,也许就能发现康熙非同寻常的面部表情,这位主子爷显然也是心里不痛快的。

 可事情哪有这么简单,就在这位大臣话毕,立即就有另一位出班奏道:“奴才附议,弘智阿哥聪明天纵,睿学大成,皇上犹亲为谕教,惟圣祖神宗之家法是遵,惟天人性命之微是究,以及五经、诸史、睿法骑而教,实堪皇太孙之名,望圣上明鉴”

 这两位就像是领头羊,他俩话一说完,立马就有连续不断的人出班附议,这些人里有大阿哥中人,也有两边倒的人,还有少数见附议之人众多,被立太孙的好处而搞蒙头脑的太子中人。

 就这么一会,出班附议立弘智为太孙的就几乎占了朝臣中的半数,此时的情况也真正让康熙的神经紧绷起来。

 皇权至上是康熙唯一的行事标准,他以前能无视胤礽和大阿哥之间的争斗,任由索额图和明珠各占一在朝中相互攻歼,无非也就是为了平衡朝中局势,好两方牵制罢了。他也知道胤礽近些年颇受好评,康熙以往心中是欢喜占多的。毕竟胤礽是他唯一从小亲自教养的儿子,又是大清的太子,胤礽越有能力,康熙心中是越骄傲欢喜的。

 可对于一个皇权至上的帝王来说,皇权的削弱却是他唯一的底线。此时附议弘智立太孙的朝臣越多,甚至几乎过半,这种情况,这种影响力,却不是康熙喜闻乐见的了。

 大阿哥小心又隐晦的瞄了康熙一眼,见到自家汗阿玛神情不悦,心中也愈发得意。无论是收买太子成员,还是蛊惑那些拥护嫡出的汉人老学究,或是出动了他大阿哥中一直隐蔵从不示人的底牌,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捧杀

 对就是捧杀胤礽的威望曰重,大阿哥的警惕越高。他也多次或明或暗的挑衅过胤礽,可惜胤礽如今学会忍了,也不像以前那样轻易动怒爱暴躁,弄得大阿哥屡次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不仅没能怒胤礽从而头脑一热做出错事,反倒表现出胤礽的贤名,弄得不少大臣对胤礽越加看好,还说出胤礽颇具圣上仁德的话来。只把大阿哥气的七窍生烟。

 长此下去大阿哥争储的几率也越来越低了,连明珠都在越发妖孽的索额图那讨不到好处,两人这才想出这个捧杀的方法来。要说这招也有风险的,若是真适得其反,让弘智捡了‮便大‬宜立了太孙,那大阿哥就彻底没戏了。可若是能成功的话,却也好处多多,最起码让康熙对胤礽有了忌讳,大阿哥争储的目标也就有了突破口了。

 为了让康熙忌讳起来这个目的,那些请立太孙的大臣就不能有太多大阿哥的人。要不然一水大阿哥的人反倒来支持弘智立太孙,那傻子都能发现其中的猫腻了。不过明珠的本事也真是不赖的,他在私底下没少给弘智造势,这就先把那些拥护嫡子嫡孙的不少汉人给说通了。

 而且明珠还有许多暗地里的布置,或是施恩或是收买,总之还是有一批没示众的,大家伙以为只是康熙的人的朝臣们,其实是大阿哥的人的。这次出班附议的就多是这些人,连领头的那两个也一样。

 而这一招阴谋中最重要的就是打头请封太孙的人必须是众所周知的太子成员了,那个礼部侍郎官虽然不上不下,可大家伙却都知道是胤礽的人。想尽法子收买了这个人之后,明珠和大阿哥的计策就可以实施了。

 如今显然效果不错,这次属于突然袭击,胤礽虽然明确表示了不同意,但这玩意向来都讲究个谦虚,就是新皇即位还得大臣三请四催才成呢?太孙亦是同样。所以胤礽虽然一脸阴沉,外加明确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但因为朝堂中没有给大家伙通气的机会,所以还是有不少太子成员只把胤礽的拒绝当成谦虚的。

 又有太子中坚力量礼部侍郎当先出头,这就造成了附议的朝臣中不乏其余太子中人,这下可好,胤礽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最起码有不少人还真以为此次立太孙的事是胤礽计划发起的呢

 “直郡王以为如何?”康熙又发话了。

 做戏做到底,大阿哥一脸别扭加不愿的出班说道:“儿臣以为不可,就像太子殿下所说,弘智侄儿年龄尚小,将来如何此时亦不可知,立太孙这样的大事还需从长计议”

 得大阿哥本身就跟胤礽不对头,他要是同意才见鬼了呢所以这位大千岁一拒绝,可当真懵住了不少人。反正康熙这会是有些将信将疑了,他一个八岁就当皇帝的人,什么朝中风波没经历过,这事他也想过捧杀的可能,但也只是隐约察觉罢了。但不得不说大阿哥这个康熙以为的直脾气老大也会装相了,那一脸不甘不愿的样子还是很真的。康熙也就对之前隐约的想法有了倾向大阿哥的判断。

 “老三呢?”康熙接着问道。

 三阿哥苦着脸出班,心里直叫娘,他本来就嘴笨,还有点不着调,要不然也不能在敏妃丧礼期间剃头了。要说三阿哥跟胤礽的关系也是不错的,虽然这位三爷并不能称作太子,但他也不是大阿哥的。所以这事他之前半点风声没听到,康熙这么一问,他是赞成也不对,反对也不好了。

 “儿臣…儿臣…儿臣唯汗阿玛马首是瞻”三阿哥憋了半天,来了这么句打酱油的话出来。

 康熙紧绷的神经都被这个三儿子给气乐了,指着他道:“你啊下去吧老四来说”

 四阿哥跟太子之间隔着大阿哥和三阿哥,连通气都通不上。不过这位爷政治觉悟老高了,那是历史上能得了皇位的人,所以他老早就觉得这事不对劲,在四阿哥心里,反正太子二哥将来是要做皇帝的人,那弘智侄儿的将来也就有保障了,其实此时立太孙就是个锦上添花,有点子多此一举的意思。但显然汗阿玛的情绪是不对的,这么多人同意不是着汗阿玛赞同么?哪有人喜欢強的感觉,聪明的四阿哥一来不想在自家汗阿玛这找不痛快,二来也是为了自家太子二哥着想,立不立太孙不要紧,要紧的还是保住汗阿玛对二哥的圣宠才是。

 不过话要说的有水平,当场就反对立太孙也有点不给弘智和胤礽面子了,四阿哥琢磨了一会,出班奏道:“依儿臣之意,弘智侄儿才德兼备,又系嫡出,立太孙不无不可。”

 四阿哥说到这,康熙的脸色一沉,毕竟四阿哥一直跟着太子干的,四阿哥的同意几乎可以表示太子的看法了。胤礽的脸色同样阴沉下来,他实在是不想用这种方法立太孙的,胤礽心想了:老四平时‘机灵’的(仁者见仁啊),怎么这会这么没脑子,孤还没跟他通气,就同意立太孙了?这不是把孤往火上烤吗?

 不过胤礽心底深处的某一地方却也舒坦着呢,毕竟哪个当阿玛的都不喜欢别人说自家孩子不好的。

 四阿哥说话大气,把康熙和胤礽的情绪吊高之后,又继续道:“但我朝并无立皇太孙之前例,此事尚需汗阿玛定论。”

 四阿哥言简意赅,说出自己的看法后就站回了原位。而此时也有大臣被四阿哥的话拐歪了,站出来洋洋洒洒的就开始长篇大论立太孙的事来。

 有的说本朝还没有立太子的先例呢,可太子不是立了吗?

 这话是赞成立太孙的人说的。

 而不赞成的则说:太孙都是太子死后(这话得委婉着说,毕竟胤礽在旁边站着呢)立的,哪有太子活的好好的,偏要立神马太孙啊?瞧瞧明朝的太孙朱允炆,不就是他爹朱标死了之后立的吗?

 赞成的又说了:明朝是明朝,清朝是清朝,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赞成的反驳道:分析?有可分析的太孙有什么好?咱们二跪四叩的拜个太子爷就够了,还弄出个太孙来?用神马礼仪对待?用神马标准敬仰?是不是还得再给太孙修葺个宮殿?太子有詹事府,是不是太孙也得来个小詹事府啊?国库有多少银子供你挥霍啊?弄个可有可无的太孙出来浪费银子?巴拉巴拉(这话得隐晦着说,原因大家都懂的。)

 四阿哥的话一出,大臣们讨论的话题立马变成‘太孙立与不立之我见’了

 得成功歪楼

 胤礽紧憋着那口气终于松了下来,这事他是措手不及的,只要熬过了这个早朝,能回去商量商量对策,跟大家伙通通气才是最主要的。

 康熙也悠闲的看大臣们吵了起来,这位主子爷此时才真是稳稳地坐在钓鱼台上,瞧热闹呢

 大阿哥扭脖子示意都快把脖子给扭断了,偏偏康熙还时不时的瞧他两眼,弄得大阿哥不敢有大动作示意手下把楼歪回去,只能看着朝臣们越吵越热闹。

 四阿哥之后的五七十二十三等小阿哥都感激的不行,他们仰望着四阿哥的后背,之前还生怕康熙问到他们不好回答呢还是四哥给力,把这事给忽悠下去了。

 至于吵得热闹的朝臣们,其实心底也是踏实的。立不立太孙也给咱通个气不是?谁这么缺德带冒烟的,突然整出这么一出?他们也是弄不好答应好还是不答应好,现在能把楼给歪了,好歹回去跟同僚们通个气,心底也有底不是?

 就这样,一场大风波被四阿哥两句话给搞定了。只不过此事显然不是那么容易就过去的,最起码大阿哥仍旧摩拳擦掌之中,打算再接再厉呢

 捧杀捧杀,只捧一次,怎么杀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您来起点‮机手‬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UmuXs.coM
上章 清穿太子妃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