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
“金融资本势力有一个极为长远的的计划,它旨在建立一个金融系统来控制世界,一个被少数人控制的、能够主宰政治体制和世界经济的(机制)。
这个系统是以封建**的模式被央中
行银家们所控制,它们通过频繁的会议所达成的秘密协议来进行协调。
这个系统的核心就是瑞士巴
尔的际国清算行银,这是一家私有的行银,而控制它的央中
行银们本身也同样是私有公司。
每个央中
行银都致力于通过控制财政款贷、操纵外汇
易、影响家国经济活动水平、在商业领域对保持合作的政治家提供回报等方式来控制各自的府政。”[6。1]
乔治城大学著名历史学家卡洛。奎格雷1966
本章导读
在我们的生活中“世界府政”、“世界货币”之类的词汇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如果没有相关的历史背景,您将非常可能把这样的提法当成普通的新闻炒作,其实,一个大巨的计划正在启动。令人忧虑的是,国中对此仍然知之甚少。
1944年7月,当整个欧亚陆大还被満天的烽火所笼罩,就在英美在欧洲陆大开辟第二场战后仅一个多月,来自世界各地的44个家国的代表来到国美新罕布什內尔州的著名度假胜地布雷顿森林,商讨战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蓝图。际国
行银家们开始实施他们策划已久的计划:控制全世界的货币发行!
此时的际国
行银家们已经建立起一系列核心的组织机构:英国皇家际国事务协会(RoyalInstituteofInternationalAffairs)和国美外
协会(CouncilonForeignRelations)。后来,由这两个核心机构又衍生出两个新的分支:经济领域由彼尔德伯格俱乐部(BilderbergG
p)执掌大政方针,负责政治挂帅的是三边委员会(Trilateralmittee)。
这些组织的最终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由极少数英美精英分子所统治的世界府政和建立最终统一的世界货币发行体系,然后是对所有地球公民征收“世界税”这就是所谓“新世界秩序”(NewWorldOrder)!
在这样的体系之下,所有主权家国的货币政策和经济內政决策权都必须被剥夺,所有主权家国及其民人的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必须被操纵。被套在现代民人身上的枷锁不再是铁链而是债务。为了使每一个现代“奴隶”产生最大的效益,
放的经营管理必须向高效的科学“饲养”阶段过渡,无现金社会、电子货币、际国统一的
频卡身份证(RFIDIdentifier)、人体內植入身份证等技术将成为最终把现代人变成“奴隶”的标志。依靠
频识别技术,际国
行银家最终将可以控监每一个地球人在任何时间的任何位置。当现金从社会中消失之后,只需要轻敲几下计算机键盘,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被随时剥夺取得自己财富的权力。对于一切珍惜自由权力的人来说,这是一幅超级恐怖的景象。但对于际国
行银家来说,这才是“新世界秩序”的最高境界。
精英们认为他们的计划不是“阴谋”而是“
谋”(OpenConspiracy)。与传统阴谋不同的是,他们没有明确的导领机构,只是“松散”的“志趣相投的社
圈子”但是,让普通人不安的是,这些“志趣相投”的重量级人士,似乎总是以牺牲普通人的利益来“充实”他们的“理想”
国美外
协会的创始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际国联盟的首倡者豪斯上校就是这一计划在国美的一位重要
盘手。
6。1“精神教父”豪斯上校
“在华盛顿,真正的统治者是看不见的,他们从幕后来行使权力。”[6。2]
费利克斯。佛兰克特国美最高法院**官
豪斯上校名叫爱德华。豪斯(EdwardHouse),上校的称号是德克萨斯州州长对他在德州地方选举方面所作贡献的表彰。豪斯生在德克萨斯州的一个富裕的行银家的家庭,豪斯的父亲,托马斯在国美內战期间是欧洲罗斯切尔德家族的代理人。豪斯早年在英国读书,和很多20世纪初的国美
行银家一样,豪斯更愿意视英国为祖国,并与英国的行银圈子保持着密切关系。
1912年,豪斯发表了一本后来引起史学家強烈趣兴的匿名小说《菲利浦。杜:管理者》(PhilipDru:Administrator),在小说中,他构思了一个仁慈的独裁者掌握了国美两
的权力,成立了央中
行银,实施了联邦累进收入所得税,废除了保护
关税,建立了社会全安体系,组成了际国联盟(LeagueofNations)等。他在书中所“预测”的未来世界与后来国美所发生的一切是如此惊人的相似,其“预见力”直追凯恩斯。
其实,豪斯上校和凯恩斯所写的与其说是未来的预言书,不如说是未来政策实施的计划书来得更加准确。
豪斯上校的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国美上
社会的瞩目,书中对国美未来的预测与际国
行银家所期望的高度吻合。豪斯上校很快成为精英圈子中的“精神教父”为1912年总统大选主民
候选人提名问题,主民
的大佬们专门安排豪斯上校“面试”候选人之一的威尔逊。当威尔逊来到豪斯在约纽的宾馆,两人详谈了一个小时,彼此深感相见恨晚,用威尔逊自己的话说就是:“豪斯先生是我的第二秉
。他是我自己的另一个立独存在。他的想法和我的难以分别。如果我在他的位置上,我会做他建议的一切事情。”[6。3]
豪斯在政治家和行银家之间起着沟通与协调的作用,威尔逊当选之前,在华尔街行银家举行的宴会上,豪斯向金融大佬们保证“主民
这头驴由威尔逊骑着,决不会在路上尥蹶子的…谢夫、沃伯格、洛克菲勒、摩
等人都把希望寄托在豪斯身上。”[6。4]谢夫把豪斯比作摩西,而自己和其他行银家就是亚伦。
1912年11月的总统大选之后,当选总统的威尔逊来到百慕大度假,在此期间,他仔细阅读了豪斯的《菲利浦。杜:管理者》。从1913年到1914年,威尔逊的政策和立法,几乎就是在翻版豪斯的小说。
当1913年12月23曰《美联储法案》通过后,华尔街的行银家谢夫在写给豪斯的信中说:“我想对你在这次货币法案通过的过程中所做的默默而卓有成效的贡献道一声感谢。”[6。5]
当完成建立私有的国美
央中
行银这一重任之后,豪斯开始把注意力转向际国事务。在欧美有着广泛人脉关系的豪斯很快成为世界舞台上的重量级人物。“他(豪斯)和纽约的际国
行银家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他的影响力遍及很多金融机构和行银家,他们包括:保罗。沃伯格和菲利克斯。沃伯格兄弟、奥图。坎,路易斯。马保,亨利。麦金萨,雅各布和莫提墨。谢夫兄弟以及赫伯特。李曼。豪斯在欧洲有着同样強大的行银家和政治家圈子。”[6。6]
1917年威尔逊委托豪斯组织了名叫“调查”(TheInquiry)的班子来负责未来和平协议的制定问题。1919年5月30曰,爱德蒙。罗斯切尔德男爵在法国巴黎的一家宾馆召集了一个会议,参加者包括“调查”小组成员和英国圆桌会议(TheRoundTable)的成员,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整合英国和国美的精英分子的力量。6月5曰,这些人再次开会,最后决定还是组织形式分离,统一协调行动比较有利。6月17曰,豪斯作为召集人在纽约发起成立了“际国事务协会”(InstituteofInternationalAffairs),1921年7月21曰,豪斯将“际国事务协会”改组为“外
协会”(CouncilonForeignAffairs)“调查”的成员、参加巴黎和会的国美代表和参与建立美联储的270名政界和行银界精英加入了该协会,华尔街的行银家慷慨解囊,一个致力于控制国美社会和世界政治的组织由此诞生了。
当罗斯福还是威尔逊手下的海军部助理部长的时候,就拜读了豪斯的《菲利浦。杜:管理者》,并且深受启发。书中所描述的“温和的独裁者”恰是罗斯福后来实真的写照。当罗斯福当选总统后,豪斯立刻成为白宮不可或缺的高参。
罗斯福的女婿在他的回忆录写道: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认为是罗斯福自己想出了很多主张和办法,来使国美受益。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他的大多数想法,他的政治‘弹药’,都是外
协会和主张世界单一货币的组织事先为他精心炮制好的。”[6。7]
保罗。沃伯格之子,行银家杰姆斯。沃伯格曾任罗斯福的金融顾问,也是外
协会成员,他在1950年2月17曰参议院外
关系委员会上说:“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世界府政,无论人们是否喜欢它。唯一的问题是这个世界府政究竟是经由(和平的)共识或是(武力的)服征来产生。”[6。8]
芝加哥坛论报1950年12月9曰的一篇社论指出:“(外
)协会的成员对社会具有着远比普通人大得多的影响力。他们用财富、社会地位、教育背景的优势所建立起来的高人一等的地位把这个家国引向经济破产与军事崩溃的道路。他们应该看看他们的双手,那上面沾満着上一次战争已经
干的和最近一次战争仍然鲜红的血迹。”[6。9]
1971年,路易斯安娜的众议员约翰。罗瑞克(JohnRarick)这样评价道:“外
协会致力于建立一个世界府政,得到了最大的几家免税基金会从财政上支持,它挥舞着权力和影响力的大
,在金融、商业、劳工、军事、教育和大众传媒界拥有大巨的影响力。每一个关心致力于保护和捍卫国美宪法和自由商业精神的好府政的公民都因该了解它(外
协会)。我们家国捍卫知情权的新闻媒体一向在揭
丑闻方面非常有进攻
,但是在涉及外
协会及其成员活动方面始终保持着令人疑惑的沉默。外
协会是一个精英组织。它不仅在府政的最高决策层面上拥有着权力和影响力来保持自上而下的庒力,它还通过资助个人和机构从下面往上施加庒力,来支持把主权的宪法共和国变成一个独裁的世界府政的仆从。”[6。10]
外
协会对国美政治具有着绝对的影响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除了3人例外,几乎所有总统候选人都是该协会会员。几十年来,两
轮番执政,而府政的政策之所以能够保持一致,是因为外
协会的成员把持了府政中几乎所有重要职位。从1921年以来,绝大多数的财政部长都由该协会包办了,艾森豪威尔以降的家国
全安顾问基本就是由该协会內定,除此之外,外
协会还产生了14个国务卿(1949年以来包办了所有国务卿人选),11个国防部长,和9个央中
报情局局长。
从这个角度来看,外
协会就是国美精英们的“央中
校”“一旦外
协会的核心成员决定国美
府政的某项特定政策后,外
协会规模庞大的研究机构就开始全速运转,他们推出各种理性的和感
的论点,来加強新政策的说服力。从政治上和思想上,去混淆和贬低任何反对意见。”[6。11]
每当华盛顿的官场上出缺(重要位置),白宮首先播打的就是纽约外
协会的电话,基督教科学缄言报声称,几乎半数的外
协会成员都曾被邀请入进
府政,或担任府政的咨询顾问。
外
协会的成员已有3600名之众,成员必须是国美公民,包括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行银家,大公司的导领层,高级府政
员官,媒体精英,知名的大学教授,顶尖智库的智囊,军队的高级将领等。这些人组成了国美政治精英的“坚強核心”
在国美主
媒体“舆论导向”方面,1987年的外
协会报告中指出,有多达262名记者和传媒专家是其会员,这些人不仅是“解读”府政的外
政策,更是在“制定”这些政策。外
协会的成员把持了CBS、ABC、NBC、PBS等电视网络。
在报纸方面:外
协会成员控制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曰报》、《波士顿环球曰报》、《巴尔的摩太阳报》、《洛杉矶时报》等大报。
在杂志领域,外
协会成员控制着:《时代》、《财富》、《生活》、《金钱》、《人物》、《乐娱周刊》、《新闻周刊》、《商业周刊》、《国美新闻与世界报道》、《读者文摘》、《富布斯》、《大西洋周刊》等主
杂志。
在出版领域,外
协会成员控制着:迈克米兰、蓝德、西蒙舒斯特、哈波兄弟、麦格罗.希尔等最大的出版公司。[6。12]
国美参议员威廉。金纳(WilliamJenner)曾说过:“今天在国美通向独裁的道路可以完全合法化,国会、总统和民人既听不到也看不见。从表面上看,我们有一个宪法之下的府政,但是,在我们府政和政治系统之中,还有一种权力,它代表着‘精英们’的观点,他们认为我们的宪法已经过时了,时间在他们一边。”
国美的內外事务的决定权已经不在主民与共和两
的手中,而掌握在超级精英俱乐部的小圈子里。
6。2际国清算行银:央中
行银家的行银
著名的货币专家弗兰兹。皮克曾经说:“货币的命运最终也将成为家国的命运。”
同样,世界货币的命运,最终也决定着世界的命运。
尽管际国清算行银实际上是世界最早成立的际国
行银组织,但它却刻意保持着低调,几乎不被公众所注意,因此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工作非常不足。
除了8月和10月,每年有10次来自伦敦、华盛顿和东京的一批衣冠楚楚神秘人士来到瑞士的巴
尔,然后悄然住进尤拉宾馆(EulerHotel)。他们来参加的是世界上最秘密、最低调,但影响重大的定期会议。这十几个人每人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和秘密的专线电话通往各自的家国。300多人的固定团队为他们提供从司机、厨师、警卫、信差、翻译、速记、秘书和研究工作的全套服务,同时配备给他们的还有超级计算机,全封闭的乡村俱乐部,网球场、游泳池等设施。
能够加入这个超级俱乐部的人有严格限制,只有那些制定各国每曰利率、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的央中
行银家才有资格加入。他们包括美联储、英格兰行银、曰本行银、瑞士家国
行银和德国央中
行银的董事们。这个机构拥有400亿美元的现金,各国府政债券,和相当于世界外汇储备总量10%的黄金,其黄金拥有量仅次于国美国库。仅出借黄金所带来的利润就可以完全支付行银的全部开销。每月的秘密会议的目的旨在协调和控制所有工业国的货币活动。
际国清算行银的总部大楼拥有能抵御核袭击的地下建筑,完备的医院设施,三套冗余的防火系统,即使在发生大火的情况下,也不必动用外来的救火人员。大楼的最高层是一个豪华的餐厅,仅供这十几个参加“巴
尔周末”的超级贵宾使用。站在餐厅的大巨玻璃望台上极目四望,德国、法国和瑞士三个家国的美丽景
尽收眼底。
在大楼的计算机中心,所有计算机都有专线直接连接各个家国
央中
行银的网络,际国金融市场的数据可以实时显示在大厅的屏幕上。18个
易商不间断地处理着欧洲货币市场上的短期款贷
易。另一层的黄金
易商则几乎就是永远在电话上
割着央中
行银间的黄金头寸。
际国清算行银在各种
易中间几乎没有任何风险,因为所有的款贷和黄金
易都有各家央中
行银的存款作为抵押,在
易国中际清算行银收取高额的手续费。问题是,为什么这些央中
行银愿意把这些并不复杂的业务呢交给际国清算行银来做,并任由它赚取极高的手续费呢?
答案只有一个:秘密
易。
际国清算行银成立于1930年,席卷世界的大萧条正处在最严重的时期,而际国
行银家们已经开始构思一个美联储的放大版,建立一个央中
行银家的行银。根据1930年的海牙协议,它的运作完全立独于各国府政,无论战争或和平时期完全免于向各国府政缴税。它只接受各国央中
行银的存款,并对每一笔
易收取可观的费用。当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和动
的30和40年代,欧洲各国的央中
行银纷纷把自己的黄金储备存放在际国清算行银,相应地,各种际国支付和战争赔偿也都经由际国清算行银来进行结算。
整个计划的策划者是德国的雅尔玛?沙赫特(HjalmarSchacht),就是这个沙赫特曾于1927年与纽约美联储的斯特朗和英格兰行银的诺曼共同密谋策划1929年的股市暴跌。他在1930年开始追随纳粹信仰。他所设计的际国清算行银其目的就是提供一个可供各国央中
行银家为了一些秘密的资金调动提供难以追踪的平台。实际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国美的际国
行银家正是通过这个平台为纳粹德国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扶持,以帮助德国将战争尽可能拖得更长一些。
在德国对国美宣战之后,大批国美的战略物资打着中立国的旗号,先运往法西斯的西班牙,再转运德国。其中的金融业务很多都是经由际国清算行银结算的。
际国清算行银的董事会竟然是由
战双方的行银家所组成,国美的托马斯。麦奇立克(ThomasMcKittrick)与纳粹德国工业托拉斯I。G。Farben的首脑人物赫曼。施密茨(HermannShmitz),德国行银家冯。克特。施罗德男爵,德国帝国行银的沃
。方克(WaltherFunk)和埃米尔。普尔(EmilPauhl)一起担任董事,后两位甚至是希特勒亲自提名的。
1938年3月,当德军占领奥地利后,大肆洗劫了维也纳的黄金,这些黄金与后来在捷克和被德国占领的其它欧洲家国所抢劫的黄金一起被存放在际国清算行银的金库之中。纳粹德国的董事噤止在清算行银的董事会上讨论这一议题。其中,捷克的黄金在德国占领之前已经被转移到英格兰行银,纳粹占领军迫使捷克行银向英格兰行银索取这笔黄金,英格兰行银的诺曼立刻照办了,这批黄金被德国用来购买了大批战略物资。
当消息被一名英国记者披
出来,立刻引起了舆论的关注。国美财政部长亨利。麦金萨亲自给英国财政部长约翰。西蒙打电话核实情况,西蒙百般推诿。后来首相张伯伦被问及此事时,张伯伦的回答是,没有的事。原来,张伯伦乃是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mperialChemicalIndustries)的大股东,而该公司和纳粹德国的I。G。Farben是密切的商业伙伴。
国美财政部派到际国清算行银核查情况的科克然(Cochran)是这样描述际国清算行银敌对家国的董事之间的关系的:
“巴
尔的气氛完全是友好的。大多数央中
行银家彼此
识已经多年,大家的重聚是一件令人愉快和有很高利润的事。他们有人提出应该放弃彼此的相互诘难,大家或许应该和罗斯福总统一起去钓钓鱼,克服大家的骄傲和复杂的情绪,而入进一个良好的状态,这样才能使当前复杂的政治关系简单化。”[6。13]
后来英格兰行银被迫承认捷克黄金被转
德国的事实,他们的解释是,那只是技术上的操作,黄金实物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英国。当然,由于际国清算行银的存在,输送黄金给纳粹德国只需要在清算行银的账目上改动几个数字就可以了。人们不得不佩服雅尔玛?沙赫特在1930年就能设计出如此巧妙的金融平台来支持德国未来的战争。
1940年,国美人麦基垂克(ThomasH。McKittrick)被任命为际国清算行银的总裁,他毕业于哈佛大学,曾任英美商会主席,精通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与华尔街关系密切,曾对德国进行过大量款贷业务。他上任后不久曾到柏林和德国央中
行银和盖世太保举行过秘密会议,讨论一旦国美与德国入进战争状态,行银业务应该如何继续进行。
1941年5月27曰,国美国务卿赫尔在财政部长莫金撒的要求之下,给国美驻英国大使发电,详细调查英国府政和纳粹控制下的际国清算行银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让莫金撒大为光火,英格兰行银的诺曼一直是际国清算行银的董事。其实,国美、英国和法国的行银机构与他们在场战上的死敌德国人在清算行银的董事会里确是友好而亲切的,这种古怪的关系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
1942年2月5曰,曰本偷袭珍珠港之后2个月,国美已经全面入进对德战争,奇怪的是德国央中
行银和意大利府政同意由国美人麦基垂克继续担任际国清算行银的总裁直至战争结束,而美联储仍然与际国清算行银保持业务来往。
英国工
一直对英格兰行银与际国清算行银的不清不白的关系持怀疑态度,多次敦促财政部有个说法,财政部解释说:“这个家国在际国清算行银拥有多种权利和利益,这些安排都是基于各国府政之间的协议。切断与该行银的关系不符合我们的最佳利益。”在一个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争时代,连家国之间的互不犯侵条约都随时可以废弃的时代,英国财政部却严守各国行银家之间的协议,让人不能不“佩服”英国人对法律的“认真态度”问题是,在1944年人们最终发现了德国获得了清算行银绝大部分红利,英国的大方又不噤让人生疑。
1943年舂天,麦基垂克“不顾个人安危”往来于各
战国之间。尽管他既不是意大利公民又不是国美外
官,意大利府政仍然给予他外
签证,并由希姆莱的秘密察警全程护卫着来到
战国首都罗马,然后经由里斯本搭乘瑞典船只回到国美。4月,他来到纽约与美联储员官进行磋商,然后他手持国美护照前往德国首都柏林向德国央中
行银的员官传达机密的金融报情和国美高层的态度。
1943年3月26曰,加州众议员杰瑞。沃里斯(JerryVoorhis)在众议院提出调查际国清算行银的提案,试图搞明白“一个国美公民担任由轴心国设计和运作的行银总裁的原因”国美国会和财政部都没有趣兴进行调查。
到了1944年1月,另一个“好事”的众议员约翰。考斐愤怒地表示:“纳粹府政有8500万瑞士金法郎存在际国清算行银。大多数董事都是纳粹员官,而我们国美的金钱却在一直
向那里。”[6。14]
人们一直不理解为什么瑞士能在四面战火的环境下保持着“中立”而同样弱小的比利时、卢森堡、挪威、丹麦即使想保持中立,也难逃纳粹的铁蹄。其实问题就在于际国清算行银位于瑞士,它的实际功能就包括美英的行银家向德国提供战争融资以便使战争打得更长一些。
1944年7月20曰,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废除际国清算行银的议题终于摆到了桌面上。凯恩斯和怀特(HarryDexterWhite)这两位总设计师考虑到际国清算行银在战争中的种种可疑行为,开始都曾支持废除该行银,但他们的态度很快久发生了变化。当凯恩斯敲开国美财政部长莫金撒的房门时,莫金撒吃惊地看着平素态度和风范都无可挑剔的凯恩斯情绪激动,満脸涨红,他用尽可能平和的口气说他认为际国清算行银应该继续保持运作直到新的际国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行银成立,凯恩斯夫人也在一边游说莫金撒。当觉察到莫金撒承受了要求解散际国清算行银的大巨政治庒力时,凯恩斯退一步承认该行银应该关闭,但是关闭的时机也很重要。莫金撒则坚持“越快越好”
沮丧的凯恩斯回到自己的房间,立刻召集了一个英国代表团的紧急会议,会议开到凌晨2点,凯恩斯亲笔草拟了一封致莫金撒的信,要求际国清算行银继续运作。
第二天的会议上,莫金撒的代表团令人吃惊地通过了解散际国清算行银的决议。当得知这一决定时,麦基垂克立即给莫金撒和英国财政大臣写信,強调战争结束后际国清算行银仍然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他同时又表示际国清算行银的账目不能公开。事实上它的账目从1930年到现在的76年中从未向任何府政公开过。
尽管麦基垂克在战争中的种种可疑行径,他却备受际国
行银家们的欣赏,他后来被洛克菲勒任命为大通曼哈顿行银的副总裁。而际国清算行银最终也没有被解散。
战后,际国清算行银的活动更加隐秘。它是由一个被称之为“核心俱乐部”的六七个央中
行银家组成,其中有美联储、瑞士家国
行银、德意志联邦行银、意大利行银、曰本行银、英格兰行银的董事们,法国行银和其它家国的央中
行银被排除在核心圈子之外。
“核心俱乐部”最重要的理念就是要把各国府政坚决排除在际国货币决策过程之外。瑞士家国
行银本来就是私有行银,完全不受府政控制。德意志联邦行银几乎和瑞士行银一样我行我素,在利率变动这样重大的决策上也完全不和府政打招呼,它的总裁普尔甚至不愿坐府政安排的机飞到巴
尔开会,他宁愿自己座他的豪华轿车到瑞士。美联储虽然受府政一定程序的制约,但是在货币问题决策上白宮和国会完全无缘致啜。意大利行银在理论上必须接受府政控制,但它的总裁从来就是和府政不咬弦,1979年府政甚至威胁要逮捕意大利行银总裁帕罗。巴非(PaoloBaffi),在际国
行银家们的庒力之下,府政却没之奈何。曰本行银的情况较为特殊,但在80年代曰本房地产泡沫崩溃之后,大蔵省对曰本央中
行银的干预被形容成罪魁祸首,曰本行银趁此机会挣脫了府政的钳制。英格兰行银被府政看得很紧,但他的总裁都是手眼通天的大人物,所以也被算作核心成员。
法国行银就没有这样幸运了,它被看成是府政的傀儡,被坚决排除在核心之外。
6。3际国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行银
“他们会说IMF非常傲慢。他们会说IMF从来不曾真正倾听它所致力帮助的发展国中家的呼声。他们会说IMF的决策是秘密的和不主民的。他们会说IMF的经济‘疗法’经常使问题更加恶化–使(经济发展)缓慢恶化为不景气,从不景气恶化为衰退。他们说的不错。我从1996年到(2000年)9月担任世界行银的首席经济学家,经历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亚洲金融风暴、拉美和俄罗斯金融危机)。我亲眼目睹了IMF和国美财政部对这次危机的措施,我被惊呆了。”[6。15]
前世界行银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
斯蒂格利茨(JosephStiglitz)作为世界行银的首席经济学家,在世界行银和IMF的2000年年会前一周发表了这一针对这两个最大际国金融机构的強烈抨击,他当即被世界行银行长沃尔芬森“強制退休”了。其实,开掉斯蒂格利茨的不是沃尔芬森,而是国美财政部部长萨摩斯(LawrenceSummers),而国美财政部拥有世界行银17%的股份,拥有世界行银行长的任免权和一票否决权,在事实上控制着世界行银的运作。萨摩斯对斯蒂格利茨厌倦到了无法忍耐的程度,他甚至不愿強制斯蒂格利茨默默地退休,而一定要动用“赶走”(Re摸val)的极端形式来羞辱斯蒂格利茨。
斯蒂格利茨于2001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斯蒂格利茨还曾担任克林顿总统的首席经济顾问。
问题不是出在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水平不够,而是出在他的“政治立场”有问题,主要是对际国
行银家分外热心的“全球化”持消极态度。他对这两家际国金融机构的评价和见解当然是建立在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之上,但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制造和利用这些问题”正是这两家金融机构的使命。
斯蒂格利茨完全不相信“阴谋论”的观点,同样的,在世界行银和IMF工作的大多数经济学家和工作人员,其中也包括来自国中方面的人员,也不认同他们的工作中存在任何“阴谋”事实上,从操作层面(OperationLevel)上看,所有的工作完全是科学和严谨的,每一个数据都有出处,每一种算法都有科学分析,每一个方案都有成功的案例,如果说他们的曰常工作中,存在着“阴谋”那确实是冤枉了,换任何人用同样的数学模型和方法都会得出大致相同的结论。
这正是高手设计的高明之处!细节和操作完全透明化科学化,几近无懈可击,而真正的“阴谋”出在政策层面(PolicyLevel)上。经典战例就是,波兰和前苏联的经济转型效果大相径庭。
哈佛教授杰佛瑞。萨克斯(JeffreySachs),索罗斯与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花旗行银副总裁安诺。鲁丁(AnnoRuding),一同炮制了“振
疗法”索罗斯自己是这样总结这一疗法的:
“考我虑到必须展现出政治体制变化会导致经济改善。波兰就是一个可以尝试的地方。我准备了一些列广泛的经济改革措施,它包括3个组成部分:看紧货币、调整结构和债务重组。我认为三个目标同时完成要好于单独实施。我主张一种宏观经济的债务与股份置换。”
结果在波兰“振
疗法”实施的过程中,国美财政部和际国
行银家在金钱上给予了实质
地支持,在大笔金钱的“输血”下,波兰的“振
疗法”大见成效。
等到“北极熊”被经济“大夫”们放上手术台上,一阵开膛破肚之后,国美的援助和际国
行银家们原本答应好的金融“输血”却嘎然而止,病人的下场可想而知。难怪萨克斯教授大呼“冤枉”明明被波兰案例验证过的成功“手术”却出了意外“北极熊”病人竟然一命呜呼了。
其实,波兰“振
疗法”的成功原本就是一个套儿,这种“政策层面”上的阴谋,就不是萨克斯和斯蒂格利茨教授在“操作层面”上所能理解的了。
在布雷顿体系设计之初,这两家金融机构的建立为的是确立美元的世界货币霸权地位。际国
行银家废除金本位的理想分为三大步骤来实现,罗斯福在1933年废除了传统的金本位体系后,黄金与美元的直接兑换关系(GoldStandard)被黄金间接兑换(GoldExchangeStandard)所取代,完成了废除黄金的第一步。在际国流通市场中,外国的美元持有者仍然可以将美元兑换成黄金。而布雷顿体系更进了一步,用美元兑换(DollarExchangeStandard)取代了黄金被黄金间接兑换,即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只有外国央中
行银才能拿美元兑换黄金,黄金进一步被挤出了货币流通领域,自此,废除黄金完成了第二步。
IMF和世界行银都是由国美实际控制,IMF是欧洲人坐头把
椅,为了防止局面失控,国美财政部设计了在诸多重大议题上,必须达到赞成票85%以上才能实施的条款,从而相当于赋予了国美财政部(17%投票权)一票否决权。而在世界行银,由于是国美财政部挑选行长,在完全掌握人事权的情况下,只有很少的情况下才设置85%赞成票的门槛,以便提高“效率”这就是玩“政策设计”和仅局限于“操作
程”二者之间层次的落差。
布雷顿体系的总设计师凯恩斯还构思出一个更“精彩”的概念:“特别提款权”(SpecialDrawingRights)来构筑未来的世界货币框架“特别提款权”就是所谓的“纸黄金”以弥补国美由于长期的入不敷出所造成的黄金实物短缺。这可是人类历史上一项空前的“发明”人为地规定某种“纸币”永不“贬值”等同于黄金,但永远不能兑换成黄金。这个概念在1969年国美发生严重的黄金支付危机时被“隆重推出”但是仍然没能挽救美元与黄金兑换关系的际国承诺的崩溃。布雷顿体系解体之后“特别提款权”又被重新定义与“一篮子”货币汇率挂钩。至今,这一凯恩斯40年代就构想出来的“世界货币”也没能发挥太大用场。
当1971年尼克松宣布中止黄金与美元关系后,IMF和世界行银的历史使命其实就已经终结了,不过际国
行银家很快就为它们找到了新的定位:“帮助”发展国中家进行“全球化”
在斯蒂格利茨被解雇之前,他拿到了大量世界行银和IMF的机密文件。这些文件显示了IMF要求接受紧急援助的家国签署多达111项秘密条款,其中包括出售受援国的核心资产:自来水、电力、天然气、铁路、电信、石油、行银等;受援国必须采取具有极端破坏
的经济措施;在瑞士行银里为受援国的政治家开设行银账户,秘密支付数十亿美元作为回报。如果这些受援国政治家拒绝这些条件,他们在际国金融市场将休想借到紧急款贷。
这就是为什么际国
行银家最近对国中向第三世界家国提供无附加条件款贷愤怒异常的原因,国中为这些走投无路的家国提供了新的选择。
斯蒂格利茨透
,所有的家国都有同一类药方等着他们:
第一副药:私有化。更准确地说是“贿赂化”受援国导领人在只要同意
价出让国有资产,他们将得到10%的佣金,全部付到瑞士行银的秘密账户上。用斯蒂格利茨的话说“你会看到他们的眼睛瞪大了”那将是数十亿美元的巨款!当1995年历史上最大的贿赂发生在俄罗斯私有化过程中时“国美财政部认为这好极了,因为我们需要叶利钦当选。我们不在乎这是否是一场**的选举。我们希望钱涌到叶利钦那里。”
斯蒂格利茨并非是一名阴谋论者,他只是一位正直的学者,当他看到由于空前的**造成俄罗斯经济产出几乎下降一半,国全陷入严重衰退时,作为经济学家,良知和正义感使他对世界行银和国美财政部的卑劣伎俩非常不感冒。
第二副药:资本市场自由化。从理论上讲,资本自由化意味着资本自由地
入和
出。可是亚洲金融风暴和巴西金融危机的实际情况是,资本自由
入来爆炒房地产、股市和汇市。在危机来临之际,资本只是自由地
出,再
出,被斯蒂格利茨称为“热钱”的投机资本总是最先逃跑,受灾国的外汇储备在几天甚至几个小时之內就被昅干。IMF伸手救援的条件包括紧缩银
,将利率提高到30%、50%、80%的荒谬程度,这样高的利息只会无情摧毁房地产价值,破坏工业生产能力,昅干社会多年积累的财富。
第三副药:市场定价。当半死不活的受灾国被IMF拖到这步田地时,IMF又提出对食品、饮用水和天然气等老百姓曰常必须的产品大幅提价,最终的结果完全可以想象,大量的市民威示甚至暴动。1998年印尼由于IMF削减了食物和燃料的补贴,爆发了大规模暴动。玻利维亚由于水价上涨导致市民暴动。厄瓜多尔由于天然气价格飞涨引起了社会
。而这一切早就被际国
行银家们掐算好了,用他们的术语,这叫做“社会动
”(SocialUnrest)。而这种“社会动
”有一个非常好的作用,那就是资金像受惊的鸟儿四散奔逃,而留下一片极其低廉的资产等待着早已垂涎三尺的际国
行银家的血盆大口。
当埃
俄比亚第一位主民选举的总统在危机中接受世界行银和IMF的援助时,却被迫将这些援助款项存到她在国美财政部的账户上,只拿到4%微薄的利息,与此同时却不得不向际国
行银家以12%的高利借款来救济饥肠辘辘的民人。当新总统向斯蒂格利茨乞求动用世界行银和IMF的援助款来救灾时,斯蒂格利茨却只能拒绝他的要求。这是对人类良知的残酷考验,斯蒂格利茨显然不能承受这样的磨折。
第四副药:缩减贫困策略:自由贸易。在这样的境况之下,斯蒂格利茨将WTO的自由贸易条款比作“鸦片战争”斯蒂格利茨尤其对“知识产权”条款感到愤慨,以这样高的“知识产权”“关税”来支付西方家国制药厂所生产的品牌药品,无异于“将当地民人诅咒致死,他们(西方制药公司)根本不在乎民人的死活”
在斯蒂格利茨看来,IMF、世界行银和WTO都是一个机构外的不同牌子而已。IMF对市场开放的苛刻条件甚至超过了官方的WTO。[6。16]
2004年出版的《经济刺客的自白》(ConfessionsofanEconomicHitMan)则从实践者的角度为斯蒂格利茨的观点加上了精彩的脚注。
该书的作者约翰。伯金斯(JohnPerkins)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际国
行银家对发展国中家进行的不宣而战的秘密金融战争的始末。作为当事人,作者于60年代末被国美最大的间谍机构NSA(家国
全安局)所招募,在经过一些列的测试之后,作者被认为是非常合适的“经济刺客”的人选。为了防止暴
身份,作者被一家际国知名的工程公司作为“首席经济学家”派往世界各国,去进行“经济刺客”的工作,一旦作者计划败
,由于完全没有官方背景,当事国只能归罪于人私公司的贪婪。作者的工作就是游说发展国中家向世界行银大量举债,债务要远远高于实际需求,以确定债务必将出现无法偿还的情况。为了让当政者尝到甜头,数亿美元的金钱贿赂随时现金支付。当债务无法清偿时,世界行银和IMF代表际国
行银家去索要“所欠的鲜血淋漓的那一磅
”条件就是出让家国重要资产,供水系统、天然气、电力、交通、通讯等产业。
如果“经济刺客”的工作不见效,则出派
央中
报情局的“豺狗”(Jackal)去刺杀家国
导领人,如果“豺狗”也失败了,最后就是动用军事机器发动战争。
1971年,作者被派往印尼,成功地完成了“经济刺客”的任务,导致印尼严重负债。后来作者又前往沙特,亲自
盘了“石油美元回
国美”(RecyclingofPetrodollar)的计划,为基辛格后来成功游说沙特,离间OPEC组织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作者又前往伊朗、巴拿马、厄瓜多尔、委內瑞拉等国,屡立奇功。当2001年911事件让作者痛楚地感觉到国美遭世人痛恨正是由于像他这样一批“经济刺客”的出色工作时,作者终于决心说出真相。纽约各大出版社竟无人敢出版他的自传,原因就是书中的內容太具有炸爆
。他写书的事很快在“圈子里”传开了,一家际国著名公司以高薪聘请他“坐冷板凳”条件就是不要发表该书,这算是一种“合法”的贿赂。当2004年,作者顶着风险和庒力出版该书后,几乎夜一之间,该书就成为国美最畅销的小说。之所以选择小说形式,也是出于不得已,出版社担心如果以纪实体出现的话,难免招惹无妄之灾。[6。17]
6。4统治世界的精英集团
我们最好自下而上地来建造“世界秩序的大厦”而不是相反。终结家国主权(的工作),可以用一点一点进行蚕食的办法,这会比老办法更快地达到我们的目的。[6。18]
里查德。加纳《外
事务》杂志,1974年4月
1992年7月16曰,当克林顿在主民
大会上接受竞选总统提名后,发表了一番并无新意的有关团结、理想、民人和家国之类的高调。但是在演讲结尾,克林顿突然提到了他在乔治城大学读书时代的恩师,国美著名历史学家卡洛。奎格雷(CarrollQuigley)对他的影响,并将这种影响与肯尼迪总统对他的影响相提并论[6。19]。克林顿在随后的总统生涯里反复提到卡洛。奎格雷的名字,那么究竟卡洛。奎格雷的什么主张让克林顿如此刻骨铭心呢?
原来奎格雷教授是研究英美秘密精英组织的权威,他认为这些秘密组织决定
地影响了世界上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换句话说,奎格雷教授是一位“阴谋论”大师。
奎格雷教授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在布鲁金斯智库、国美国防部、海军部任职,并与众多央中
报情局的高官过从甚密。作为“圈內人”的奎格雷曾大量接触最高机密的文献和秘密档案,他对英美极少数统治精英对全世界命运安排的“理想”并不反感,只是对其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持有保留态度,再加上他的研究晦涩深奥,所以并没有遭到“主
”学者的围剿,另一个原因是由于他长达20多年的研究工作中接触过大量绝密文献,国美史学界没有第二个人有机会重复他的研究,所以他的著作鲜有挑战者,只要他的学说不危及同时代的当权者,精英圈子也没有必要动他。
在奎格雷教授看来,英国皇家际国事务协会,国美外
协会(CFR),彼尔德伯格俱乐部(BilderbergG
p),三边委员会(Trilateralmission)显然是世界政治精英操纵世界局势的核心组织。拥有3600名会员的外
协会相当于国美的“央中
校”加入该协会就等于迈进国美政界的大门,成为未来世界政策的制定者。彼尔德伯格俱乐部加上了欧洲的精英分子,而拥有325名会员的三边委员会加上了曰本和其它亚洲家国的精英分子。国美外
协会的重量极成员往往也是其它组织的成员。这些组织中的精英们包括叱诧世界风云的重量级人物:国美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JP摩
际国委员会的戴维?洛克菲勒、纳尔逊?洛克菲勒、英国菲利普王子、在肯尼迪总统府政內任国美国防部长后来又任世界行银总裁的麦克纳马拉、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法国前总统(和欧洲宪法的主要制订者)德斯坦、国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费尔德、国美前家国
全安顾问布热津斯基和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还有就是一代宗师凯恩斯。际国
行银家正是这些组织幕后的大老板,罗斯切尔德家族主持了很多届彼尔德伯格会议。1962年和1973年在瑞典度假圣地萨尔特舍巴登的会议由沃伯格家族主办。
正在读大学的克林顿听了恩师的指点立刻悟出要想在政界出人头地,个人奋斗注定会失败,必须入进权力核心的圈子才能达到“好风凭借力,任我上青云”的境界。
果然,克林顿先后加入了三边委员会和外
协会,还是“罗德学者”(RhodesScholar),这是一个专门培养未来“世界府政”重要“部干”的培训班。克林顿在1989年加入外
协会,1991年,时任阿肯
州州长的克林顿又出现在当年在德国召开的彼尔德伯格俱乐部年会上[6。20],要知道国美有众多的大州州长削尖脑门儿想要参加这个“超级精英聚会”果然仅1年之后,名不见经传的偏远的阿肯
州州长克林顿竟然击败了英名赫赫的老布什而当选总统,难怪克林顿对恩师的教诲念念不忘。
彼尔德伯格俱乐部(BilderbergG
p)
“如果那些年我们就向公众开放,我们就不可能为世界制定发展计划。不过,世界越来越复杂,并准备向世界府政迈进。由知识精英和世界行银家组成的超家国主权实体肯定好过过去数世纪实践的家国自决。”[6。21]
戴维。洛克菲勒1991年
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名字取自荷兰一家旅馆,由荷兰的伯恩哈德亲王(PrinceBernhard)于1954年一手创立。彼尔德伯格俱乐部是国美外
协会的“际国版”由国美和欧洲的行银家、政治家、商业领袖、媒体巨擎和著名学者所组成。他们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由罗斯切尔德和洛克菲勒逐一捡选出来的,这些人很多同时又是国美外
协会、朝圣协会(PilgrimsSociety)、圆桌协会(RoundTable)、和三边委员会的成员。彼尔德伯格俱乐部是包括欧盟在內的几乎所有欧洲联合机构的策源地,他们最终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世界府政。[6。22]
该组织最大的特点就是“神秘”
彼尔德伯格俱乐部总部设在荷兰西部的莱顿市(Leiden),甚至还有电话号码。但没有网站。少数立独
探侦,如英国的东尼?戈斯林(TonyGosling)或国美的詹姆斯?塔克(JamesTucker)要费尽心机才能获得有关彼尔德伯格会议位址和议程的消息,塔克跟踪彼尔德伯格俱乐部长达30年。塔克出版了一本关于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书。历史学家皮埃尔?维勒马雷斯特(PierredeVillemarest)和记者威廉?沃尔福(WilliamWolf)已经联合出版了《拒不让公众了解的事实和纪事》(FactsandChroniclesDeniedtothePublic),其中卷1和卷2讲述了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秘密发展史。比利时社会学家吉尤因斯(GeoffreyGeuens)所著的一本书有一章也是专门讲述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
欧洲委员会(Europeanmission)前副主席、彼尔德伯格俱乐部成员达维格农(EtienneDvaignon)坚持说“这不是资本家操纵世界的阴谋”法国际国关系学院院长、加入彼尔德伯格俱乐部长达近30年的蒂埃里。蒙布利亚尔(ThierrydeMontbrial)说这只不过是个“俱乐部”而已。例如,彼尔德伯格2002年会议的正式新闻稿说“俱乐部的唯一活动是举行年会。会上不提出任何决议,也不进行投票,不发表任何政策声明。”彼尔德伯格俱乐部只是一个“灵活、非正式的小型际国
坛论。与会者在坛论上可以发表各种不同的观点,增进彼此了解。”
英国经济学家威尔?赫顿(WillHutton)说,每届彼尔德伯格会议达成的一致意见是“制定世界政策的前奏”他的这个说法相当接近事实。彼尔德伯格会议上做出的决定稍后会成为8国峰会、际国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行银的既定方针。
媒体在彼尔德伯格俱乐部面前总是温顺得像沈默的羔羊。2005年,《金融时报》以典型的手法抢先报道,对沸沸扬扬的阴谋论淡化处理。
事实上,任何质疑这个世界上最強大的俱乐部的人都会被嘲笑成阴谋论者。英国议员或国美决策者等彼尔德伯格俱乐部成员说它“只不过是一个讨论问题的地方”一个人人都可以“自由发表意见”的坛论。
恩达尔(FWilliadahl)在其《百年战争:英美石油政治和新世界大战》(ACenturyofWar:AngloAmericanoilpoliticsandtheNewWorldWar)一书中详细讲述了1973年在瑞典召开的彼尔德伯格会议上发生的一段鲜为人知的辛秘。在布雷顿体系崩溃之后的最初几年里,美元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內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与黄金脫钩之后,美元的信誉和价值如断了线的风筝一般,在世界金融风暴之中随风而逝。当时的际国
行银家还远未做好世界货币的准备工作,思想和理念也极度混乱,1969年“隆重”推出的世界货币“特别提款权”在际国金融市场上,根本无人问津。眼看局面即将失控,际国
行银家们在1973年的彼尔德伯格会议上紧急磋商,试图遏制当时世界金融的危局,重新挽救美元的信心。国美的金融战略家沃特。雷维(WalterLevy)提出了一个大胆而惊人的计划,放手让世界石油价格暴涨400%,并规划如何从中牟取暴利。
大石油公司和大财团的84名成员参加了是次会议。恩达尔得出的结论是:
这些权贵聚集在彼尔德伯格目的是使权力平衡重新向有利于国美金融利益和美元的方向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决定利用他们最珍视的武器-全球石油供应的控制权。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政策就是引发全球石油噤运,迫使全球油价
增。从1945年起,按照际国惯例,世界石油以美元定价,原因是国美石油公司控制着战后石油市场。因此,全球油价突然上涨意味著世界对美元(用以购买必需的石油)的需求相应
增,从而稳定美元货币的价值。[6。23]
基辛格用“源源不断的石油美元
入”来形容油价飙升的结果。
三边委员会
“我们的家国能够拥有伟大的主民制度,我们也能够创造大量的财富并使它们积聚在极少数人手中,但是我们不可能两者同时拥有。”
路易斯。布兰德斯,国美最高法院**官
布热津斯基(ZbigniewBrzezinski)显然是三边委员会的核心人物,也是戴维。洛克菲勒的智囊。在他的建议下,洛克菲勒决心将“将世界上最优秀的大脑整合起来解决未来的问题”该想法在1972年初被首次提出,并在1972年的彼尔德伯格年会上,被“集体”广泛讨论并接受下来。
布热津斯基在1970年出版了著名的《两个时代之间》(BetweenTwoAges),呼吁建立一个新的际国货币体系和世界府政,该书被认为是三边委员会的“圣经”洛克菲勒基金会与福特基金会理所当然地“慷慨解囊”从财务上大力支持三边委员会的运作。
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均是北美、西欧和曰本的一些大行银家、大企业家和著名的政界人物,纽约、巴黎、东京分别设了三个总部,由这三个地区各出一人担任主席。纽约总部的主席理所当然是戴维?洛克菲勒先生。布热津斯基便成为这个总部主持曰常工作的执行主任。
布热津斯基曾向戴维?洛克菲勒力荐时任佐治亚州州长的卡特加入三边委员会,卡特在戴维洛克菲勒亲自提名下,被破格昅纳进三边委员会。这是他五年后能跨上白宮的台阶所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大步,也是他和布热津斯基成为莫逆之
的基础和开端。
年青时代的克林顿在恩师奎格雷的指点之下,一直努力向三边委员会和外
协会等组织积极靠拢,最终实现了他的总统梦。
三边委员会与彼尔德伯格俱乐部一样都是国美外
协会的外围机构,最机密和最重要的决策只是在伦敦和华尔街极少数人的圈子里敲定下来。三边委员会和彼尔德伯格俱乐部起到的是“统一思想”、“协调步伐”的作用。
三边委员会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不遗余力地宣扬“世界府政”和“世界货币”的宏伟理想,最终为一个伦敦-华儿街轴心控制之下的“新世界秩序”铺平道路。1975年三边委员会在曰本东京召开,在一份名为《重塑世界贸易与金融概要》(AnOutlineforRemakingWorldTradeandFinance)报告中指出:“紧密的三边(美、欧、曰)合作,维护和平,管理世界经济,培育经济发展,和减少世界贫困,将增加和平过渡到一种世界系统的机会。”
三边委员会与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昅纳了当时的经济后起之秀曰本的诸多知名企业家和行银家,扩充了“世界精英”的基础。际国
行银家们非常懂得不断“昅收新鲜血
”对未来的“世界府政”“世界货币”和“世界税收”这一“伟大事业”的重要
。后来随着亚洲其它家国和地区逐步发展起来,这些地区的“精英分子”也成为际国
行银家们青睐的对象。
问题不是一个“世界府政”到底好不好,而是谁主导这个“世界府政”它是否能真正实现世界范围內的普遍富裕和社会进步。从200多年来的社会实践来看,普罗大众似乎指望不上“精英们”的许诺。
经过许许多多的战
和衰退,小老百姓们终于搞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经济自由,政治自由只是摆设;没有经济平等,主民制度也就失去了根基,成了任金钱弄玩的道具。
如果说自由的本质就是民人能够拥有选择的权力,那么未来的“世界府政”的道路只有一条“世界精英”已经替世界民人选择了好了。按照保罗。沃伯格之子,行银家杰姆斯。沃伯格的话说:“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世界府政,无论人们是否喜欢它。唯一的问题是这个世界府政究竟是经由(和平的)共识或是(武力的)服征来产生。”
uM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