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下章
五百二十七章 包养
 “什么办法?”崔娴问。

 “尹师鲁。”

 听到这三个字,崔娴不问了,与郑朗那一套理论无关,确实贾昌朝做得太过份,转了一个话题,说:“妾还担心庞籍

 “这人心思不干净,但他不象贾昌朝,做事一直有分寸。”郑朗说道。对庞籍的评价,郑朗将他看作小吕夷简,不仅年龄小,厚黑没有吕夷简厉害,吏治之能比吕夷简稍差,是真正缩小版的吕夷简。但有一个共同特点,比较识大体,吏治务实,不躁进。德也许没有那么高尚,也没有那么卑鄙无聇。

 第二天分藕塘,郑朗害怕家里的人不放手,毕竟没有大娘主持,三娘四娘持这个家务,有的地方确实做得欠缺。亲自来到塘边,问肖‮二老‬原来的面积,然后手一划,整让自家藕塘面积缩水一大半。

 至于要这个福利吗?

 那还不如小心地经营自己的职田,一千多亩地,远比这两三百亩土地带来的收益大。

 郑老三‮愧羞‬地说:“相公,不可。”

 郑朗这一让,一起让起来,划分起来变得容易。

 其实郑朗与崔娴这样做,不是为了收益多少,而是传达一种理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他又不直接说。‮国全‬农业、纺织以及其他手工业,最发达的地区还是河北、山东与河南,可是论耕细作程度已经逐步落后于两浙,马上江东起来,又要盛于北方。那才是一曲最壮阔的诗歌,与山争田,与海争田,与江争田,与湖争田。

 然而郑朗不想北方过份耕作。

 本来水土很薄弱,再过份耕作,水土破坏更严重。

 随后生活又恢复了安静,渐渐庄稼开始收割。

 那几块地高梁长势更喜人,山上还有一些果树,载得晚,多成活,但没有结果,除了这些果树,还有一些松杉,松杉载得早,虽未成材,但一棵棵长得拨,两座土山变得很有序,而不是象原来那样杂乱无章。

 来看的百姓也很多,现在种植高梁的方式很落后,扎一个小坑,撒几粒高梁籽,上面盖上草木灰与粪肥,能长成什么样子,就长成什么样子。有的能六七棵高梁挤在一起。密度有了,收益却跟不上,结的穗很小。郑家这几块高梁地密度不是很大,一棵便是一棵,但是营养钵移苗的,又使用大量肥料,与其他高梁相比,就象一个个小巨人一样。

 简单道理还是懂的,想要庄稼好,最少种籽得好。

 听说郑朗将这些高梁籽发放给大家,看的人更多,许多人一起在猜测它的产量。

 樊月儿也在猜,问:“郑相公,它能收多少?”

 “比其他地里好,可终是高梁,能收多少?想要产量高,只有水稻。”无论怎么选,没有后世的技术,这个进化时间也很缓慢。当然,若是这样一直选下去,有一个三四十年时间,不仅是水稻,小麦,高梁会全部产生质的进化。但这时代还有许多后天的条件跟不上来,首先没有化肥,第二没有农药,肥力跟不上来,有什么虫害的,又没有很好的对付方法,所以不能指望亩产千斤的高产田出现,那怕是水稻。

 回到家中,接到张亢一封信,信上提出一个条件。

 郑朗看了看,没有犹豫,立即答应。

 民灶食为天,家里的几块高梁地使周围百姓产生浓厚的‮趣兴‬,但郑朗心思仍然放在北方。这一战将会奠定以后三国政治局面的基石。

 诏书光到庞籍手中,看了诏书,脑袋里立即转动。

 当初他首倡议和,不是他是投降派,其他人有可能是投降派,庞籍不是,只能说他军事思想保守。他看的是势,‮家国‬财政吃紧,动转不起来了,朝中几个大佬求和心切。所以才决定与西夏议和。

 第二年到处干旱,他反而松了一口气,虽是政治投机,也怕韩琦与范仲淹揪着他的小辫子不放手。结果朝堂一番争斗,他的投机得到回报,虽在四大缘边功臣中功劳最末,也最终捞了一个副相。

 此一时彼一时。

 这时候不能再一昧求和,主和派是晏殊,贾昌朝反对冒昧出兵,但不是一昧的主和派。软,怕死,可也提了几谏,说什么朕合分化,让皇上派使去吐蕃、西域、东北与西北,让吐蕃人、回鹘人与阻卜人、高丽、女真产生动,宋朝坐在边上看戏。

 但这是局部的出兵,借用契丹人的名义出兵。贾昌朝也许反对,反对的不是提议本身,而是郑朗~

 皇上的动向,从诏书里他嗅到皇上也想捞一点好处,毕竟这一年二十万给得皇上多少有些不甘心。皇上动向才是最重要的。

 他还从诏书里看到郑朗一些影子在里面,对郑朗他没有什么好感,也没有什么反感。可是想上位,朝堂必须重新洗牌,自己也要回京。想洗牌,必须倒掉贾陈二人,想回京,西夏必须虚弱,不会对宋朝构成危胁。

 心中利害关系一计算,决定配合。

 西北秋风凉,庞籍却从延鄜路挑出大量兵,潜入府州。不可能从延州出军的,那么到达‮场战‬,要跨越夏州,显然不实际。还得从府州出兵,不过王信这一路兵马出动,宋朝便化成三路,一路在麟州,一路在府州,一路在火山军。

 契丹与西夏反目成仇以来,就象一场肥皂倒,闹了很久,宋朝君臣放心不下,于府麟路增加许多宋军,防止契丹与西夏朕手,出击宋朝府麟路与河东雁门关。最多一次于府州驻扎了三万兵马,不到一万人的调动,契丹与西夏皆不以为意,只是嘲笑宋朝人的胆小。

 接着庞籍写了一封信给无昊,劝架信。

 三国和平!于国于民有利,请国主不要与契丹战,派使请和,对大家都有好处。

 倒也符合他比较懦弱的表现。

 无昊回了一封信,信上很客气,没有必要在这时候招惹宋朝,况且庞籍此时是副相,身份不同。说非是我想与契丹战,是契丹虎视眈眈,我不得不做一些准备。君若想三国和平,请派使说服契丹人吧。

 心里却在说,我想打啊,神经病才想与契丹人手。

 弄得苦得不行,刚刚‮家国‬恢复生机,契丹又来,但是契丹气势汹汹而来,也让无昊积极削弱,不想再扩张了,与这两个庞大的国度战,无论胜负,都加重了‮家国‬负担。得不偿失。

 这种心态连郑朗都没有猜到。

 宋朝赐币求和,也给了他下台的台阶。于是又派使者向契丹求和。

 但这时候求和管什么用?辽兴宗兴致,想重振祖上的荣光,又磨蹭了一年,准备更充分,史上出动十六万七千兵马,这次出动了十九万五千兵马,与澶渊之战时二十二万契丹大军相比,仅少了二万五千人!

 他这样在算,却忘记一件事,实际上澶渊之战,契丹是失败一方!

 百姓死亡不算,双方兵士死亡,契丹人是宋朝的两倍多,若不是宋真宗让前线十几万宋军摆了一个超级大的阵,契丹人连定州都达不到,就能被宋军活活磨死。

 不过宋朝城下之盟,后世虽聇之,也未必是坏事,对于两国百姓确实是一件幸事,但双方都没有把握好这次和平机会,先后堕落,一天不如一天。这才是可惜的地方。

 并且他此时到达金肃州,临近前线,出动这么多兵马得浪费多少物资、钱帛?怎能没有收获就回去呢。于是辽兴宗说道:“想谢罪,请无昊亲自前来。”

 得当面说清楚,你们西夏之所以壮大,全是俺们契丹功劳,但朕的姐姐是怎么死的,为什么敢招降我境內百姓?

 无昊心中不服气,那有一国皇帝跑到人家‮家国‬亲自谢罪,万一扣留不让自己回来怎么办?这是最好的一次机会,若无昊真的去金肃州谢罪,辽兴宗得到面子,也就退兵了。但顾虑多,无昊没有,继续派使者解释,没用,战争已经开始一触即发。

 这些情况一一反馈到张亢哪里去。

 看到郑朗的信后,张亢很感动,西北几大武将当中,多有人‮养包‬,狄青‮养包‬的人最多,连皇帝都出资‮养包‬,其次是老种,王信也有数人‮养包‬,只有自己一个人,爹不痛,娘不爱的,所有朝堂重臣一个个都将自己疏忽。心中不服啊,好歹咱是正宗的进士出身。

 然而郑朗这封信,这份推荐,却是最大的‮养包‬,全包!

 无论狄青,或者老种,或者王信,谁来谁得听自己的,这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此战过后,皇上必然印象深刻。

 张亢心中又是欢喜又是忧愁。欢喜的是终于不担心仕途,忧愁的是此战只能胜不能败,并且不能暴身份,至少眼下不能暴身份,那么就要做到不能留一个活口,甚至一具死尸给西夏人看到。还有这几员超级虎将会不会听自己调动。

 心中又有一份期盼。

 他隐隐又看到郑朗一份用意,此战无论自己怎么做,早晚必得怈,传扬开来,西夏人心中不平。不怕他们学习,胜负一次,两国损失惨重,西夏与契丹这十几年时间休想和平。那么西夏不会暗助契丹入侵,况且契丹若是败,会不会有心思再来招惹宋朝?别忘了,还有五十万岁币。更不会暗助吐蕃,那是世仇,自唐朝就结下的。

 但传扬出去,西夏心中不服,会做一些过的动作,虽和,两国疆域未议,两国出入百姓未噤,这显然为以后出军寻找借口。

 几年后还有的打。

 小心地‮出派‬斥候,在边境看打探消息,心中将郑朗的计划进一步完善,又写了一封信给郑朗。郑朗很快回信,这也是支持。

 诸将渐渐到齐,猛将如云,除了刚刚过世的老种外,其他西北的名将一起来到府麟路。于是府州将诸人聚集,看了看,有狄青、丰信、张田、王吉、王凯、折继闵、杨文广、田…、景泰、赵绚、郭逵、纪质等,甚至还有老种的四个儿子。星光璀璨,还有更多的三四猛将,仅是能数得上来的名将最少有四十多人。赵祯也不知道那一个将领有本事,但郑朗的点将谱,他听说过,按照郑朗点将谱来的。

 年龄有高者五十多岁,低者仅二十几岁,一个午精神焕发。

 然而张亢心中庒力更大。

 小心地将郑朗两封信传递下去,自己恐怕是服不了这些将领,特别是狄青与王信,自己那有资格调动他们?

 得借着郑朗这张虎皮做大旗。

 几十人一下观看,狄青看了看王信,王信说道:“张将军,你就吩咐吧。”

 诸将当中,他对西夏人最反感的,三川口一战,多少好友牺牲了,如今仍然对刘平痛恨不减,打西夏人不用号召,他精神百倍。

 张亢说道:“我们先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

 “好。”

 张亢将自己想法说出,也没有人与他客气,除了原来麟府路的将领对他尊敬,至于陕西路诸将想尊敬他则很难了,只能说是奉命行事。心中有什么想法,一一说出。中间也有争议,各人行军方法不一,难免的事。

 议论了一天,好不容易将最后战略决定。

 张亢又看着大家,还有一个人选没有决定。

 这个人选要持郑朗的一封信函拜见契丹皇帝,决战前看风沙,派人通知后方,决战后要想方设法将契丹皇帝往南方引,此行不但有眼见之能,还要有口舌之能,半是安排,半是使节,十分不易。就是狄青,都未必称此职。

 大家相互看了看,最后眼睛全部盯在田…、赵殉与郭逵身上。

 郭逵说道:“让我去吧,田将军与赵将军虽智勇双全,然武艺不及我,若是兵败之中,还要人保护契丹皇帝的‮全安‬。”

 田…与赵珣无奈,也想去,战后会记大功的,可看了看郭逵有胳膊腿,将话憋回去。

 张亢又待一番,郭逵拿着郑朗写来的信,带着一队人马前去金肃州。

 天也‮入进‬九月,战争的浓云一天比一天浓密… UmuXs.coM
上章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