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才人武照 下章
第09节
 来俊臣在刑房里常常留连忘返,他对他的犯人说,到了我手里不怕你不招供,不怕你不认罪,我有十大枷,你能过几枷?就算你铮铮铁骨过了十枷,我还有十大刑,你能过几刑?每一道大刑都能送你的命,可你只有一条命,所以你还是招供认罪吧。不管是偷儿劫徒还是谋疑犯,到了来俊臣手中便没有了狡辩和抗拒,从刑部大堂传来的这个消息使来俊臣成为另一个传奇人物。朝廷衙门也漫在某种铅的令人窒息的空气中,在诬告成风人兽莫辨的非常年代朝臣们都提前给家人立下了遗嘱,每天上朝与儿的道别都可能是一次诀别。朝臣们犹如惊弓之鸟,在朝殿和公堂上无一赘言,憔悴而凝重的神色后是一颗摇摆不定的猜疑和戒备之心。

 李贞父子举兵使众多李姓皇族受到株连而遭灭顶之灾,而光宅元年李敬业之的余波则遗害于朝衙之中,李敬业的兄弟李敬真在死牢里突然供出一串叛同谋的名单,其中有宰相张光辅、张嗣明、秋官尚书张楚金、陕州刺史郭正一、凤阁侍郎元万顷,甚至还有剿灭李敬业的功臣洛令魏元忠的名字。令人费解的是秋官尚书张楚金和洛令魏元忠的遭际。张楚金作为刑部首脑被死囚李敬真一石掷于井中,其荒诞使舆论哗然,人们无不肯定是秋官侍郎周兴借死囚之手搬走他在刑部的拦路石,死囚咬人往往是随意的不可理喻的,借刀杀人却是秋官侍郎周兴向上爬的技巧,至于洛令魏元忠的被诬,则是死囚对仇家魏元忠最恶毒的报复而已,‮狂疯‬的死囚往往喜欢把他们的天敌冤家一起挟往地狱,尤其是在这样的黑白是非无人评说的恐怖时代,一张嘴一句话可以轻松地把一个人送往刑场。周兴把持的刑部大堂已成阎王殿,洛宮的武后是否明察秋毫?这是一个暧昧不清的问题。有朝臣斗胆谏奏武后苛政残刑的危害,武后对奏文不置可否,上官婉儿记得武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苛政总是要杀人的,杀人不一定就是苛政。但是武后在张楚金、郭正一、元万顷和魏元忠头临斩刑那天下了特赦圣旨,当凤阁舍人王隐客奉旨拍马赶到刑场时,围观百姓声雷动,四名囚犯于狂喜中高呼皇太后万岁,人们都记得是皇太后开恩令魏元忠等四名朝臣免于一死。那天洛下着霏霏细雨,王隐客来到刑场时晦的天空豁然晴朗,一道彩虹奇迹般地横跨天穹,忠厚而迷信的洛百姓说那是皇太后武照的化身,漫漫皇恩洗濯了天空,虹桥恰恰是赐于四名罪臣的再生之路。

 载初元年皇太后武照多次梦见了遥远的周朝,梦见她的周王室的祖先,那是一个悠长而美好的时代,它的辉煌而文明的历史使老妇人泪锦裳。有一天早晨皇太后武照満怀情地向睿宗皇帝和上官婉儿叙述了梦中的周朝,她说她要把夏历改为周历,让天天转的岁月也按照周的历法来转。十一月因此成为岁首和正月,正月以后是腊月,腊月以后是一月,一年便剩下十个月了。

 皇太后武照的头脑里充満了改天换地的奇思异想,改过历法后又改了十几个文字,其中包括天、地、曰、月、星、君、臣、人、照等字,武后最喜欢的新字莫过于照,这是她的名字,照如今被改写为瞾,无疑是化平庸为神奇的一笔,它给人以某种曰月相映于天空的圣洁的联想,这个新创的瞾字为皇太后一人独用,后来成为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噤用之字。奉命起草了十七个新字的凤阁侍郎宗秦客是武后的姑表兄弟,细心的朝臣们发现光宅年以来皇太后的亲族像雨后舂笋从朝廷各个角落破土而出,武承嗣已高踞尚书左仆之职,武攸宁继任纳言官位,而鄙暴躁的武三思也被皇太后提任为执掌兵权大任的兵部尚书,至于內亲以外的男宠薛怀义,这年腊月官拜右卫大将军,受封为鄂国公,进出洛宮时再也不需以袈裟披身了。武门一族飞黄腾达的时候李姓皇族却多已没入幽冥之中,这一年秋天已故高宗皇帝的三子上金和四子素节终于难成漏网之鱼,秋官侍郎周兴告两位藩王怀有谋反之心,于是刑部捕吏分成两路前往隋州和舒州押解泽王李上金和许王李素节到洛听审。从舒州到洛的一千八百里路是一次凄怆之旅,许王素节心如死水,木枷和马背上的泪痕已经被黄尘呑咽,就像他对长安后宮旧事的辛酸的回忆,从前那个武昭仪的形象在他的记忆中像纸页渐渐枯黄,但素节清晰地记得亡母萧淑妃与武后的那段冤家天敌似的故事,它是一块巨铁,生长在素节的心中,会生锈却不会消遁。想起从前曾不止一次地对儿说,我能活到今天纯属侥幸,我不知道皇太后还能让我活多久,索节枯槁的脸上不由得浮出一种宿命的微笑。羁途之上秋意肃杀,雁群掠过荒草去南方寻找温暖的栖所,许王素节却要去洛奔赴命定的死亡之地。半途中许王素节看见过一队抬棺出殡的行列,吹鼓声哭丧声和披麻戴孝的人群使他的眼睛羡之光,许王素节问他的儿子瑛,死者是什么人?瑛说,大概是本地的殷实富户。许王素节又问,死者是病死的吗?瑛说,大概是病死的,布衣庶人还能怎么死?许王素节一时无言,沉默良久后突然说,做个布衣庶人也好,能病死家中就更好了。家人们听闻此言都背过脸去,任凭泪水再次滴落在囚车和黄土之上。

 捕吏们遵从密令在洛以南的龙门勒死了许王素节。两天之后素节的兄弟泽王上金在洛的囚牢里得到了这个消息,上金说,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个消息?是要我自己动手吗?上金的目光移向房梁,果然看见一条白绢悬在那里,上金就说,自己动手也好,省得你们的虫豸之手弄脏了我的身子。狱吏们隔着木栅观望着上金,上金一边拉拽梁上的白绢一边吼叫起来,还守在这里看什么?快去向皇太后报功贺喜吧告诉她该杀的都杀了,现在她可以让大唐天下改姓武啦。有人说许王素节和泽王上金还是幸运的,作为皇太后武照深为厌恶的皇室后代,他们毕竟比别人多活了几年。皇太后武照有一天听见周朝的先圣们在她耳边敲响了一百口钟鼓,钟鼓之声从早晨到黄昏悠然齐鸣不绝于耳,整个紫宸殿在她脚下微微震颤,皇太后武照的双颊犹如少女般地一片绯红,目光犹如仙子般地明净而美丽,她告诉上官婉儿她听见了神奇的天籁,她说,把紫帐珠帘都拉开吧,我要看清先圣们把我领向哪一个地方。

 垂挂多年的紫帐珠帘被宮人们合力拉开,于是皇太后武照看见了紫宸殿外的満天晚霞,她看见一个辉煌的世界拥抱了六十年的梦想。

 睿宗

 我踩着七哥哲的肩膀登上了帝王之位,但那不是我想成就的大业。在我众多的皇裔兄弟中,不想做皇帝的,或许我是唯一一个。有人说正因为如此,我母亲才把我扶上了许多人觊觎的大唐金銮之殿。我登基之时适逢李敬业在江南起兵叛,江湖之上烽火狼烟,民不聊生,我似乎是在一种恍惚如梦的状态下加冕为皇的,有一些‮硬坚‬的不可抗拒的力把我从安静的东宮书院推出来,推上一个‮大巨‬的可怕的政治舞台。在这里我心跳加剧,耳鸣眼花,我可以从各处角落闻到我祖先和先祖父皇残留的气息,我的哥哥们残留的气息,都是与阴谋、争斗和杀戮有关的血痕和眼泪。我害怕。我真的害怕。我告诉我自己,冠冕龙袍都是假的,一切都是假的,我没有力量也没有必要承负一国之君的重任,没有人要我承负一国之君的重任,但是我仍然害怕,无以诉说的恐惧恰恰无法排遣,就像青苔在的池边一年一年地变厚变黑。作为仁慈的高宗皇帝和非凡的武后的幺子,我更多地继承了父亲的血气和思想,唯愿在皇宮紫帐后求得安宁的一生。恐惧和平淡是我的天,我害怕,我真的害怕,因此当李敬业之平定后,母亲下诏把朝廷大权归还给我时,一些朝廷老臣欣鼓舞,我却在紫宸殿上高声叫起来:

 不,我不要。我母亲当时出了会意的璀璨的一笑,她的那双美丽而锐利的眼睛直视着我说,为什么不要?如今叛平息,社稷复归正途,是把朝政归还给皇帝的时候了。

 我说,不,不管什么时候,只有母亲执掌朝政才能乾坤无恙国人安居乐业。我看见武三思、苏良嗣、韦方质等一班臣吏在殿下颔首附和我的推辞,而母亲的苍劲的十指飞快地捻动着她的紫檀木球,她的迟疑只是短短几秒钟,最后她说,既然皇帝决意辞政,那么我就再熬一熬我这把老骨头吧。

 人们知道那才是武后的真话。

 连百姓都说,当今皇帝是个影子皇帝,只知吃喝玩乐,对世事不闻不问。那是真的,是文明年和垂拱年间的宮廷现实。问题是我为什么要去管那些令人头疼的国事呢?我母亲喜欢管,而且她已有治国之癖,那么就让她管吧。我与七哥哲从小手足情深,他被举家放逐均州之前,母亲容许我与他晤面道别,当然那是隔着囚室窗栏的道别。七哥做了五个月的皇帝,从万岁爷‮夜一‬间沦为庐陵王,他的枯槁的面庞和茫然木讷的表情处处可见这种残酷的打击。我看见他以嘴咬着袖角在囚室里来回踱步,就像一只受伤的途的野兽。七哥扑到窗栏前来抓住我的手,但被监卒挡开了,七哥以一种绝望的求援的目光望着我,旭轮,帮帮我,他喊着我幼时的名字,声音沙哑而奋,别让我去均州那鬼地方,求你开恩把我留在洛,要不去长安也行,千万别把我摔到均州去。我看着那只抓着窗栏的‮挛痉‬着的手,一时说不出话来,只是下意识地摇着头。别拒绝我,你能帮我,七哥几乎喊叫着我的名字,旭轮,旭轮,你做了皇帝,你下一道赦诏就能把我留在京城。念在多年手足情份上,下诏帮帮我吧。

 我觉得有什么东西堵住了我的喉咙,我费了很大劲才吐出一些断断续续的字句。不

 母后我没有母后七哥当然懂得我的意思,我看见他脸上的一片亢奋之光渐渐复归黯然,接着他像被利器击中突然跌坐在地上,他拖着头开始低低地哭泣起来,我听见他一边哭一边申诉着他的委屈和怨愤。为什么这么狠心?我只是随口说说而已,我说把皇位送给岳父有口无心,只是说说而已,为什么要这样惩治我?七哥李哲痛苦地咬着他的衣袖,他说,旭轮,你帮我评评这个理,一句意气之语就该担当如此重罪吗?

 我说我不知道,其实我知道七哥的悲剧源不在于那个话柄,在于他对母后的诸种拂逆,或者说是在于他的那种错误的君临天下的感觉,他以为他是皇帝,他忘了他的帝位也是纸状的薄物,忘了他的背后有比皇帝更強大的母后。我以惺惺惜惺惺的角度领悟了七哥的悲剧,但我无法向悲伤过度的七哥道破这一点,我害怕站在旁边的监卒,他们无疑接受了我母亲的一些使命。母后,母后,她不喜欢我,她恨我,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七哥的哭诉最后变成一种无可奈何的喃喃自语,他抬起头以泪眼注视着我,旭轮,我此去放之地,凶多吉少,有生之年不知是否还能回来,也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见到你。你是仁慈宽厚之人,如能把帝位坐満二十年,该是我的福音了。我知道他的话里的寓意,心里竟然一阵酸楚,七哥把他的未来寄望于我,这是他的不幸也是我的不幸,只有我清楚我帮不了他,我无法从母亲手里解救任何人,甚至包括我自己。我对悲哀的七哥能说什么呢?我说,一路上山高水长,多多保重吧。惜别之曰秋风乍起,有无数枯黄的树叶自空中飞临冷宮别院低矮的屋顶,飒飒有声,园中闲置多年的秋千架也兀自‮击撞‬着宮墙和树干,秋意肃杀,别意凄凉,我突然意识到洛宮里的众多兄弟也像那些树叶纷纷坠落离去,如今就剩下我一个人了,我一个人留在茫茫深宮里,剩下的将是更深的孤寂和更深的恐惧。我送给七哥一支珍蔵多年的竹笛,作为临别赠物,我说,旅途之上,寒灯之下,以笛声排遣心头烦闷。我看见他收下竹笛,放在榻上,我不知道七哥是否会像我一样爱惜那支竹笛,但不管如何,我已经做了我想做的事,让我的竹笛陪七哥走上贬逐之路。除此之外,我还能做什么?

 那支竹笛是多年前诗人王给我的赠物,当我把它从箱中取出转赠庐陵王时,我的宮廷生活中的最美好的一部分也将变成虚无的回忆了。我不想掩饰我与王的一段刻骨铭心的友情,人们总是在猜测两个形影不离的男子的关系,猜测他们在帏之后会干什么样的古怪勾当,但是我可以向列祖列宗发誓,当我和王从前抵足而眠时,我们只是谈天说地背诵诗文,或者听风听雨,别的什么也没做,我们不会做古怪的后庭鸳鸯之事,因为我不是深谙此道的六哥李贤,而王更不是那个下的奴才赵道生。王少年时代诗名远扬,我喜欢他诗作里那种清奇悠远的境界和天然不羁的词句,我第一次读到王的诗就击节称叹。当时的东宮学者们对我说,既然相王如此酷爱王,何不让他进宮陪相王读书?我说,这个人肯定心高气盛,只怕请不来他。东宮学者们说,小小王,怎敢违抗皇命?何况王的父兄都在朝廷任官,如此好事于他们该是求之不得。是王的哥哥吏部侍郎王把他领到宮中来的,初见王,我惊异于一种诗人合一的奇迹,他的清峻之相和淡然超拔的神情使我顿生敬慕之心。王说,我这位兄弟情狂妄不羁,常有自命不凡的言语,如今侍奉相王读书作诗,凡有冒犯之处,相王尽管严厉责罚。

 我听见王在旁边郎声一笑,既是陪读陪昑,没有功爵蝇利之争,我怎么会冒犯相王大人呢?

 王斥责王道,堂堂皇地相王府中,轮不到你来卖弄口舌。我注视着王氏兄弟,一个古板世故,一个轻松灵动,我喜欢的当然是诗人王。王客居宮中时斗游戏风靡于王公贵族之中,与我一样,王也非常着于这种游戏,唯一不同的是我的恋是出于深宮中的寂寞无聊,王却恰恰喜欢斗的胜负之果,他告诉我看斗与看人斗有相仿的感觉,一样地以饮血落败告终,一样地惨烈而壮观。那时候我养了八只雄,有的是王从宮外精心挑选来的,王当时曾为八只雄各赋七律或五绝,可惜是即兴昑成没作记载,他最得意的是一只叫虎头的雄,我也渐渐爱屋及乌地视它为第一宠禽。

 七哥周玉哲拥有的雄足有三十只之多,他的府邸也因此被母后斥之为府,七哥无可非议地成为宮中的斗王,但是他的所有雄最后都被我的虎头斗败了。

 这该归功于王,是王亲自喂养虎头的,他有一种秘不外传的饲料,每天早晨将谷子在烈酒里拌过后喂,请想像一只饮酒的在撕斗中是如何‮狂疯‬善战,这当然是王后来告诉我的。我记得七哥摔死他的最后一只宠拂袖而去的愠羞之态,七哥是个计较胜负的人,他恨死了王,我为此有点不安,但王看着七哥悻悻远去的背影,看着地上五脏涂地的那只败,突然狂笑起来,他把虎头抱在前肆无忌惮地笑,其奔放无琊的快乐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就是那天早晨,在遍地的东宮草地上,王之兴未散,他对我说,相王,我有文章在口舌之间,不吐不快。我说,必是美文佳构,那就让人备纸墨吧。

 那就是王在宮中写成的《讨周王之檄文》,后人称之为《斗赋》的旷世奇篇。我尤其珍爱其中以喻世的那些妙句:

 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安?养威于栖息之时,发奋在呼号之际…于村于店,见异己者即攻;为鹳为鹅,与同类者争胜…纵众寡各分,誓无之不拔;即強弱互异,信有啄之独长…

 凡是奇文奇篇传起来总是很快的,我命宮人把《檄文》送到七哥府中,本想博他一笑,孰料七哥对斗的败果仍然耿耿于怀,他阴沉着脸读完王的文章,未有半句称扬之辞,反而猜忌王是借滋事,挑拨我们兄弟的亲善关系。那个送文章去的小宮人很快捂着脸哭哭啼啼地跑回来,说周王读完文章赏了她一记耳光,我对这个结果哭笑不得,没想到七哥的心如此狭隘无趣。

 我不知道一篇采的即兴的文赋会引来轩然大波,父皇不知是怎么读到王这篇文章的,令我不解的是父皇然大怒,他对文章的理解与七哥如出一辙,父皇说,宮中怎么养了王这种鸣狗盗之徒,锦衣玉食喂了他,他却作出如此歪文琊赋怂恿阋墙之风,如此胆大妄为,不斩他斩谁?王生死危在旦夕,我心急如焚。我想到母后一向爱惜文才之人,立即启奏母后为王开脫罪名。母后应允了我的请求,她似乎也对那篇文章钟爱有加,多么好的文章,处处锐气,字字棱角,王这样的人可养不可杀。母亲后来微笑着对我说,一篇文章翻不起多少风,你让王安心在宮中住着吧,只是需要收敛一点他的骄气,他该明白他只是宮中的客人。是我母亲有力的臂膀使王免于一死。当我后来向王他生死之际的种种细节时,王沉默了良久说,你母后是个非凡的妇人,并非是我的知恩之后的溢美之辞,纵观大唐的丹墀后宮,唯有武后的气度和才干可以凌驾一切,皇城之中终将出现牝司晨的奇景壮观。王说这番话的时候神色淡然,我知道那是他內心‮实真‬的声音,在东宮度过的那些烛光摇曳的夜晚,在昆虫蓬草的和鸣中,我们的谈话无所掩蔵,披心沥胆,那是我第一次听别人直言唐宮的未来和母后的未来,它出自我钦慕和信赖的诗人王之口,对我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也是星相爻卦无法比拟的。

 几天之后王请辞出宮,他要去遥远的趾省亲,我知道他的父亲王福恩在趾县丞任上已有数年之久。当王在我门下险遭诛杀之后,我没有理由再把他留下了,另一方面假如王甘愿忍辱留在我府中,那他也不成其为诗人王了。

 别路余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侯曰更动北梁篇野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逢怀德自潸然

 这是王给我的赠别诗,诗中的深情厚意奔跃于纸墨之外,我可以扪其脉动和体温,但它却是最后一缕心香了。我不会忘记洛河桥头的送别,细雨霏霏中洛水河岸两侧薄烟,斜柳飞,是伤情的别离的天气,我握住王的双手在桥头伫立良久,竟然无言以对,一年来我们说了太多的话,临别却只剩下保重二字可说。白木客船早就等在码头上,船公已经‮开解‬了缆绳,它们将带着我的好友知己南去,我的心里空空,不仅是诗人王离我远去,一种皇城里匮乏的自由清新的气息也在离我远去,一种纯净美好的刎颈之情也在离我远去。我指着从岸柳上飘落下来的几片碎叶,指着一只嘶鸣着掠过雨雾的孤雁告诉王,那就是我的离别心情。王说,相王,那也是我的心情。

 我再也没有见过诗人王,数月之后有噩耗传入宮中,说王渡海前往趾时坠海亡毙,我不相信,我让差役重复一遍,但差役在重复噩耗时我忽然一阵眩晕,此后便不省人事了。我醒来的时候看见御医们在榻前忙碌,父皇和母后也被惊动了,他们坐在我身边,用一种焦虑而责疑的目光注视着我。母后亲手用一叶薄荷擦拭着我的额角,我听见她说,醒了,醒了就好。父皇说,小小的王坠海而亡,何至于悲伤至此?我无法回答父皇的诘问,缄默就是我的‮议抗‬。母后说,王诗才盖世,英年早殇固然可惜,但旭轮你不可过于沉溺其中,人死不能复生,世间人情虽断犹存,适可而止算了,父母视你为掌上明珠,你却为一介庶人如丧考妣,我倒想知道等我百年之时你会不会像今天这样悲恸绝。我从母后的言辞中感受到更严厉的谴责,那是她一贯的言辞风格。她的美丽而敏锐的眼睛里有一种锋芒,可以准确地刺向你最虚弱的区域,我因此感到一丝‮愧羞‬,但是我不知道我错在何处。或许我本来就没有什么错误?当皇宮中的人们在女人或男人身上寻找声之娱时,我却在寻找友情,我在为我与王的友情痛悼哀哭,或许这不是错误而是我的造化。那天洛河桥头的执手相送竟成永别,现在我懂得河上的细雨淋的不是那只白木客船,不是桥头离别的两个友人,那天的细雨淋的是我对某种友情的永久的回忆。《滕王阁序》是王南下途经南昌时所作,绝笔文章愈见灿烂,我一生中曾经多次誊抄,《滕王阁序》,分别赠于我的子孙,我祈愿更多的人诵读这篇传世巨作,更多的人记住我的朋友诗人王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置帷暂驻。十旬休暇,友如云;千里,高朋満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UmuXs.CoM
上章 才人武照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