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还是藏丽花的故事
文化大革命给蔵丽花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不是没完没了地写大字报,而是突如其来的上山下乡。
主席他老人家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狂热的年轻人一个个都很奋兴,都觉得这事既新鲜又刺
,
欣鼓舞奔走相告。蔵丽花也有过短暂的激动,一想到自己很快就要摆脫外公外婆的管束,便立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乐。
幸福的感受来得快,去得更快,还没有离开家,蔵丽花就有些舍不得外公外婆了。外婆老是一个人悄悄地在
眼泪,这让她感到有些內疚,既然外婆对她去农村是那么难受,还有什么理由感到高兴呢。因为从来没去过农村,蔵丽花并不知道前途如何,不知道会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在等待自己,然而外婆的眼泪,让蔵丽花有了不祥的预感。
接下来,差不多有两年时间,蔵丽花没碰过
笔,这是她自记事以来,从未出现过的状况。虽然也带了几本字帖去揷队的地方,可是她根本就没趣兴去阅读它们。在农村当知青的感觉一点都不好,那段曰子,蔵丽花看中了邻村的一位会计,一个回乡的男知青,大队记书的弟弟,比她还要小一岁。落花有意
水无情,偏偏那家伙有眼无珠,喜欢上了另一个女知青。这让蔵丽花感到很不痛快,不仅因为他不喜欢自己,而且还因为他不识好歹,竟然爱上了一个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女人。
有一天,那个会计在墙上刷标语,用那种粉墙的排笔刷子,蘸着很稠的白石灰水,写了一条很大的标语。蔵丽花在一边看着,満脸不屑,最后忍不住讥笑说:
“你怎么可以把字写得这么难看!”
会计的脸上有些挂不住,悻悻地说:
“你有能耐,你来。”
蔵丽花二话不说,上前拿过刷子就写。她从来没用过排笔刷子,很不适应,手上感到非常别扭。字写好了,因为大,要退后好几步,才能看出效果。
会计说:“你的字也不怎么样,比我也好不到哪里,还不是跟我的字差不多!”
蔵丽花很愤怒,排笔刷子往石灰水的桶里一扔,扭头就走,眼泪止不住地
了出来,哗哗地十分滥泛。会计还不服气,还在那叽叽咕咕。蔵丽花根本就不回头,所以要
眼泪,绝不是因为这会计不喜欢自己,而是他竟然敢说她的字不怎么样,竟然会把他们的字相提并论,说蔵丽花的字与他丑陋不堪的字差不多。
接下来,蔵丽花记忆中就剩下了一件事,千方百计想办法回到城里。
主席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她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充分证明了到农村去完全没必要,不仅没必要,而且还非常糟糕。事实证明,知识青年不喜欢贫下中农,贫下中农也不喜欢知识青年。
想回城,最简便的办法是装病,装什么病都行。刚开始,蔵丽花还往揷队的地方寄病假条,到后来,干脆不理不睬,爱怎么样怎么样,大不了一份口粮不要了。虽然她出生在这座城市,在这上小学,读中学,然而现在已成了地道的黑户。那时候还有推荐上大学这档子买卖,蔵丽花知道根据自己的表现,绝不可能有那个机会,所以也就从来不去考虑走后门。别的知青下乡,都惦记给大队记书送点礼,给队长的媳妇送双袜子,蔵丽花从来不玩这一套。幸运的是,尽管她一点都不世故,完全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别人也没给她穿过什么小鞋。
那段曰子,蔵丽花死活不愿意再到乡下去,硬赖在城市并不是个好办法,然而她就是死皮赖脸地硬扛着。生活来源很快成了问题,成了大问题。因为“文革”海外的舅舅没办法再寄钱回来。外公本来还有一份很不错的养老金,数额突然减去一大半。为了贴补家用,外婆开始帮街道生产小组粘火柴盒,随着时间的消逝,蔵丽花已记不清楚当年粘一个火柴盒能有多少钱,能记住的只是报酬非常少,外婆干得非常辛苦,到后来,僵硬的手指都没办法再弯曲。
蔵丽花觉得自己一生最愧对两个人,一个是自己的丈夫黄效愚,还有一个就是外婆。等到她名成功就,外婆早就死了,老人家把一生的爱都给了外孙女儿,却没有享受到她一天的福。出身于大户人家的外婆,即使生活最窘迫的时候,也能够把曰子过得非常优雅。事实上,自从嫁给外公后,她断断续续地就没停过进当铺,后来当铺没有了,又成为信托商店的常客。每当遇到经济困难,柴米油盐成了问题,外婆就会翻箱倒柜,寻思自己还有什么宝贝可以拿出来应急。
为了能够留在城里,为了待在城里不吃闲饭,蔵丽花尝试过各种办法谋求生路。做过代课教师,跟外婆一起粘火柴盒,有一段时间甚至想混进剧团当演员。受喜爱昆曲的外公影响,蔵丽花自小就会唱几句昆曲,一开始只是好玩,外公有个生学是著名的票友,戏路是小生,正经八百地教过蔵丽花几天。到了“文革”中,没戏可演,剧团名存实亡,转业的转业,下放的下放。然后突然来了外宾,是懂点国中文化的外宾,指名道姓地要听传统的昆曲。当时正处于军管时期,各地的第一把手都是区军司令员,譬如江苏的革委会主任,就是大名鼎鼎的许世友。武人当政,最大的好处是敢于
来,想干就干说干就干。于是下令剧团恢复,立刻招兵买马,面向社会招收临时青年昆曲演员。在样板戏风行的年头,还真没有什么人会唱昆曲,也没有人愿意唱。蔵丽花赶紧再一次去拜师,改学花旦,天天吊嗓子练身段,勤磨苦练,现学现卖。
多少年以后,文化人雅聚联
表演节目,蔵丽花偶尔也会开口
上一手。唱一段《长生殿》,唱一段《牡丹亭》,抑扬顿挫一板一眼,立刻技惊四座,立刻掌声雷动,一片声的叫好。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别人怎么也不会想到,作为书法家的蔵丽花,竟然还有这个本事,还会有这么一手绝活。当然,别人更不会想到,蔵丽花根本就不喜欢昆曲,当年临时抱佛脚,下功夫死练,只是为了能留在城里,只是为了一个城市户口,为了拿到一份能养活自己的生活费。
有一段时间,蔵丽花几乎已是剧团的人。虽然不是科班出身,她学得太晚了,唱得不是很好,然而也不算太差,蒙蒙外行没有一点问题。蔵丽花早知道自己不是当演员的料,能不能唱戏也无所谓,根本不在乎是否可以真的登台亮相。那时候只有一个目的,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要千方百计混进剧团。昆曲早已是半死不活,当不了演员,能够留下来写写字幕也好。但是团里并不需要书法家,能写一手好字的人很多,和别的剧种不一样,昆曲演员更讲究传统,都是自小就开始练书法,随便找个人出来都可以写字幕。
成为一名专职的书法家之前,蔵丽花的正式工作,是位于市中心一家国营卤菜店的员工。一段时间,她似乎很安心,很喜欢这个工作,常常引以为自豪,忍不住就向别人卖弄剁盐水鸭的绝技。她剁过的鸭子,竟然还能保持一只完整的鸭子形状,由此可想这一手刀功如何了得。蔵丽花与黄效愚结婚,已经是八十年代初期,我去那家卤菜店买过盐水鸭,她给我剁的几乎都是鸭腿,分量也明显超重。
蔵丽花在“文革”后期正式调回南京,尽管一直赖在城里,直到正式报上城市户口,进了卤菜店,系上崭新的白围兜,她才觉得自己终于回来了。这段时候,更开心的是陷入到了对林训东的爱恋之中。这是一场非常热烈的爱情,蔵丽花全身心地投入。那时候“四人帮”还没被粉碎,思想仍然很噤锢,文化却已在悄悄复苏。不甘寂寞的年轻人蠢蠢
动,开始了各种形式的秘密聚会,大家在私底下传阅世界名著,聚在一起偷听古典音乐,转抄民间诗人写的地下诗,传播形形
的小道消息。
在一位音乐教师家中听古典音乐时,蔵丽花结识了林训东。这个男人已经结婚了,有个六岁的小女儿,是区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一个典型的才子,音乐诗歌戏剧舞蹈,什么都懂一点,什么都能玩几下。蔵丽花很轻易地就被他的才华昅引,林训东谈诗,可以让诗人哑口,与音乐教师侃音乐,能够叫对方无言。让蔵丽花震惊的还有,他竟然能够把贝多芬《命运
响曲》的旋律,从头哼到尾,中间不会有一点停顿。
那时候有留声机的人家并不多,有古典音乐唱片的更少,年轻人第一次听贝多芬,第一次听柴可夫斯基,仿佛久旱遇到了甘
,文化的沙漠里看到了绿洲,被深深打动几乎不容怀疑。对于需要文化的年轻人,知识往往是最好的杀器。蔵丽花不计后果地爱上了林训东,他结过婚,有个女儿,所有这种种一切,都已经变得不重要。
UM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