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你知道吗--现代科学中的1 下章
第13节
 1967年夏天,剑桥大学的赫维什和他的合作者,在十分偶然的情况下,探测到来自天空的一种从未探测到的电辐。这种电辐是非常有规则的、每隔1又1/3秒出现一次的脉冲。更确切地说,这种脉冲每隔1.33730109秒出现一次,发出这种脉冲的辐源后来就被称为脉冲星。

 接着,在这以后的几年中,天文学家又陆续发现了很多这样的脉冲星。说到这里,你们也许会提出一个疑问:脉冲星为什么未能更早发现呢?这是因为每一颗脉冲星虽然在一次脉冲当中都会辐出大量的能量,但这些脉冲是如此的短暂,因此,电波的平均強度是很低的。这就是天文学家为什么一直没有发现他们的原因。此外,由于天文学家在这以前都认为电源是以稳定的水平辐发出能量的,因此他们都没有去认真寻找这样的脉冲。

 后来,在蟹状星云中发现了一颗脉动得特别快的脉冲星,同时还发现这颗脉冲星能在可见光的范围內发出辐,而且光的闪烁正好和电辐的时间相一致。天文学家以前虽然曾多次观测到这颗脉冲星,但都以为它不过是一颗普通的恒星,因此从未有人试图用足够灵敏的、能发现它每秒钟会闪烁三十次的这样一种观测仪器去对它进行观测。一颗脉动得这样快的脉冲星,如果单凭眼或者仅仅依靠普通的仪器来进行观察,它的光就似乎是很稳定的。

 然而,脉冲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星呢?一个天体如果会以周期的间歇发出能量的话,那么,在这间歇的时间內,它一定正在发生某种物理现象。例如,它也许是一个正在一会膨一会儿收缩的天体,并在每一次收缩时发出一股能量。或者它也许正绕着自己的轴或围绕着另一个天体运转,并且每绕一周,就发出一股能量。

 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是:这种脉动为什么会进行得这样快,长的是每4秒钟脉动一次,短的则是每隔1/30秒就脉动一次。第一,这种脉冲星必定是一个非常‮热炽‬的物体,否则它就不可能发出这样大的能量。第二,它必定是一个很小的天体,否则它绝不可能脉动得这样快。

 科学工作者以往所观测到的最小天体是白矮星。白矮星的质量可以和太阳的质量一样大(其‮热炽‬程度也可能和太阳差不多或者更大),但它的体积则不会比地球大。既然如此,这样的白矮星是否可能通过膨或收缩或者通过自转而发出脉冲来呢?会不会是两颗白矮星在那里彼此绕着转动呢?但是,不论天文学家用什么样的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他们都无法想象出白矮星为什么会运动得这样快。

 既然不可能是白矮星,那么,有没有可能是更小一点的天体呢?天文学家曾经根据理论作出了一个预测,认为恒星在引力的作用下可能坍缩到非常致密的程度,以致恒星里的所有原子核都被挤庒而彼此紧挨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和质子将会相互作用而形成中子,结果,这个恒星将会成为一团“中子浆”这样的“中子星”的质量可能有太阳那样大,但直径却只有十来公里。

 不过,还没有人探测到中子星;由于中子星是如此之小,所以有些天文学家担心宇宙间即使有中子星存在,人们也无法探测到它。

 可是,这样小的天体应当会飞快地自转,因而就会产生这样的脉冲。这是因为在这样的天体上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条件,使得其中的电子只能通过该中子星表面的某些点逃逸出来。这样,当中子星自转时,电子就会像一个旋转着的噴头中噴出的水那样从其中噴出来,每旋转一周,就会朝地球的方向噴出一些电子,从而产生电波和可见光。

 ‮国美‬康奈尔大学的戈尔德曾经指出,如果情况真是这样,那么,中子星将会逐渐失去能量,因此,它的脉动率就应当会逐渐减慢。他的推论经过了检验,并发现实际情况确是如此。因此,就目前看来,脉冲星很可能就是天文学家曾经担心永远无法探测到的中子星。 UmUXs.CoM
上章 你知道吗--现代科学中的1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