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之旅 下章
19世纪的中国金融中心
 我在山西境內旅行的时候,一直抱着一种惭愧的心情。

 长期以来,我居然把山西看成是我国特别贫困的省份之一,而且从来没有对这种看法产生过怀疑。大概是八九年前的某一天,我在翻阅一堆史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些使我大吃一惊的事实,便急速地把手上的其他工作放下,专心致志地研究起来。

 很长一段时间,我查检了一本又一本的书籍,阅读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稿,终于将信将疑地接受了这样一个结论: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內,‮国中‬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竟然是山西!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国中‬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京北‬、‮海上‬、广州、武汉等城市里那些比较像样的金融机构,最高总部大抵都在山西平遥县和太谷县几条寻常的街道间,这些大城市只不过是万贯的山西商人小试身手的码头而已。

 山西商人之富,有许多天文数字可以引证,本文不作经济史的专门阐述,姑且省略了吧,反正在清代‮国全‬商业领域,人数最多、资本最厚、散布最广的是山西人;每次‮国全‬募捐,捐出银两数最大的是山西人;要在‮国全‬排出最富的家庭和个人,最前面的一大串名字大多也是山西人;甚至,在京城宣告歇业回乡的各路商家中,携带钱财最多的又是山西人。

 按照我们往常的观念,富裕必然是少数人残酷剥削多数人的结果,但事实是,山西商业贸易的发达、豪富人家奢华的消费,大大提高了所在地的就业幅度和整体生活水平,而那些大商人都是在千里万里间的金融流通过程中获利的,并不构成对当地‮民人‬的勒索。因此与‮国全‬相比,当时山西城镇百姓的一般生活水平也不低。有一份材料有趣地说明了这个问题,1822年,文化思想家龚自珍在《西域置行省议》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政治建议,他认为自乾隆末年以来,民风‮败腐‬,国运堪忧,城市中“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因此建议把这些无业人员和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江西、福建等省人多地少地区的人大规模西迁,使之‮产无‬变为有产,无业变为有业。他觉得內地只有两个地方可以不考虑(“毋庸议”),一是江浙一带,那里的‮民人‬筋骨柔弱,吃不消长途跋涉;二是山西省:

 山西号称海內最富,土著者不愿徙,毋庸议。

 ——(《龚自珍全集》‮海上‬
‮民人‬出版社106页)

 龚自珍这里所指的不仅仅是富商,而且也包括土生土长的山西百姓,他们都会因“海內最富”而不愿迁徙,龚自珍觉得天经地义。

 又如翻阅宋氏三姊妹的多种传记,总会读到宋霭龄到丈夫孔祥熙家乡去的描写,于是知道孔祥熙这位国民‮府政‬的财政部长也正是从山西太谷县走出来的。‮国美‬人罗比·尤恩森写的那本传记中说:“霭龄坐在一顶16个农民抬着的轿子里,孔祥熙则骑着马,但是,使这位新娘大为吃惊的是,在这次艰苦的旅行结束时,她发现了一种前所未闻的最奢侈的生活。

 因为一些重要的‮行银‬家住在太谷,所以这里常常被称为“‮国中‬的华尔街’。”我初读这本传记时也一定会在这些段落间稍稍停留,却也没有进一步去琢磨让宋霭龄这样的人物吃惊、被‮国美‬传记作家称为“‮国中‬的华尔街”意味着什么。

 看来,山西之富在我们上一辈人的心目中一定是世所共知的常识,我对山西的误解完全是出于对历史的无知。惟一可以原谅的是,在我们这一辈,产生这种误解的远远不止我一人。 UmUXs.Com
上章 中国之旅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