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省暗杀考 下章
补考
 胡子阿爷回到一棵杨,清理了烧毁的家屋地场。他使黑焦残料,搭了三间小黑屋。一间住,一间静室,另一间水房连着渠。

 他伐倒了大青场。

 伐杨那一曰,庄里的农人都伸直了脖颈。围观的多,询问的少。驱除挞虏了,五族共和了,原来清家踩着的回回像要吃香了。那大青杨黑叶茂盛,摇着,颤着,终于轰隆一声巨响翻倒,砰得一个时辰黄尘不散。

 胡子阿爷使这些杨木当梁檩,盖了一座小小的清真寺。以后人们便改了称呼,喊他伊斯儿阿訇了。

 每天晚上,清晨,高念《默罕麦斯》和神秘的即克勒的声音,久久传

 赞颂在四十年后,公开了。

 伊斯儿阿訇沉默无言。每天只顾自家的功课干办。慢慢地,庄上有些‮民回‬打发娃娃上寺学经,随着礼拜的人也多了起来。

 有化钱粮的人来,传闻兰州城新添了一座圣徒墓,叫竹笔拱北。人说那个拱北里只有个没身子人头,还有一副狗架子睡着。都说那坟灵,上个坟求甚都能成。伊斯儿阿訇给了些钱,给了些米,再的一句没说。

 几年以后,伊斯儿阿訇打发两个学经的満拉娃,走了个肃州。満拉回来说,肃州兴起一个新门槛,人称是喊叫水教门。老人默默点个头,依然看经钻研。満拉们也悄悄打开经来,不多言了。

 因为伊斯儿老阿訇的干办好,人厚道,渐渐地四乡闻名。求字的,讲经的,请干尔麦里的回族人家,经常涌在渠旁大路上,向着一棵杨的小寺而来。来的人都换水上坟,虔诚地在三座蒿草埋没的土坟前,各揷一支香。老阿訇弄些散饭,有时只烧锅洋芋,分给上了坟的人。吃着,不免有人问起三座坟的来历。老阿訇说得不近人情,又使人不敢反驳:“为亡人上坟,举意要举在众亡人身上。金积川里殉教的亡人多过川里的石头,为个甚一定只敬这三个坟的人呢?”于是事情更加神秘,信仰三座坟的人更多了。教民们怀着对机密的崇敬畏惧,举大意,换大水,伸出双手跪在坟前求靠养主。没有谁知道墓主,没有谁知道土堆里究竟埋了什么。一棵杨成了一处圣地,后来有了谣传,说是走七次一棵杨,抵得上走一次麦加圣地。东北、南京、山东,慕名而来的大阿訇,遍游世界的阿拉伯求道者,‮疆新‬老维族的人,络绎不断。老阿訇终曰应付教务,从不出门。

 此地依着口,仍然叫个一棵杨。可过了二十来年,到了老阿訇八十多岁的时候,远近的农人已经讲不清,为个甚此地叫一棵杨了。连着金积,一片稻田肥壮。秋风起时,金灿灿的波纹一漾百里,沉甸甸的。只是冬季,每逢小寒大寒,没有庄稼的一马平川里,秃荒黄褐,眼睛里看久了,就会觉得一片枯红,在大地上隐隐

 民国三十几年,有一位‮员官‬赴‮疆新‬喀什上任,去当局长或是专员。此公是湘左家后代,人情练达,性格豪迈。他经过一棵杨时,听说此地连着金积,又是‮民回‬聚地,便下马停车,要拜访清真寺。

 ——听说老阿訇的前人,曾与我的前人打过仗。佩服佩服!我只钦佩敢和我们祖宗打仗的人!左大人拱手说。

 伊斯儿老阿訇微微点头。

 穷乡恶土,不具茶。左专员(或局长)凭吊一番,道辞走了。

 老阿訇带上一双花镜,又潜心钻研了。満拉们代师送客,然后回寺忙碌。

 伊斯儿老阿訇归真于八十九岁,只差一步便进九十。发送那天,远近清真寺送幛送匾,来的人如海如河,白帽子密密麻麻一直排到原野尽头。来客换水净身,一条渠的水顷刻淘干了。人们知道,老阿訇在寺后坟地里早选了位置——在三座坟后面,有个小小的坟堆。老阿訇说过,那是我妇人,将来我就和她睡一搭。

 当老阿訇就在归真,他的卢罕正一丝丝地离开的时辰,送的人听见他低声说:我罪大。我没有血衣的口唤。慈悯的主啊,唯有你尊大,只有你贵重。老阿訇无常,送的人把他埋入妇人坟,见那妇人脸色新鲜栩栩如生。一件血衣,上面淋漓透。众人第一次见到真主的奇迹,惊炸了,纷纷跪倒。嚎啕的哭声四野并起,众人把老阿訇下了土,使他和夫人睡在一搭,亡人的崭新白布给染红了。

 跪倒的人密密地排着,帽子遮白了平川。

 从此以后,‮实真‬全数隐蔵,再也没有一个人,能说清一棵杨的事情了。

 几十年时光,弹指而逝。一九八几年,有一个作家名赛义德的,从暗中传的一本经里,看到了一棵杨这个地名。他几经周折,历时多年,奔波多次,终于千里迢迢来到了此地。他根据那部隐蔵多年的秘密资料,——查清了四座墓的主人及故事。

 由于噤不住激动,他奋笔疾书,写下了这篇考证。写毕,他步出寺门,眺望金积原野,心事如原烟村,莽莽苍苍。他感叹道:

 刚烈死了。情感死了。正义死了。时代已变。机缘已去。你这广阔无垠的西省大地,贵比千金的血死了。 UmuXs.CoM
上章 西省暗杀考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