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的爱恋心事
——评《人寰》
佚名
“有一点不自在”“国中人一般不为此类原因就医的”——一个四十五岁的国中女人,
着“似是而非”的英文,就这样开始了对男
国美心理医生的娓娓倾诉,倾诉着她对父亲朋友“贺叔叔”长达三十九年的爱恋心事,倾诉着父亲与贺叔叔在大饥荒及文革前后的诸般恩怨情仇,倾诉着自己负笈来美后,与指导教授间的情爱与权力轇轕…只是,治疗尚未结束,女人已飘然远引,绝裾而去。
这是《人寰》。情节并不复杂,叙述委婉动人,却在在纠结着大有来历的文学意义及理论网络:文革已远,伤痕犹在,叔叔的“导领”身份农民特质与作家头衔,曾是如此深具魅力;革命岁月的苦难经历,兀自教人刻骨铭心。辗转其间,小女子个人的情痴与沧桑,何尝不是具体而微地象喻了整个时代的
情与创痛?更何况,病人向医生追叙过往,以图疗伤止痛,原本是佛洛伊德式精神分析的正宗法则;女人自幼孺恋并
惑年长叔叔,四十五岁时成为七十岁老教授的妇情,是罗莉塔(Lolita)加上恋父情结的混血结晶;最后主动中断心理治疗,更是杜拉(Dora)病例史的中文小说版。而由西方男医生与国中女病人所构成的医病关系,又呼应了女
主义与后殖民论述的若干论题。
这样的架势,已足够让不少读者及评论者为之眼前一亮了。但作者的企图,还并不止于将故事与理论简单地嵌镶拼合而已。基于对书写与言说之內蕴复杂
的高度自觉自省,《人寰》的叙事声音每每若实还虚,如假亦真。女人的英文表白似是而非,早已暗自动摇了一切事实的陈述基础。
她在手记中坦言对心理医生“撒了谎”接受催眠治疗前“已阅读了有关催眠的基本理论”告诉医生“也许你得到的不是事实而祗是一个白曰梦”;与指导教授争执,屡屡強调:“这四十五年国中
陆大人的性格相对于二十世纪心理学、行为科学而言,是个例外”“是个秘密”则又在引发各种异质因素多方颉颃对话的同时,隐涵了必然的自我销解——家国的伤痕苦难,个人的爱恨嗔痴,固然不该是西方之眼凝视检验下的病号想象,但延宕在说与未说、写与不写间的暧昧不明,不也一样反证了主体自身的支离含混、一切言说书写的虚妄徒劳?
严歌苓是个说故事的能手,早先《雌
的草地》、《少女小渔》、《海那边》等集中的故事尽管动人,仍或失之浮浅。从九六年《扶桑》一书开始,则有重大突破。其中,能将故事情节与当代重要文化理论
融互映,且不使人物事件沦为理论脚注,当是关键因素。《人寰》是此类尝试的又一力作,虽然理论的搬弄或不免有斧凿之迹,然而全书结构完整,承转自然,兼以叙情述事细腻生动,依然
织出高度的可读
。
UM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