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的另一条命
——严歌苓生活在海外传说中
佚名
一直在变的不仅是她的小说,严歌苓自己也一直在变,在决裂。从去国美的1989年开始,她就生活在“另一条命”里。
12岁当兵学舞蹈,20岁做中越战争前线的战地记者。从军13年,她最大的收获是“
襟”采访过她的媒体记者在杂志上写,严歌苓是多么优雅的女人啊,听到这个,她会有点慡朗地笑出声来,她自称很有军人气质“
线条的,不婆婆妈妈,也不细腻”军队的烙印深深打在她身上,比如三个人走在马路上,不能横着走,要竖着走成一排。
“那是一个非常
糙的集体,发现一点细腻的东西,它都会扼杀你。从人
角度来讲,我确实做了一些反思。”她出言稍显谨慎,不过她的作品早表达了她的立场。《穗子物语》、《一个女人的史诗》等作品都是军队题材的作品,用人
的挣扎来展示世界的真相。以知青群体为主题的《天浴》中,她写文秀为了回到成都,一次次将
体献给陌生的男人——你会感到背后的严歌苓,嘴角含着隐忍之冷。
这也就很容易理解,跟她合作《梅兰芳》的陈凯歌为什么把她引为知己。在看了她的作品后,陈凯歌一语点破:“她的小说中潜在的,或是隐形的一个关于自由的概念,特别引人注目,我觉得,那就是个人自由。”这意味着,他们对共同经历过的“文革”荒诞时代的否定。
她的另一条自由的命,肇始于1989年。一场不圆満的婚姻之后,那一年她赴美学习,攻读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文学写作系的研究生,开始了她的海外生涯。从英语的每一个单词,从叉子西餐简单的生活技巧,这位30岁的女人,开始了自己“返老还童”的痛苦历程。
一边刷盘子,一边写字,写作依然是她谋生的手段。她写很多短篇小说,投到湾台的报刊,挣美金。她没觉得那时候为了钱赚的作品,写的不如现在,相反,她甚至觉得那时候写的比现在好。
在陌生的国度里,生长出另一个严歌苓。“好像多出一条命来,是脫胎换骨的一种。”那是怎样的一个过程,你自然可以想象“感敏而痛苦。”就像她喜欢的国美
人黑歌曲,那是用
嗓子唱出来的乐与痛。
半路出家学来的西方文化,让她没有归宿感。“基督教文化是強势的,国美人的救世思想也很普遍,而像我自己就是边缘人。”心底清楚,她自己逃脫不了寄居者的身份。
3月的这几天,不折不扣的“寄居者”严歌苓短暂回到京北,等待她的,是她已经缺席了20年的京北。“变了,变得很厉害。”她叹息说“要好好补课。”
2009年4月15曰
uM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