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成功与成名之间
我从影的最大痛苦,是至今未找到一个真正的好角色。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和磨炼,我觉得对生活和艺术的理解更为成
了,更适合演经历坎坷、感情复杂、內心世界丰富的角色,但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我在好莱坞常演东方女
,但剧本作者是西方人,对角色的理解和刻画不够准确、深刻。拍片时,我按自己的体会要求对角色的言行作些改动,遇到开明的导演还好,但有些导演思想保守,绝不允许任何修改。…要看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如果钱赚,我觉得自己是成功的。但如果指电影事业,还不能说成功。
——陈冲答《环球文萃》采访
一九九三年四月十一曰
十点左右,陈冲从她旧金山的家来电话,说她刚从威尼斯回来。因为她主演的《
僧》获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的提名,她出席颁奖仪式去了。
陈冲的每个电话几乎都是一个“刚回来”的报道——从泰国、从越南、从港香,有次是从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地区“刚回来”
“我今天有一堆翁山苏姬的材料要看。”她告诉作者“一个朋友刚刚给我寄来。这个朋友跟翁山苏姬有过很近的接触…”
作者知道陈冲对翁山苏姬的趣兴。一本关于这位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缅甸将军的女儿的传记出现在书店不久,陈冲就产生了写她、演她的想法。她尽可能收集了一切有关翁山苏姬的著作、文章,包括她自己写的文章。陈冲认为这位女政治家是一位不同凡俗的女人,她学识渊博,意志坚強,身世曲折。陈冲感到她与翁山苏姬的內心世界有共鸣,她更敬佩翁山苏姬的为人,从精神到情感。她盼望有朝一曰能以扮演这位伟大的女
来实现她在表演上的最大胆的梦想。
这两年,陈冲在好莱坞活动策略有所改变:从全然被动地等角色找上门,到主动出去找角色。就是说,她开始发现题材,为自己创造自己最情愿扮演的角色。就这点论,陈冲有优长于其他好莱坞女明星之处:她是个书
,可以半躺在那儿一整天,整本地呑下长达三四百页的小说、传记、报告文学,她还有编剧的擅长,有时为自己角色设计的一些戏、台词都是极生动而有深度的。
作者在电话上问:“你打算自己写翁山苏姬吗?”
“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整块的时间,先收集材料,有些作品是要许多年来搞的。还有政治因素:翁山苏姬的处境每天都可能发生变化,所以我并不着急。”陈冲答。
作者想,逮着一回陈冲不容易,不如就去跟她谈一谈有关她的最近一期的大事、小事、家事、外事。
半小时之后,俩人在陈冲家见面。
作者:头发长了不少!
陈冲:(瞄一眼镜子,将头发刨了两列)剃的时候没想到这么难长!
作者:刚从《
僧》外景地回来的时候,没把彼得吓着?
陈冲:刚回来是最难看的时候;长出那么点(比画)小发茬,还不匀!彼得倒不在乎,一分钟就适应了。彼得是个很开通的人,我做的事,我认为有道理去做的事,他都支持。
作者:剃光头、拍
戏得不得他同意?
陈冲:我事先都告诉他,他认为剧情必须我那样做,他一点意见也没有,他对我的为人绝对放心,拍《
僧》回来,正好我公公、婆婆从洛杉矶来看我们。我怕把他们吓着,去机飞场接他们的时候戴了头套,晚上给他们烧菜,几盘菜炒出来,我一头汗,假发套捂的!我不管了,一把抓掉发套,光着头炒菜,舒服多了!从那以后,我就没戴头套。
作者:彼得认不认为剃头、
戏这类事是一种牺牲?
陈冲:不单单是他一个人的牺牲啊。要成就俩人的事业,同时要成就一桩婚姻,双方都要付出许多牺牲的。刚结婚的时候,我主张把家安在洛杉矶,但彼得在旧金山已经有一定的声誉,朋友、同学、病员都在旧金山,虽然他做
外科在洛杉矶并不难找工作,但他更适应这里。所以我就做了牺牲,常常在洛杉矶和旧金山之间飞来飞去。彼得的牺牲也很大:不能享受一个正常的家庭生活,我常年出外景,一拍就是两三个月。
作者:(玩笑地)你告诉他,趁年轻时多拍拍戏,老了回家天天陪他!…
陈冲:(笑)人家彼得就活该让老的陪?
作者:你们有没有想出办法来对付长久分开的生活?
陈冲:…我要是不拍片,你说我天天躺在这儿做什么?有一次彼得真的苦恼了,对我说:“你能不能别再出远门?”我说:“那我就得改行了!”他说:“我不在乎你干什么;我爱你、娶你不是因为你是个电影明星,只因为你是你这个人。所以你做什么都不重要,只要在我身边!”…(她被这段复述引出一点苦恼,眉微拧。)
作者:彼得很实在,话也说得这么实在…
陈冲:(目光虚掉了,笑笑)他真的好——他那么耐心,那么温和,我们俩从来不吵的。不是我不吵,是他不跟我吵。我脾气急,又没耐
;我还有个毛病,只跟最亲的人发脾气。小时候冲我外婆发,有时跟我妈妈发,现在是彼得。他总是很快能让我平息下去。他从来都是半开玩笑抱怨我“扔下他”不过这一次是认真的。这一年我去了多少外景地?去亚洲拍《天与地》,去国中拍《
僧》,又去阿拉斯加拍《死亡地带》,紧接下来是去港香为《
僧》做宣传,然后是《天与地》的宣传…难怪彼得受不了…一本正经跟我提了议抗。
作者:你们争起来没有?
陈冲:我听了这话就闷了。一听就知道他不是脫口而出:是把这话想了一阵子的。大概我在外景地的时候,他就一直在想。我们两个分离,对我来说痛苦少一些。我从小就习惯到处跑,出外景,再就是拍电影到底跟一般工作不同:每到一地都有新鲜事让你去学,去认识,思念不那么专注。彼得是早出晚归的,忙了一天,回到家是冷清清一个人,别人回到家是热热火火一家子。这样的生活短期的好克服,长年累月如此,失就大于得。
作者:我的建议是:不是最理想的角色不要接。
陈冲:关键是我得有事干。几天歇下来,可以,觉得是紧张工作之后的度假,长期歇着,我不知怎么适应。
作者:彼得收入很高…
陈冲:不完全是收入问题;上次我讲的“难民心理”在眼下这个情形不是主要问题。如果我不工作,我肯定不会快乐。我是个平凡人家的女儿;我的家庭给我的教育是平凡的:就是一个人要做事,工作着是幸福的。我就是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我父亲到现在还问我:“下一步打算做什么呀?”在他的观念里,拍几部电影都不能算踏踏实实的工作;拍电影对他来说都显得太缥缈,非得每天有具体的成果,有具体的目标。这样的家教,已经注定我获得快乐的途径只能是工作。要让我做女皇,让人供起来,我肯定觉得苦死了!
作者:(笑)你这人矛盾吧?。工作的时候,又觉得没有婚姻就没幸福。…
陈冲:(提高嗓门)我现在还这么认为啊!婚姻和工作,一头也不能缺,我才能平衡。
作者:不能两全呢?
陈冲:(沉默片刻)所以我这些天在想对策啊。我跟几个朋友谈到要去上法学院,在我进好莱坞之前,我也有过这种想法——朋友们都不赞成,说我避近求远,牺牲太多优势…
作者:为什么想学法律呢?
陈冲:(耸耸肩)我猜大概是因为我有一定的思辩头脑,还有就是…适合我的智力水平。
作者:这想法很奇怪…这跟你做了十多年、做得这么熟练的电影行当有什么关系?
陈冲:可是跟电影有关不就得离开家吗?
作者:编剧呢?
陈冲:(笑)对啦——后来我也想到写剧本了。
作者:我看了你写的东西。你很懂戏,人物都写得很有动作——心理动作和外部动作。
(陈冲马上以玩笑岔开。接受赞扬时,她一向是揷科打诨的态度。一般女孩子在听好话时感到的暗自喜悦,以及由此喜悦生发的羞怯,被陈冲表现得十分
犷。若不经意,人无法觉察到她对褒奖的那一点点紧张和推辞。她在听到赞扬后的一句信口的浑话,往往缓解她的那一点紧张.也许她本人并无意识。
陈冲从不具有名女人、漂亮女子具有的对于赞美的坦然。她从不邀请人来赞美她。面对面的赞美,似乎是使她不适或尴尬的东西。作者记得那次与她同去一个女作家的聚会,当一位摄影记者发现她时,总是埋伏在某角落,以偷袭的方式为她拍照。整整一个小时,陈冲都在逃避镜头,最终向摄影师发起火来。作者觉得莫名其妙,问她怎么突然患了镜头恐惧症——一个已然在镜头前度了小半生的人?陈冲气急败坏地说:“他凭什么老拍我?!…”
作者说:“他认为你好看啊!”“我不好看!”她使着
子说。
“人家好心好意给你照相…”
“给我照相干吗?今天是作家的场合,我抢什么镜头?!”
就这么个陈冲。永远不习惯众星捧月的局面,似乎也无力招架。在公众场合,一旦有人朝她趋
地走上来:“您就是…”她便浅浅一笑,马上悄然走开,仿佛受人仰慕是件很苦的事。
作者与陈冲接触久了,渐渐也养成习惯:赞扬她比批评她更得小心。
话题又转回。)
陈冲:倒是在学校里修过电影剧本写作。那时候有野心要当电影编剧。…
作者:听你妈妈说,你小时候特别能写,常常帮你父母写大批评文章去单位
差。那时候你只有八九岁吧?
陈冲:(笑)我都忘了。…
作者:你妈妈还说,那时候单位里写大批判文章都是分摊到个人;哪几个人要包掉哪几块墙报版面!她摊后心情就不好,回到家便嘟哝:“烦死了——那么多字数要写!”你总说:“没关系,我帮你写!”你记了一本一本的“豪言壮语”用到大批判文章里全是一套一套的!…
陈冲:全是空话!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
作者:你一直就没断过写作?
陈冲:现在我碰到有趣的人和事,我会把它记下来,将来写剧本,许多人物形象是可以用的。
作者:听说你买了一些故事的电影版权?
陈冲:对。
作者:你是想自己搞编、导、制作?
陈冲:这还不是短时期內能实现的计划。
作者:你买的故事里,都有一个适合你演的女主人公,是吗?
陈冲:我喜欢的女主人公。
作者:报上说你和奥立弗·斯东在买《天与地》的小说版权时“扭斗起来”究竟怎么回事?
陈冲:那本小说一出来我就读了,很震撼。女主人公的经历概括了整个越战,并且她的叙述角度——从一个越南共产
的信仰者到美军国官的
子,完全不同于过去所有的越战影片。我决定买下这本书的电影拍摄权,也跟作者通了电话。后来奥奇弗·斯东从书评里读到这本书的大致內容,马上就和作者取得了联系。作者当时正在这本书的宣传旅途上,我已印好了版权合同,准备她一回西部,就跟她签,斯东抢先了一步。当然他的实力雄厚,任何人都不是他的对手。奥立弗后来给我打了电话,抱歉他抢了我的机会。还跟我说,假如我愿意,他会请我在剧中扮演角色。女主角是从十五岁到四十岁,我当然不能演十五岁的小女孩,结果我就接了“母亲”这个角色。
(因为陈冲接下去要接受一家杂志的采访,作者只好告辞。陈冲送别到门口时答应,下同她将详细谈她与奥立弗·斯东“伤痕累累”的合作。)
Um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