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之大明国公 下章
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 万历八年
  如今是万历八年。老实说,这几年的时间,过的当真是快得很。就拿张凡来说,他总是觉得,昨天想着还是当初的事情,自己的孩子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清楚,叫起来爹娘,嘴巴里也含含糊糊的不清楚。但是现在,自己最大的两个孩子,已经将近十岁了。

 有的时候,见到孩子成长的如此之快,这做父母的也当真是高兴。但是回过神来想想,这时间也的确是太快了一些。虽然张凡如今也是正值壮年,想说老也实在是为时太早了。但是换个想法,如果按照这个速度下去,用不了多久,他也是要老了。

 不过,孩子总是要长大,而自己也总是要变老的,这是没有办法的时候。更何况如今张凡的年纪也不大,享受这个过程,却是无比轻松的。

 随着年纪的增长,张凡的面相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跟五年前看起来也完全是一模一样。但是五年前见过张凡的人,现在再见他,那绝对是会有不同寻常的感受的。五年以来,张凡不再是如同以前那样,还需要各地去跑了。就算是偶尔会出个远门,却也很是轻松,再也不会有那些烦恼非常的事情让他心的了。

 而这么一来,在朝中的如此身份,也是让朝中的人对张凡自然是格外尊敬的。或许以前,张凡也的确是年纪有些轻了,因此别人看起来张凡,总觉得他不管是因为运气好还是的确有真才实学,但是那个时候就身为朝中如此重要的职务,那也的确是有些太过了。因此,那个时候,朝中的那些人,即便是那些官职比张凡低很多的人,见到了张凡,虽然会很礼貌的打招呼,但是谁都能听得出来,语气当中的确是没有什么诚意的。

 可是现在不同了。如今的张凡,这五年,在朝廷里面温养出来的这种气质,那可当真是实实在在的。张凡根本就不用去刻意,这种气息也能表现出来。如今的张凡,就算是给他换上一身布‮服衣‬,往街上一站,却也会让人一眼就看得出来他的身份不简单了。

 面对现在的张凡,朝廷里面也绝对不会有人再如同过去那样对待他了,而是非常尊敬的。不管是什么场合,见了面,那绝对都是恭恭敬敬的。

 当然,如果说这还很一般的话,另外一件事情,也就更加凸现出来了张凡如今在朝中的重要

 身为当朝太傅,张凡每天早上也是要来上早朝的。而每天这样下来,之前还好,张凡也根本就不会在朝廷上开口,除非是有什么事情,或者有什么人要求他必须要说话。

 而如今,实际上也是差不多了。只不过,如今张凡在朝堂上说出来的话,那可就不简单了。什么事情,朝廷里面如果争论不休的话,不说则已,一旦张凡开口,那么他的话跟张居正也都一样,只要他这么说了,也就没有人敢反驳他的。仅仅从这一点上面就能够看得出来,张凡如今在朝中的地位如何了。

 说到早朝的事情,这里倒是要提一句。如今是万历八年了。当年,朱翊钧登上皇位的时候,隆庆六年,那个时候他才十岁。如今八年过去了,朱翊钧也是长成了一个十八岁的青年了。

 朱翊钧年纪渐渐也大了,虽然说朝政还在李太后的手中,虽然说朝堂上说话最管用的还是张居正,但是朱翊钧也是渐渐开始过问一些朝事了。

 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从一开始,他还小,最多也就是说一些早就已经定好了的事情,以皇帝的身份。而之后,他开始渐渐过手这些朝事,但是还轮不到他发号施令,只是让他看,看看都有什么事情,而不同的事情应该怎么处理之类的。再到了现在,基本上朝中的一些曰常之事,都是有朱翊钧来处理。偶然有些大事,张居正和李太后也会交给他来办。毕竟年纪不小了,将来亲政了之后,这些事情都是要由他亲自来过问的。所以如今,让他这么着也是应该的。

 朝中一直都有传言,说再过个三五年,李太后就要还政了。不过对于张凡、张居正、冯宝这些经常能够进到宮中去的人,他们更是清楚李太后的打算。李太后是打算在朱翊钧整好二十岁的事情,将朝中大政归还。也就是说,还有两年的时间,朱翊钧就要亲政,‮家国‬朝廷的大小事务就要全部由他亲自来处理了。如今就开始让他接触,并不算早了。

 说到朱翊钧,倒是要提一件事情。在两年前,也就是万历六年的时候,朱翊钧成亲了。十六岁成亲,这在这个时代来说都并不算早了。更何况对于皇族来说,皇帝早些成亲,早些诞下继承人,这才是更加重要的事情。所以,朱翊钧也是成亲了。

 当然,那个时候,才十六岁的朱翊钧,不说年纪不大,最重要的是,那个时候,曰常的朝政他并不需要太多过问,所以平曰里并不繁忙的朱翊钧,还是比较贪玩的。对于那个时候的朱翊钧来说,他也并不懂得什么是爱情,只知道这是他母后的命令,那就必须要遵守便是了。

 说起来这位有幸母仪天下的人,她的父亲还算是张凡的手下。

 老实说,若不是张凡的女儿年纪太小了,这个国丈绝对是当定了的。且不管张凡愿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去做这个皇后,最起码的如果年纪合适,不管是李太后还是朱翊钧,那都绝对会这么想的。有的时候,张凡不由得在想,自己这个年纪还当真是不错。若是再大一些,女儿要是早出生个七八年的话,那可当真就说不定了。

 当初李太后还在寻觅,看到底哪家闺女适合,结果是让张居正、冯宝、张凡这三个关系最好的去寻觅。

 冯宝本是个太监,即便是这几年以来,他的脾气变得特别好,而且跟朝中的那些人,关系也是打的非常好。但是他也毕竟是个太监,让太监去给皇帝说媒,倒是没什么。只不过显然,冯宝虽然是接了李太后的令,但是却实在是不打算去做这件事情。所以这件事情也就全都放在了张凡和张居正两个人的身上了。

 而张居正倒是认识不少朝中的人,家世什么的也自然是不用说,非常合适的。但是却是找不到这么个年纪的女子。倒也不是完全没有,但是显然,肯定是有问题。也不知道是那家人还是那女孩,不如张居正的法眼了。

 倒是张凡,最后是找来找去,找到了一个。原本,张凡跟张居正认识的人也是差不多,也找不到。不过张凡反过头来想,未必非得要从朝中的那些人当中找。而且如果从朝中的那些人当中找的话,将来也是个麻烦。所以他是反过来,往下看。这一看还当真是看到了合适的人。而且那人还就在自己的锦衣卫当中。

 张凡手下有两位指挥同知。其中有一人名曰王伟,年纪比张凡正好打了一轮。而他有个女儿,如今正好是十五岁了,正是待嫁之年。

 对于王伟,张凡倒也是熟悉的。这个人在锦衣卫当中也是干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早在张凡还没有入仕之前,他就已经跟在朱希忠身边有一段时间了。而且这个王伟,不光是干的时间长,最主要的是能力也非常不错,而且人还不喜欢出风头。

 不过这个人,倒是有个缺点,甚至于可以说是他唯一的缺点,那就是这个王伟非常好。张凡如果没记错的话,王伟在万历六年的时候是四十四岁。但是那个时候,王伟已经是纳了六房小妾了。而出了这些弄回家中的女人之外,光是张凡知道的,他在外面也还有三四个女人。并且即便是这样,他也还是喜欢去那些烟花之地。

 不过这些倒是不要紧,这种事情也实在是不值一提。而更重要的是,张凡知道他的女儿王喜姐,那的确是个好姑娘。张凡见过她几次,知道这个女孩儿很是恬静,并且生的也是清秀的很。主要是她的那个气质,当真是不错。最重要的是,张凡虽然见过她没几次,却也是能看得出来,这个女孩儿不是那种喜欢搬弄是非的人。有这样一个女子当皇后的话,以后最起码后宮,就算是她不问,她自己却是不会弄出来什么麻烦事情。光是这一点,就足够了。

 指挥同知也是个从三品的官,身份虽然稍低,但是也很合适。再加上,那个时候刚好是五军都督府中缺一位将领,张凡也是推举了他。如今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张凡正好是将这个女孩的名字推荐给了李太后。也算是帮了王伟一把吧。

 而李太后那边,虽然说她是非常相信张凡的。但是这件事情毕竟关系重大,那可不仅仅只是帮自己的儿子找个媳妇这么简单的事情罢了,这更是在找一位皇后,一位将来的国母。所以这件事情,那是不得不慎重的。

 因此,在看到了王喜姐的名字之后,李太后也是马上去了解了一番,最后更是让她进宮,亲自见了一面。最后的结果,李太后自然是非常満意的。于是,这件事情也就定了下来了。当然,朱翊钧没有发表意见。虽然说这是他娶媳妇,但是这件事情她可没有权利发表任何的一件,只要听他母后的懿旨就成了。

 对于这一点,朱翊钧也是找张凡抱怨过。他倒也没有责怪张凡帮他擅自找了子,因为他知道这件事情即便是张凡不帮,到头来他还是逃不掉的。与其如此,还不如让张凡出手帮忙,最起码凭着张凡对朱翊钧的了解,朱翊钧觉得,张凡应该会给自己找一个合适的才是。

 这里倒是有一点不同的地方。在这个男权至上,重男轻女的时代,身份越是高的人,对于女的轻视也就越是重。倒是朱翊钧,在张凡这么多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反倒是产生了一些不一样的思想。有些事情或许是天生的,但是有些事情也是能够后天培养起来的,这就是。

 历史似乎不管是有着再大的变动,但是却也依旧是在不停地修正。就像如今,因为张凡的到来,大明朝如今的情形,跟原本历史上已经是大为不同了。但是即便是如此,朱翊钧的皇后,也还是这位王喜姐。

 而如今,朱翊钧这种对待女人的思想的改变,也不知道能不能够让这位皇后娘娘将来少受一些冷落,心理少扭曲一些了。

 总之,朱翊钧也是成婚了。皇帝大婚,那当真是不得了的事情。张凡来到这里这么多年了,也在朝中这么多年了,但是皇帝大婚他还是第一次,估摸着也是最后一次遇到了。所以,对于这一次的大婚,张凡当真是非常在意的。

 原本,这是需要礼部来操劳的事情。但是张凡倒是不嫌辛苦,只要是他能够干的,那么他是绝对会上,绝对不会推辞的。

 皇帝大婚,非常劳累,可是张凡虽然也觉得累,但是却一点都没有想要休息的意思。他当真是想要目睹这全过程,或许是要记在心中,亦或者是撰写成书那也说不定。

 总之,万历六年,朱翊钧成婚了。亲封王氏为皇后。

 朝廷的事情在继续着。《一条鞭法》如今已经在大明疆土,将近八成的地方推行了。剩下来的那两成,并不是不想,而是各有原因。有的是因为地方实在是太远了,而有的则是因为当地的情形实在是太过不同,无法用《一条鞭法》一步到位的。不过,八成地方,也已经是很不错了。

 而这《一条鞭法》这么实行下来,效果当真是不错。之前,张凡和张居正两人早就已经发现的问题,也是再过了两年,在刚刚出现一些苗头的时候,就被张居正给改过来了。

 当然,之前早就已经说过了,这《一条鞭法》是绝对不可能就只有这两个问题的,肯定是还有别的。只不过是因为暂时如此,还没有发现罢了。

 果然如此,这么多年下来,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有的只不过是各个地方的问题,而有东厂的人监督,及时上报之下,那是非常好解决的。而有的则是大问题,需要大动干戈的。

 就比方说,各地是巧立名目,一个“火耗”的问题,再一次成了各地官府们敛财的工具。

 这税,张居正之前已经改过来了。百姓们只是将铜钱到官府,由官服去找商贾兑换银子,这么一来,那些商家自然是不敢坑害官府的,如此一来,也就免除了百姓们的一大损失。

 但是官府从商贾手中换回来的银子,都是锭银。可是这些锭银却是没有办法到朝廷里去的,不光是不好数,而且这标准也不对。因此,各地的官府,还是要重新将银子融了,做成定好的模样,再打上各州府的名字才行。

 但是这铸银也不是免费的,也是要花钱的,而且花的钱还不少。

 一开始还好,毕竟刚开始的时候,这些府衙也不敢怎么着。但是到后来,当他们发现,这方面能够赚到很多钱的时候,并且不管是朝中还是《一条鞭法》里面,也都没有规定这方面的事情。他们是马上明白过来,这是一个绝好的敛财办法。而这个钱哪里来?自然是从百姓们手中来。

 于是,这就开始了。靠近京城的那些地方倒还好,但是稍远一些的地方开始,各地的官府,每年开始加收“火耗”的费用,而且这费用相当之高,算下来,每一两银子,他们能够从百姓们的手中多收取半钱银子。想想看,这加起来,那可就是一个相当大的数目了。

 而这件事情,也是很快就传上来了,传到了张凡他们的耳朵里。

 张凡知道了以后,是马上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张居正。而张居正刚刚听到这件事情的时候,却还觉得没什么。而张凡见张居正不在意,就给他算了一笔账。

 如今只收银子,朝廷每年要收上来近五百万两银子的税。而平均下来,一两银子半钱,那么就是说,每年这些人,光是从百姓们身上就要多收将近二十多万两。这么一算,那这可就不 UmuXs.CoM
上章 重生之大明国公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