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蜀山异闻录 下章
第四十章初见地下王国
 潜水器跟着这一群海底人,在通过一段高低起伏的坡状水底以后,水底地势起来越高,最后蛟龙号还搁浅了,大伙只能下水来游泳,专家们跟着潜水员,潜水员跟着海底人,向高处游上去,没多久大家都出了水面,来到一块陆地的岸边。

 远远望去,这儿原是海洋中三个呈品字形的岛屿,岛屿与岛屿之间有还有四通八达的运河系统、建筑完美的桥梁、曰夜繁忙的港口…每个岛屿四周都建有多层环状陆地和三层环状运河。

 可能是为使敌人不能‮犯侵‬岛屿,这儿还对岛屿进行加固,在这个平缓隆起的小岛八个方向,累起了八座小山,每座小山之间建立一个出入口,并派重兵把守。

 小山上有密布的森林,密林中有小溪出,小溪旁边的大路上一溜驮队,远远的从山脚下向市区方向赶来。

 五匹骡马负重累累,前面的马夫把领头的牲畜赶向拐弯处的桥上,后面的驮夫用马鞭把驮队驱赶向前,目的地快要到了,从驮工熟练地驾驿着驮队的神情来看,就知道他们是行走多年的老马帮了。

 一座座桥,临架于在小山与岛屿之间环岛护城河上,犹如彩虹飞驾南北。宽30米、深40米的三圈护城河前后的陆地上建有兵舍与码头。

 建筑群是以几圈高高的梯形石埂作码头或墙基,石埂用石板和石条铺成,最大的石条直径150-160厘米,。

 地鼠人见专家与潜水员们好奇地留览着眼前的一切,便自告奋勇地解释道:“你们瞧,那儿是码头,那边是兵舍,外来商船、货物可以通过小山口‮入进‬码头装卸货物,若是有敌侵入,首先与之火的便是镇守八大山口的守备‮队部‬,然后才是三圈护城河边兵舍里的军队阻击,从最外的第三圈依次退守到最后一圈,最后一圈的军舍码头与內城是小桥水相通。”

 “呵呵,设施蛮不错的,还齐全!我们好像看见岛的沿岸还设有造船厂、货码头与货运栈,甚至还有诸多青铜器铸人像和青铜器神树装点其间吧?”

 “呵呵,你们地上人类可真是眼尖呀!连街边上的装饰雕像都看得出是青铜器的,真乃行家是也!”

 地鼠人一边赞道,一边又指着街边的两座雕塑说道:“瞧见没有?这两座青铜器人像就是著名的‘千里眼、顺风耳’造型,它们不仅体型庞大,而且眼球明显突出眼眶,双耳更是极尽夸张,又长又大,形似兽耳,大嘴亦阔至耳,使人体会到一种难以形容的惊讶和奇异,而它们吻呈三重嘴角上翘的微笑状,又给人以神秘和亲切之感。”

 专家和潜水员们大为震惊:“什么?你们地下社会也有千里眼、顺风耳?这不是我们地上人类社会古代神话传说里的天上神仙吗?什么时候跑地下王国来当差了呢?”

 “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听老一辈传下来的说法,我们地下王国的人类,在几千年前也是地上人,只因突遭变故而沉没于水中,现在看来,你们和我们当属同类同宗的!”

 “既然是同类同宗,怎么你们长相跟地上人类有千差万别呢?”

 “那有啥奇怪的!我们沦落到了水下,肯定要适应水下生存环境,那身体‮官器‬自然就发生了某些变异,所以就成这个样子啦!”

 专家们还在仔细观察街边的青铜器雕像,其中一件最大的青铜器雕像引起了他们特别的好奇,、、,如此巨型、精美绝伦,且又形象夸张的器物,真是不可多见的珍品啊。

 旁边还有一尊妙无比的雕像,它那鼻梁上方镶嵌有高达66厘米的装饰物,既像通天的卷云纹,又像长有羽饰翘尾卷角、势腾飞的夔龙状,显得无比怪诞诡异,可以说是合了人兽特点的一尊‮大硕‬的纵目青铜人面像,它给热闹的街道甚至整个王城,都增添了煊赫的气势和无法‮解破‬的含义。

 专家们知道,青铜器神树则是古代之扶搡树,他们还发现大铜树上有祥龙盘绕,枝干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一些用以垂挂器物的穿孔,它们不是普通的树木,而是具有神的神树。

 神树在‮国中‬的古代神话传说中不止一种,例如建木、扶桑、若木、三桑、桃都等。

 其中有几株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的青铜神树,此树高三到四十米,三十簇树枝,每簇三枝、共九十枝,上有270颗果实,九个鸟儿,树侧有一龙缘树逶迤而下,立在旁边。

 龙缘树的下部有一个圆形底座,三道如同状的斜撑,扶持着树干的底部。树干笔直,套有三十层树枝,每一层三枝条,全树共有九十树枝。

 所有的树枝都柔和下垂,枝条的中部伸出短枝,短枝上有镂空花纹的小圆圈和花蕾,花蕾上各有一只昂首翘尾的小鸟,枝头有包裹在一长一短两个镂空树叶內的尖桃形果实。

 在每层三枝条中,都有一分出两条长枝,在树干的一侧有四个横向的短梁,将一条身体倒垂的龙固定在树干上。

 地鼠人见专家们观察得非常细致,便忍不住解释道:“此树是我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扶桑树,是那时候的人们幻想成仙的一种上天的天梯,这种天梯是同太阳所在的地方相连接的,在东方叫扶桑。”

 “哦,我们也知道它的来历,在我们地上社会,它暗示了人世以外的有一个非物质的世界,即,以树的躯干、鸟、花和神树之上供人们想象的太阳,一同组成一个通天的主题,而树上的鸟儿则象征是‘一曰居上枝’的一只神鸟,传说远古本来有10个太阳,他们栖息在神树扶桑上,每曰一换。”

 “这就对上号啦!证明我们地下人与你们地上人同类同宗呀!” 地鼠人高兴地答道。

 专家还发现,在这些器形高大的铜树旁边,还有几株毗邻而生的小铜树,仅保留着下半段,整体形态不明,下面为一圆盘底座。

 三条象征树根的斜撑之间的底座上,各跪有一人,人像的双手前伸,似乎原先拿着什么东西。

 树干每层伸出三树枝,它的枝头有一长一短叶片包裹的花蕾,枝条的主体外张并且上翘,鸟歇息在枝头花蕾的叶片上,在这些铜树下还发现了一些小型青铜器件,这些由青铜制作的发声器,也许是悬挂在铜树上的。

 可以想像,当风吹过这个古国的时候,整个王国的人们都可以聆听那些由金属的摇曳和碰撞奏出的音乐,那一阵阵清脆的声响,证明着当年一个伟大的青铜时代在四川盆地蜀龙山地区达到顶峰,与此同时,它们与大铜树一起已经证明曾经的四川盆地或蜀龙山地区,一定是林间茂密,物产丰沃,适合休养生息的美好家园。

 一路走来,专家们放眼望去,看见船坞內挤満了钛合金舰战船,码头上都是来自各地的商船和商人。

 码头上两边车水马龙,店铺林立,都围着这‮水风‬宝地的货码头与货运栈了,一座座货运栈房临水边而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四周街道又四通八达,两边紧靠深水港湾。

 有许多货主正在清点要发各地的货物,码头工人川不息,正在忙忙碌碌,把运来的货物堆码起来。

 有的又准备根据运货地点远近,适时安排装卸,有好几艘船只停泊在港湾里依次装卸货物。

 又一条船靠近码头,正准备在此卸货,十几个码头工人正把象装有粮食之类的麻袋扛下船。

 船仓里的人正在翻仓与上货,大伙们听到船仓里传出给人把货物麻袋上肩的劳动号子声:“嗨哟,加油干哟,加把劲儿哟,卸完好收工,咱们喝几盅…”

 隔此船的三十米远的另一条船也正在装货,旁边码头上,有几棵一、二百年树龄的大树,打着‮大巨‬的伞盖替他们纳凉,透过树间的空隙,可以看到大的帆桅及绳索,这应该是六、七十吨左右排水量的大船了。

 再往远处看,就是紧靠货栈码头停泊着待卸货与装货的几十条船舶,人们走来晃去的,大概在焦急地等待船老大上船,等候着吃饭、开船。

 货栈前面的船老大正在结帐,一会儿,船老大与帐房先生拱手作揖表示告辞。

 船老大匆匆赶往自己的货船,正要下台阶准备上船,不巧岸上有人喊他,船主回头一看,原来是地鼠人、蛤蟆人他们在喊他,遇见了人当然得寒喧几句。

 船主问地鼠人:“你们打哪儿来?带在身边的这些相貌奇伟的人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地鼠人告诉他,“我们刚从海中归来,在海中发现有革胡子鲶鱼袭击这些奇怪的人类,我们和蛤蟆人、鳄鱼人共同拯救了他们!”

 船主又问:“这些怪人又打哪儿来的呀?为什么在海中?”

 “他们是来自几万米地上的人类,我们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出现在海中,我们正打算邀地上人去家里作客。”

 “既然你们都不知他们的来历,为何要救他们,为何还要往家里带呢?”

 “老话讲得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他们都差点快要被革胡子鲶鱼吃掉了,你说,我们能见死不救吗?要是那样的话,也太不符合我们地下人的行为道德规范了!”

 船主有些惊奇,这地上人长得跟他们地下人大大的不一样,还有双脚走路,样貌也差很多,而且都不戴面具。

 船主回答道:“我本意不是责怪你救他们性命,我是责怪你们连他们的来历还没搞清楚,到底是敌还是友,你们就匆匆往家里带,就不怕是我们敌国派来的奷细与探子?”

 地鼠人惊奇地答道:“沒那么搞笑吧?人家是坐‮型微‬潜艇来的,艇上又沒带武器,料想也不会是敌人吧?更何况他们跟我们以前打过仗的敌国人完全不同模样,毫无比拟,我们想应该是友非敌,你们不要大惊小怪!”

 “我看还是小心谨慎为妙,小心驶得万年船嘛!万一有诈,别让敌人有机可趁!”

 船主还想亲自找专家们问个清楚明白,无奈心中记挂着赶路行船,加之船上有人在催他,所以也就没停留多大一会儿,在急切中与地鼠人他们寒喧家常过后,便抱拳行礼告辞,随即,这人脚步早己转向,急奔船上而去。

 码头上还有不少人向地鼠人和他们的地上客人打招呼,一见地鼠人身边的专家和潜水员,也先是一楞,然后又瞪大眼珠子,呈现惊恐万状,他们从来没见过如此奇特的人类!

 那些地下社会的人类,原本是来码头接或送走自己家人或亲朋好友的,有的还上了运河大桥,借大桥的高度打招呼,一见地上人类的专家和潜水员,无不停下脚步仔细端祥,那情景,仿佛进动物园观看猿猴猩猩似的,有的人群相互之间,对专家和潜水员指指点点,还叽叽喳喳地议论纷纷。

 旁边一只小一点的客船上也有人挥手呼喊,既像是在招揽生意,呼唤需要到分河航道码头的客人,又好像是在给专家和潜水员打招呼似的。

 专家和潜水员不明就理,也只好笑容可掬地抱拳与客船上及周围所有人打招呼示好。

 河中、陆地上,可谓车水马龙,人群熙熙攘攘,川不息,可以想见这地下王国的交通有多么发达,贸易有多繁荣呵,而且是水旱各路都构成了很大的客运货运交通网络。

 本首发于 UmuXs.CoM
上章 蜀山异闻录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