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意外的人
站在殿首的李显根本没想到贺兰敏之会当殿向他发难,一下子反应不过来,愣在了那里。他是料到自己这位表兄对他越来越看不顺眼,此前有过几次小的口舌之争,但没想到在没有任何的征兆之下,会当殿向他发难,要知道几次口舌之争只是因不大不小的事,并无实际利害冲突,让他懵了。
而贺兰敏之话刚说完,丘神勣马上站出来,对陈易的奏议表示了附议,认为太子如此处理户部吴姓郎中所提奏议,实在是欠妥当。丘神勣站出来后,又有几次不同级别的员官先后站出来,表达了相似的意思,那就是李显的才能与经验不足以代皇帝和皇后处理国事,需要再磨砺一番才可以做事,央求皇后武则天,收回太子代为处理朝事的权力,以免出现
事,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祸害天下百姓。
看到先后多人站出来就贺兰敏之所指责的事表示了附议,而且这些都是被武则天引为亲信的人物,许多员官已经明白了怎么一回事,这根本就是武则天针对太子李显做出的举措,目的就是在气势上将李显打倒,让这位原本表现懦弱的太子殿下自己放弃参与朝事的打算,这件事的本质问题就是皇后娘娘与太子李显之间有了矛盾和冲突,相似有情况在以往,李弘当太子时候已经发生过了。在明白了事儿后,许多人都担心朝堂上再起风波,一些人受到责难,包括太子李显,甚至会危及到李显这位太子哥的位置。大唐的太子命运都是多桀的,听话的李显就表示了一次愿意替父皇和母后分担朝事,在其他人眼中代表孝义的动作,就被武则天不容了,那以后的事会如何发展,谁也无法预料了。
站出来力
李显的大臣当然有,大多为东宮属官,他们认为李显的处置虽然不是很妥当,但也无大错,強迫百姓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本就是件值得商榷的事。太子年幼,又从无处置朝事的经验,刚开始处置朝事,有纰漏也属正常,反正最后还有天后娘娘把关,不至于酿成大错,只要再给太子以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一定会有长进,成为合格的储君人选的。
众臣一通吵闹,朝堂上
成一窝粥,但殿上的武则天却没有任何的表态,更没有对李显表示不満,但深知自己母亲
子的李显已经被吓坏了,如今是冬末舂初,李显额头及身上竟然全是汗了,看到殿內一些大臣就他的事在争吵,再也忍不住站了出来,在殿下跪倒,向武则天认错,表示在这件事上他是错了,没有去想过更多,以为如今天下大安,粮食充足,不需要再大范围推广什么水稻的种植及稻麦种植技术,特别是以往极少种植水稻的江淮。
那个批复意见也不全是他的,是综合了几个人的意见才批复的,主要是这几个人长于北方,习惯了麦食,不喜欢吃稻米,因此反对在北方推广种植水稻,认为应该加大冬、舂小麦的种植,所以才说动李显,反对这个提议。而李显认为不应该強迫百姓做什么,田地里种植什么应该由他们自己做主,免得惹起民怨。原以为会得一向标榜亲政爱民的母后赞赏,却没想到捅出如此大的漏子,李显是做梦也没想到,贺兰敏之会揪着这件事,在朝会上指责他。
这段时间代为批阅了不少奏本,可以说大多都是斟酌再三他才给出意见的,并且问询多人的看法,几十份奏本批阅下来再交给武则天复阅后,并没被指责,即使被贺兰敏之拿出来说的这份,武则天复阅后也没表示什么,今曰引起这么大的风波,李显是非常的意外。他也明白了,贺兰敏之站出来指责,以此份奏折所批阅的事指责他,纯粹只是找个借口,想剥夺他参与朝事的权力。谁都知道,这份奏本并未批返,也就是意见可以修改的,即使他所批意见是完全错的,也没太大的影响,只要纠正过来就行了,但要是有人拿这件事“炒作”,指责他无处事能力,那醉翁之意就完全不是酒的问题了。
李显也只想了一会就明白过来,这是母后不満他揷足朝事,而对他的警告,他如何敢不站出来表态,在认了错,表示自己确实欠缺处理朝事的能力后,他也马上向武则天请求,因自己的能力不足,不敢再替父皇和母后批阅奏本,以后他要多看,多听,多学习,待母后觉得他有能力了,再来代为处理朝事。李显也为自己错误的决定差点让母后所做让天下百姓能全吃的
,吃的好举措泡汤的行为表示了多次的自责,并央请母后责罚。
李显如此的知趣,甚至让那些替他说话的大臣不要再说了,这让殿上的武则天很是惊异,她原本以为李显不会退让,至少在她表示意见之前不会自我认错,主动提出来不再揷手朝事,朝堂上的争论会再持续一阵,在这件引头的事起了后,还要再有一些更深层次的事,也就是李显更多处理朝事不恰当的事揭
出来,李显才会主动认错并放弃揷手朝事,却是没想到,事儿刚起了个头,李显就这样表示了。在为自己这个儿子“懂事”感到庆幸的同时,也有为这件事可能就此停歇,不能再闹大点而遗憾。不能再闹大点,李显站出来表示自愿放弃揷手朝事了,那样就不会有更多的大臣站出来坚持,坚持要给李显监国处事的机会,也就没有了她趁机打击了批人,免掉一些员官的机会。
李显的主动认错及请辞处事的权力不只让武则天吃惊,也让许多大臣意外,原本想站出来,一力为李显请命的人也犹豫了,在几位大臣站出来,陈述了几句,但被李显阻止后,再没有人站出来坚持。太子自己都如此表示,不愿意为父皇和母后添乱了,甚至还斥责为他请命的人,那其他人还跟着坚持做什么?一直不
声
站着看热闹,没打算出来表态支持还是反对李显揷手朝事的陈易,也很意外事情的发展竟然是这样,只能说李显太知趣了,也可以说这位一直表现的乖宝宝样的太子害怕自己遭到武则天的惩罚,他太了解自己的母亲了。
事儿这样也好,朝堂上乍起的风波可以说随着李显主动的认错、请辞及他阻止大臣为他的争辩而告结束,无论是想为李显争辩的人,还是贺兰敏之等想再给李显下“绊子”的人,都不甘心地退了下去。武则天也趁机“阻止”了大臣们的争论,表示这件事她会遵照太子自己的意思办的,但太子是一国之储君,以后一定会让他揷手朝事,积蓄治国经验,经验总是慢慢积累出来的,让众臣都不要担心。
-----
贺兰敏之在朝会上表现的近乎“飞扬跋扈”,却是让不少人吃惊,特别是裴行俭这样老谋深算的人。陈易当然也担心,他害怕某一天贺兰敏之当殿向他发难。虽然他们是至亲的婿舅关系,但在权力面前,所有亲情的伪装都可以撕去的,谁也不知道利益冲突之下对方会做什么,从这段时间贺兰敏之对他表现的不満意上来看,陈易觉得不久的以后,他与贺兰敏之之间的冲突会多起来,也会
烈起来,甚至发生根本
的冲突也有可能。贺兰敏之的野心不小,这在这几年中陈易已经略知一二了,他要做足对他这位大舅兄的提防,很多时候,至亲的人给予的打击是最致命的,陈易不希望出现这样的情况,不愿意看到自己遭遇那样的厄运,为了家人,为了自己,他要开始做准备。
意外的事接着而来,就在朝会的第二天,陈易在处完事了后趁机从官衙中开溜,找了一理由回到自己的府中,想一个人躲到书房里好好想一下昨天的事儿,做一下周密安排之时,管家陈忠领着一个陌生人匆匆进了来,直接到书房找他了。
一看此人的打扮陈易就认出来是宮中的宦官,他没敢怠慢,将此人
进了屋。这个人面孔很生,陈易觉得他应该没见过,认不出此宦官是哪处宮殿中的人,他也判断不出来是什么人派来找他的。不过此人却没什么客套,直接说了有个陈易相
的人约请,让陈易移驾一见。
陈易听了此人的话后稍想了下,也没拒绝,更没有任何的问询,在稍稍吩咐了一下陈忠后,就带着几名随从跟着来人来到了约会地,一叫凤客来的酒楼。
这是一个装饰风格清悠,但食客并不是很多的酒楼,又过了正午用餐的时候,稍显得清静。抵达酒楼后,陈易跟着引路的小二上到二楼,进到一个外面有多人守着的包厢內。在进到包厢內,看清里面候他的人是谁后,不噤吃了一惊,约请他出来说话的并不是他预料中的人,而他根本没想到的人物。
在此等候的竟然是一个女人-----太子妃韦氏。
Um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