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且活动隐秘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些沙哑“或许我们可以准备去江西三清道宮了,最后发一道‘诏令’,让大家都各自找个地方营生,隐姓埋名活下去吧。
郑洽在三清宮给我修了陵墓,今后断绝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我就在那里度过余生,不用管俗事了。”“皇后”马氏一脸猜疑道:“郑洽对咱们了如指掌,连您的陵墓都是他修的,他真的那么能相信吗?”
朱文奎则用很甘心的口气说:“咱们手下的几个神教已聚众数万,各地的财产众多,海上还有生意,苗疆、蛮彝人也有
好或许能借到兵,父亲就甘心这样罢休?咱们家世世代代做道士?”
朱允炆好像没听到他们的话一样,自顾自地喃喃说道:“燕王实在太残暴,但他的儿子和孙子看来都是能守成的君主,同是太祖高皇帝的子孙,我虽失了国但未失社稷,到了地下见到列祖列宗也不算十分愧疚…”
“父亲有何愧疚的?您的大位是继承太祖高皇帝,那燕王夺了咱们的江山,九泉之下这个逆臣才无颜面对高皇帝!燕王一脉并非正嗣正统、名不正言不顺,咱们准备了那么多年,只要父亲登高一呼,咱们再把二十余年前的一切都夺回来!”
朱文奎情绪有些激动道。朱允炆转头看向自己的长子,头摇语重心长地说:“你切勿急躁,再过几十年你也会明白很多事。现在我们根本就没有机会,经过燕王二十余年的稳固,现在満朝文武谁还认当初的建文朝。
天下子民又有谁还会拥护我们?当今天下,人心思定,我们一旦起事必定面对逆水行舟的困境,与全天下为敌,除了劳命伤财什么效果都没有。”
文奎想说当初燕王也是逆境起兵,一个藩王府有多少兵、以臣谋君难道能得拥护、打內战是顺应大势?竟然能夺取天下,可见万事不是绝对的。朱文奎认为自己的父亲太软弱了,而且年老失去斗志。
他內心里十分不赞同父亲的想法,但作为儿子能进言,却不能违抗父亲的意思、更不能指责…遗臣们都认“建文帝”文奎自己确实没多少威望。
朱允炆又说:“追随我出来的二十二个大臣,个个都很忠心,不必太多疑心。特别是郑洽,就算谁都可能背叛,独独他不会。他曾指天发誓:生为建文臣、死为建文鬼。我最信任的大臣就是他…方孝孺如果能和我一起出来就好了。”
***一个月后,郑洽再次来到朱允炆所在的玉山道宮,他带来了个消息。通过在京师的信息途径,郑洽了解到朝廷已派人着手调查朱棣被毒案。胡滢从南京国子监祭酒擢升为礼部左侍郎。张宁擢为礼部员外郎,并在郑洽的消息递送下来之时离开了京师。
郑洽在朱允炆面前进言道:“如果礼部员外郎张宁是到巫山去的,肯定就是为了暗查香灰之事而来。此人在永乐时就是胡滢的部下,南直隶桃花山庄倾覆、彭天恒被害、查获了皇上的亲笔书信都是他做的。
并发觉了辟琊教的线索,胡滢因此根据抓获的教众苗歌将注意力放到了巫山县,由此发现了那种在别处没有的香灰,辟琊教的称为‘辟琊香’…
可见此人是胡滢手下的得力干将,屡立功劳。如今受伪帝擢为礼部员外郎,本是个闲职,却马上离开京师。极可能就是来查那桩旧事。”
“姚姬现在从巫山撤到湖广永顺司那边了吧?”朱允炆沉昑片刻“辟琊教以前在巫山等地活动太频繁,教坛迁往永顺司,也可能被伪朝鹰犬顺藤查过来…应该传令让姚姬回来。”一旁的马皇后立刻很不高兴地低声道:“你还记着那个宮女!”
见朱允炆不置可否,她又小声进言“一个捣鼓毒药的女人,你让她回来留在身边,也不嫌不吉利?”“什么毒药,又不是她做的。”
朱允炆随口道,但心下也因此马皇后的话被影响了,确实他对毒药也有点忌讳。想自己的叔父朱棣一世叫人畏惧却死在毒下,又有传言朱棣的儿子朱高炽也是被阴谋毒死的…
到时候万一马皇后和姚姬争宠
化玩起毒来,实在叫人难以忍受。这时郑洽说道:“辟琊香本身没有毒,只有通过特制炼成的小部分才有毒
,用处只在总教坛四周用于自卫。
可否传令辟琊教的人,暂时销毁所有用于防卫的毒粉,以此误导暗查此事的人,让他们认为辟琊香并没有毒,或许能造成伪帝君臣猜忌,对咱们也有利。
本来事情过去了多年,伪帝应该不再追究了,多半是胡滢从中谗言,咱们何不来个反间计?”“这个计策甚好,就按郑少傅说得办,给永顺司的教众传令。”朱允炆点头首肯。***
张宁擢礼部员外郎,被迫放弃了仪制司的实权,升官到了一个闲职上,从五品员外郎相当于副郎中,有个副自然就不掌什么权力。
宣德帝传诏面见,亲自将钦案交给了胡滢和他,让他们密查。张宁别无选择,只好又干起了老本行。胡滢出任礼部侍郎负责“主持大局”主要就是从礼部给张宁拨钱拨人,具体的案件被皇帝授予了张宁。
胡滢和张宁心里都清楚了彼此之间成了相互制衡的关系。皇帝认为胡滢一家之言不足以取信,但同时也信不过张宁独自复查,所以让胡滢“主持大局”
胡滢派了几个人跟张宁下去查案,其中有个人是燕若飞,就是那个跛子,张宁十分清楚跛子是胡滢府上的心腹…
名曰燕若飞在前年亲自负责过这件事,了解內情,对张宁有帮助。除此之外还有吴庸,采访使机构大规模裁撤后吴庸回家赋闲,现在重新被胡滢启用成了张宁的副手,吴庸带着个詹烛离。
这个姓吴的以前在南京做添注官,实际是采访使,资历比张宁老得多,和胡滢也打了多年交道,可能也是胡滢那边的人。
另外还有几个身強体壮的随从。而张宁只带了个徐文君,实在无人可用,通过上次去南京
驾的事儿他发现老徐年老体力跟不上,巫山县好像在重庆府,山比较多道路崎岖,到时候怕老徐熬不住。
还有赵二娘身手不怎么样,体力也比不上练武的徐文君。他和上回一样把张小妹交给未婚
罗么娘照顾,然后就领旨出京办事来了。
除了人和钱,张宁还得了一份加盖了兵部礼部印章另朱批的公文,规定礼部员外郎奉旨公干,所到之地官吏应尽力予以配合帮助,如遇急情,凭印信地方兵马司应在辖地之內派兵协助。
只是兵马司的人不能出自己的地盘,调兵出辖地光有一张公文不行,还得兵部的兵符。一行人不带仪仗,不声不响沿着驿道先到了巫山县,先没见官,依照燕若飞知道的情况先去了辟琊教的教坛所在寻访,但已不见了教众活动的迹象。
接着张宁便带着人去县衙见了知县,出示印信让知县派人协助查访辟琊教众的去向。张宁也叫手下四处打听辟琊教的消息。好在等待的时间并不长,不出几天众人就把消息查清楚了,原来那辟琊教在地方上人不少,加上活动频繁,踪迹便无法完全掩盖,教坛撤走了两年至今巫山县还有信徒。
收拢的信息一分析,辟琊教应该去了湖广永顺司,那地方也是山高林密汉蛮杂居,情况比较复杂,难怪那帮人选择了那地方。张宁当下就决定带人奔赴永顺司实地考察。
***因永顺司是土司辖地,张宁等十余人没有直接过去,便先去了湖广常德府。所谓土司称为宣慰使司,其实就是偏远地区的土皇帝,永顺司的宣慰使是彭氏,这家土皇帝从十世纪初就统治着那地方,历尽几朝到现在都四百多年了,比央中王朝存在的还要久…
所以为了稳妥起见,张宁决定现在汉人治下的官府里找个能与土司打交道的帮手。明朝廷允许彭氏继续统治永顺司,一个原因是偏远山区位于数省
界情况复杂、民族繁多,汉官入驻既要调兵又要费钱,还不一定玩得转当地的情况,不如让土皇帝继续稳定地方局面。
另一个原因是大明朝立国之初永顺司的彭氏就归顺效忠了,不仅向朝廷
税,在遇到家国战争时还会出兵助战,越南战争时宣慰使的长子就率兵两千余人追随明军在南部作战。
他们也遵守央中朝廷的政令,明朝廷诏令土司宣慰使要先进行学习儒学才能继承官职,永顺司就在宮殿后面修了个书房专门学习读书写字。
这样一个土皇帝权政,又离统治中心那么远,央中王朝推翻它干嘛?于是从常德府往西行的路上,张宁的队伍就多了几个人,带头的是常德府九品知事杜方,是知府介绍的,据说很了解永顺司的情况,并且过去出差公干几回。果然一路上杜方无论大小事侃侃而谈、仿佛一个“永顺通”张宁觉得这个人说不定就是湖广布政使司安排来监视永顺土司的,免得他们造反时官府毫无准备。
路是越走越崎岖,山也逐渐高起来,幸好大伙骑的是蜀马。这种马据说出自四川布政使司,让它在北方平原上奔跑那是不咋样,而且个头矮小没气势。
不过走山路就很內行了,就算是山间的羊肠小道它都走得很悠闲,负重好、能吃苦,不用喂
粮也能干好一阵重活。秋天的阳光晒着不疼,暖洋洋的,但就是这种太阳更容易把人晒黑,人们感觉不到热就不会经常找遮
的地方。
于是徐文君仍然打扮得很阿拉伯妇人一样。杜方在张宁的面前,一面走一面时不时回头,口若悬河“辟琊教我前年就听说过了,从重庆府那边迁过来的,总坛在巫山。
这帮人除了妖言惑众倒也没做什么坏事,且活动隐秘,常常聚在山高林密之处,官府要派兵剿灭十分困难而且说不定他们听到风声就会跑了。
uM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