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静的顿河
已全本
作者:肖洛霍夫 更新:2017/9/8
此书于1941年获斯大林奖金,1965年肖洛霍夫因此书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三位获此殊荣的苏联作家。《静静的顿河》(俄文:ТихийДон)是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一部力作。此书共分为四部,从1926年开始直至1940年,共用了14年的时间才创作完成。肖洛霍夫这部处女作一经问世,立刻受到国内外的瞩目,被人称作“令人惊奇的佳作”,“苏联文学还没有遇到同它相比的小说”。
-
一九八四(1984)
已全本
作者:乔治·奥威尔 更新:2017/8/16
本书是一部政治讽刺小说。书中描述的是对极权主义恶性发展的预言——人性遭到扼杀,自由遭到剥夺,思想受到钳制,生活极度贫乏、单调。特别可怕的是:人性已堕落到不分是非善恶的程度。《一九八四》是奥威尔辞世前最后一部著作。极权统治我们都不陌生了,但翻开奥威尔的《一九八四》,还是会有一种凉飕飕的感觉从背脊升起:在一个名曰“大洋国”的地方,全体人民处于完全监视之下、自由与思想是城中绝迹的珍品,屈从与无意识被训练成一种全民心态----一段写于五十年前的绝妙政治寓言让人不寒而栗:如果有一天这一切再重现……从未在任何极权国家生活过的英国人奥威尔,何以有如此天才般的预见和洞察?其实就象丁春秋的逍遥派、东方不败的日月神教,作家们不过是透视了人性中最原始而丑陋的东西。
-
死恋
已全本
作者:莫泊桑 更新:2017/8/16
“倒霉!”罗朗老爹忽然嚷了起来。他已经有一刻来钟呆着不动,两眼盯着水面,只偶尔用很轻缓的动作抬起一下那一直下到了海底的钓钩。
-
温泉
已全本
作者:莫泊桑 更新:2017/8/16
这个时期,正是奥尔良王朝覆亡以后,代表法兰西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第三共和国走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时代。作者在这部小说中,以女主人公克莉丝蒂娜的爱情遭遇为线索,忠实地生动地叙述了封建贵族阶级没落、资产阶级兴起的新旧交替的过程。
-
我们的心
已全本
作者:莫泊桑 更新:2017/8/16
《我们的心》是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作品之一。《我们的心》以法国上流社会的沙龙为描绘背景,反映了男主人公马里奥尔和女主人公比尔内等上流社会男男女女的感情生活,堪称爱情心理小说的杰作。
-
一个诺曼底佬
已全本
作者:莫泊桑 更新:2017/8/16
玛蒂厄,绰号叫"酒坛子老爹",是个退伍回乡的上士。兵油子的油腔滑调、吹牛说谎与诺曼底人的狡黠奸诈,在他身上以妙不可言的比例结合在一起,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
蜚蜚小姐
已全本
作者:莫泊桑 更新:2017/8/16
普鲁士的少校营长、法勒斯倍伯爵看完了他收到的文书。歪着身子靠在一把用壁衣材料的靠垫的太师椅里,翘着两只套在长统马靴里的脚搁在壁炉台子上,台子是用漂亮大理石砌成的。
-
真的故事
已全本
作者:莫泊桑 更新:2017/8/16
一阵大风在外面吼着,一阵狂呼而疾卷的秋风。一阵扫尽枝头枯叶送它们直到云边的那种风。 那些打猎的人吃完了他们的晚饭,却都没有脱掉他们的长统皮靴,满面绯红兴致勃勃。他们都是诺曼底省的一些半贵族半乡绅而又半务农的人,家境富豪,身体壮健,气力可以击断那些在集市里蹲着的牛的双角。
-
两个朋友
已全本
作者:莫泊桑 更新:2017/8/16
《两个朋友》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优秀作品之一,讲述了法国被围时期,两个平民百姓出城钓鱼,被普鲁士人捉住,逼迫他们说出进城的口令。两个人顶住了一切威逼利诱,最后被杀。 简介:巴黎被包围了,挨饿了,并且已经在苟延残喘了。各处的屋顶上看不见什么鸟雀,水沟里的老鼠也稀少了。无论什么大家都肯吃。 莫利梭先生,一个素以修理钟表为业而因为时局关系才闲住在家的人,在一月里的某个晴天的早上,正空着肚子,把双手插在自己军服的裤子口袋里,愁闷地沿着环城大街闲荡,走到一个被他认做朋友的同志跟前,他立刻就停住了脚步。那是索瓦日先生,一个常在河边会面的熟人。在打仗以前,每逢星期日一到黎明,莫利梭就离家了,一只手拿着一根钓鱼的竹竿,背上背着一只白铁盒子。从阿让德衣镇乘火车,在哥隆白村跳下,随后再步行到马郎德洲。一下走到了这个在他视为梦寐不忘的地方,他就动手钓鱼,一直钓到黑夜为止。每 逢星期日,他总在这个地方遇见一个很胖又很快活的矮子,索瓦日先生,罗累圣母堂街的针线杂货店老板,也是一个醉心钓鱼的人。他们时常贴紧地坐着消磨上半天的功夫,手握着钓竿,双脚悬在水面上;后来他们彼此之间发生了交谊。 有时候他们并不说话。有时候他们又谈天了;不过既然有相类的嗜好和相同的趣味,尽管一句话不谈,也是能够很好地相契的。 在春天,早上10点钟光景,在恢复了青春热力的阳光下,河面上浮动着一片随水而逝的薄雾,两个钓鱼迷的背上也感到暖烘烘的。这时候,莫利梭偶尔也对他身边的那个人说:“嘿!多么和暖!”索瓦日先生的回答是:“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于是这种对话就够得教他们互相了解和互相推重了。 在秋天,傍晚的时候,那片被落日染得血红的天空,在水里扔下了绯霞的倒景,染红了河身,地平线上像是着了火,两个朋友的脸儿也红得像火一样,那些在寒风里微动的黄叶像是镀了金,于是索瓦日先生在微笑中望着莫利梭说道:“多好的景致!”那位惊异不置的莫利梭两眼并不离开浮子就回答道:“这比在环城马路上好多了,嗯?” 这一天,他们彼此认出之后,就使劲地互相握了手,在这种异样的环境里相逢,大家都是有感慨的。索瓦日先生叹了一口气低声说:“变故真不少哟!”莫利梭非常抑郁,哼着气说:“天气倒真好!今儿是今年第一个好天气!” ……………………
-
旅途上给巨思达夫·都杜
已全本
作者:莫泊桑 更新:2017/8/16
从戛纳车站起,客车里已经满是人了,因为彼此全是互相认识的,大家都谈起来。过了达拉司孔的时候,有一个人说道:“暗杀的地方就是这里。”于是大众开始来议论那个凶手了,他不仅神秘得简直逮不住,而且两年来还杀过几次过往的旅客。每一个人都作了好些推测,每一个人都发表自己的意见;妇女们带着毛骨悚然之感瞧着车窗外面的夜色,心里害怕自己突然看得见一个脑袋从窗口边显出来。末后,大家渐渐谈到种种怕人的故事了,有些是险恶的遭遇,有些是在特别快车里和疯人同会一个车仓,有些是和一个可疑的人物长久地单独相对。
-
九三年
已全本
作者:雨果 更新:2017/8/16
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志愿兵红帽子营在搜索保王党叛军时,发现逃难的农妇和她所带的三个孩子,出于同情收留了他们。反动贵族朗德纳克侯爵,潜回旺代统帅群龙无首的叛军,袭击了红帽子营,凶残地枪毙伤兵、俘虏和妇女,劫走三个孩子作为人质。朗德纳克侯爵的侄孙,接受了革命思想的前贵族子爵郭文领导的共和军,经过艰苦的战斗,彻底粉碎了朗德纳克煽动五十万农民叛乱并勾引英国军队登陆的计划,打垮了叛军,最后把朗德纳克及其残匪围困在他祖传的城堡中。朗德纳克以三个孩子的生命为筹码负隅顽抗。城堡被攻破,他从暗道逃走,其副官欲放火烧死三个孩子。这时幸存的农妇赶到,痛哭哀号,使已逃出的朗德纳克动了恻隐之心,折返救出三个孩子,自己也被共和军逮捕。在他就要被送上断头台的前夕,郭文经过思想斗争私自放走了他。而郭文自己也被铁面无私的特派员,自己的老师西穆尔登判处死刑。执行死刑的同时西穆尔登开枪自尽。
-
羊脂球
已全本
作者:莫泊桑 更新:2017/8/16
《羊脂球》是有“短篇小说大师”之称的法国作家莫泊桑先生创作的小说。《羊脂球》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故事以羊脂球的悲惨遭遇反衬了资本主义下的丑恶肮脏的灵魂。他们虚伪的面具下藏的都是腐朽的内脏和污秽的思想。
-
漂亮朋友
已全本
作者:莫泊桑 更新:2017/8/16
《漂亮朋友》是莫泊桑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一部揭露性很强的小说。小说通过塑造这些现代冒险家的典型以刻画资产阶级政客的丑恶灵魂,深刻地揭示了法国第三共和国的政治、经济的复杂现象,是十九世纪末法国的一幅历史画卷。有着漂亮外表的杜洛伊是一个不择手段向上爬的无耻之徒,他善于抓住机会,利用女人发迹,在短时间内便飞黄腾达,获得巨额财产和令人目不暇接的社会地位。
-
蛮子大妈
已全本
作者:莫泊桑 更新:2017/8/16
蛮子大妈,作者:莫泊桑,我有十五年不到韦尔洛臬去了。今年秋末,为了到我的老友塞华尔的围场里打猎,我才重新去了一遭。那时候,他已经派人在韦尔洛臬重新盖好了他那座被普鲁士人破坏的古堡。
-
戴家楼
已全本
作者:莫泊桑 更新:2017/8/16
每天夜间11点光景,大家总到那地方去,简单得如同上咖啡馆似的。 他们在那地方碰头的一共有七八人,始终就是那么几个,然而都不是什么放浪之徒,却是体面的人,商人,市区的少壮派;他们来喝他们的修道院药酒,一面和那地方的姑娘们胡调一会儿,或者和女东家,大家所敬佩的“马丹”来恭恭敬敬谈点儿话。
-
两兄弟
已全本
作者:莫泊桑 更新:2017/8/16
《两兄弟》的题材是莫泊桑极少涉及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这个题材。珠宝商罗朗先生是一个垂钓迷,居然为了钓兴,而退隐到海滨城市勒阿弗尔。他有两个儿子,皮埃匀与若望,却像两个对照物一样:一个心怀宏愿,而一遇挫折,便垂头丧气;一个规矩踏实,并有一个稳固的职业——律师。母亲非常疼爱两个儿子,尽管儿子之间已滋生了一种敌意。这令人联想起吉与艾尔维两兄弟来,——这个时候,艾尔维已被送进精神病院,整天喊着“啊!吉!坏蛋!你才是疯子呢!”一天晚上,当罗朗一家正酝酿着某种敌意的气氛时,一份遗嘱——这是罗朗夫妇的一个好友留下的遗嘱——被宣读了:若望继承了这个人的全部遗产。心怀嫉意的皮埃尔怀疑若望是母亲与那个死去的人的私生子。他一直在暗中调查着。有一天,他和若望吵了起来,他故意地把他调查来的秘密说了出来。若望大为震惊,逼母亲说出了真情。也许一场暴风雨就要降临了,——可是,若望以他的厚道宽谅了一切,并放弃了遗产继承权,甚至不久还帮助皮埃尔找到了工作,以至羞颜难当的皮埃尔再也不愿呆在家里了。
-
悲惨的世界
已全本
作者:雨果 更新:2017/8/16
《悲惨世界》是由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1802年,因偷取一块面包而被判处十九年苦役的冉·阿让结束了法国南部土伦苦役场的苦难生活。获释后前往指定城市的途中,疲惫困顿的冉·阿让推开了当地受人尊重的主教大人米里哀的大门。好心的主教大人收留冉·阿让过夜,却不想被冉·阿让偷走银器潜逃。主教大人善意的谎言让冉·阿让幸免再次被捕。感于主教大人的恩惠,冉·阿让化名马德兰来到蒙特勒小城,从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十年后,凭借一手办起的玻璃首饰生产工厂,冉·阿让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并当上市长。冉·阿让的相貌和救助平民的举动引起了警长沙威的注意。沙威是苦役场看守的儿子,曾经看见过冉·阿让。在处理芳汀的问题上,冉·阿让和沙威出现了意见上的分歧。淳朴善良的芳汀因受人欺骗而生下私生女珂赛特。如今,芳汀生命危在旦夕,唯一的愿望就是想看一眼寄养在孟费眉客店老板德纳第家的女儿珂赛特。在市长办公室里,听沙威说有一个名叫商马第的人正在替自己受审,冉·阿让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还是选择了投案自首。冉·阿让回到小城又去看望芳汀,被前来抓捕的沙威挑明苦役犯的身份。芳汀绝望地死去。冉·阿让又一次入狱,成为终身苦役。一次,他冒险救下一名水手,趁机跳入水中逃跑,并让人们以为他死了。冉·阿让来到德纳第客店,重金赎回柯赛特,带着珂赛特连夜赶往巴黎。珂赛特以冉·阿让女儿的名义进入贝内迪克修道院后,冉·阿让改名福施勒旺,在修道院当上了一名园丁。五年的园丁生活过去了。平静的生活因为贵族青年马吕斯看上了貌美如花的珂赛特而再起波澜。1830年,共和派青年马吕斯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反对波旁王朝的人民起义中后,冉·阿让和此时靠在巴黎街头招摇撞骗为生的德纳第狭路相逢。德纳第设计陷害冉·阿让的阴谋正好被马吕斯听到,在调任巴黎就职的沙威带人来抓捕中,无赖之辈德纳第被捕入狱,而冉·阿让却在混乱中趁机逃走。尽管此后冉·阿让几次搬家,但在深爱着马吕斯的艾潘妮的帮助下,马吕斯最终找到了珂赛特。看着一对相爱的恋人,冉·阿让成全了两个年轻人美好姻缘。然而,当冉·阿让讲明珂赛特和自己的身世后,马吕斯却对冉·阿让拒而不见。虽然马吕斯最终接受了冉·阿让,但此时已经命悬一线的冉·阿让唯一的愿望就是珂赛特能在自己死后,为他立一块无字的墓碑。
-
约翰·克里斯朵夫
已全本
作者:罗曼·罗兰 更新:2017/8/16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许多事迹都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整个作品分为四册,相当于交响乐的四个乐章:第一册包括克利斯朵夫少年时代的生活(黎明,清晨,少年),描写他的感官与感情的觉醒,在家庭与故乡那个小天地中的生活,——直到经过一个考验为止,在那个考验中他受了重大的创伤,可是对自己的使命突然得到了启示,知道英勇的受难与战斗便是他的命运。第二册(反抗,节场)所写的,是克利斯朵夫像年轻的齐格弗里德”一样,天真,专横,过激,横冲直撞的去征讨当时的社会的与艺术的谎言,挥舞着唐·吉诃德式的长矛,去攻击骡大,小吏,磨坊的风轮和德法两国的节场。这些都可以归在反抗这个总题目之下。第三册(安多纳德,户内,女朋友们)和上一册的热情与憎恨成为对比,是一片温和恬静的气氛,咏叹友谊与纯洁的爱情的悲伤的歌。第四册(燃烧的荆棘,复旦)写的是生命中途的大难关,是“怀疑”与破坏性极强的“情欲”的狂飙,是内心的疾风暴雨,差不多一切都要被摧毁了,但结果仍趋于清明高远之境,透出另一世界的黎明的曙光
-
笑面人
已全本
作者:雨果 更新:2017/8/16
小说主人公格温普兰是一个爵士的后代,从小就被卖给儿童贩子,成为宫廷阴谋的牺牲品。他落到儿童贩子之手以后,被迫动过毁容手术,嘴角一直咧到耳根,脸孔因此始终像在怪笑一样,成为可怕又可笑的笑面人。他却什么都不记得。后来,他被好心的流浪人于苏斯所收养。从此,他就跟着于苏斯到处卖艺。格温普兰在见到于苏斯之前,还在雪地上救起过一个女婴——就是盲姑娘蒂,好心的于苏斯也把她收养了下来。历年过去了。男孩长大成人,靠他的怪脸卖艺挣钱。他们几个人四海飘泊,受尽贫穷与不幸的折磨,但是他们并没有向环境屈服,他们彼此之间充满着诚挚的感情。在颠沛流浪生活中,他和盲女孩一个丑,一个残,却萌生了最纯、最甜美的爱情。《笑面人》遗弃男孩的儿童贩子在海上遭遇风暴,濒死前他们在漂流瓶里写下了男孩身世的秘密。突然,漂流瓶被人完好无损地打开了。格温普兰有机会重新获得爵士的头衔。但这一切原来这是国王一手策划的阴谋。笑面人成了英国上议院议员,他必须和女公爵结婚。女公爵在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之前狂热地追求他,此时却翻脸无情。宫廷里充满了丑恶。笑面人在上议院庄严陈述人民的苦难,却被侮辱、轻蔑和嘲笑所包围。在议会痛斥了贵族罪行后,回到自己的同伴那里。他决计返回苦难的民众中间。这时蒂已经病得奄奄一息,终于去世,格温普兰悲痛万分,结果投海自杀。格温普兰的悲惨遭遇从而发生的那个时期,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不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建立了君主立宪政治体。革命的结果对人民来说,只是资本主义的枷锁代替了封建主义的枷锁。财富和特权集中在一小撮统治阶级手里,广大人民依旧过着苦难深重的生活。
-
德伯家的苔丝
已全本
作者:哈代 更新:2017/8/16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是“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它描写了一位农村姑娘的悲惨命运。哈代在小说的副标题中称女主人公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公开地向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道德挑战。《德伯家的苔丝》里的女主人公苔丝是被哈代理想化了的现代女性。在哈代的理想世界中,苔丝是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代表着威塞克斯人的一切优秀的方面:美丽、纯洁、善良、质朴、仁爱、坚韧和容忍。她敢于自我牺牲,勇于自我反抗和对生活抱有美好的愿望。她所特有的感情就是对人的爱和信任,女性的温柔和勇敢在她身上融成了一体。她有美丽的女人气质,坚强的意志和热烈的感情,同时也有威塞克斯人的正直忠实和自然纯朴,但是同时却包含有人固有的复杂的心态。她没有借助婚姻来实现追求虚荣的愿望,而是立足于自尊去追求自由。在她到冒牌本家亚雷"德伯那儿寻求帮助的时候,她的目的是想通过自己的工作来解决家庭的困难。她一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就坚决离开了亚雷"德伯。苔丝的灵魂是纯洁的,道德是高尚的,但是在资产阶级的道德面前,她却被看成伤风败俗的典型,奉为警戒淫荡的榜样,是侵犯了清白领域的“罪恶化身”。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下,她成为了人们心中嘲讽的对象。哈代的观点和社会偏见尖锐对立,他通过苔丝这个形象对当时虚伪的道德标准严加抨击。哈代坚持道德的纯洁在于心灵的纯洁,不在于一时的过错,不仅仅在于她得过去,更包含她的将来,因此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社会则坚持传统的习俗,认为一时的过错就是不可挽救的堕落,苔丝是一个犯了奸淫罪的罪人。哈代认为世界上没有完人。人的完美体现在对人生的理解、对生活的热爱、感情的丰富和忠实的爱情之中,只有从这样的完美中才能产生出纯洁来。哈代严厉批评了克莱代表的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指出它已经成为人们精神上的枷锁。然而正是这种民族风俗习惯结晶的伦理道德,它具有神圣的性质,是不成文的法律,被认作永远正当的东西。苔丝就是这种世俗谬见的牺牲品。哈代通过苔丝的悲惨遭遇无情结揭示出这种伦理道德的伪善及其劣根性,把它的残酷内容暴露出来。
-
我的大学
已全本
作者:高尔基 更新:2017/8/16
长篇小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一九二三年在国外疗养期间完成的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他在十月革命之后写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小说叙述十六岁的主人公满怀着上大学的愿望,告别了年迈的外祖母,从下诺夫哥罗德来到了伏尔加河岸的喀山市。到了喀山,主人公就清楚地看到,严酷的现实生活使他上大学的美好愿望顿时化为泡影,因为他必须直面人生,必须首先为生存而受雇去干活。于是喀山的贫民窟、穷街陋巷和轮船码头变成了他踏上人生之路的头一所社会大学。阿廖沙16岁报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阿廖沙无处栖身,与他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发生变化。阿廖沙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
我弥留之际
已全本
作者:威廉·福克纳 更新:2017/8/16
《我弥留之际》描写农民安斯按照亡妻的遗愿,率全家扶送灵柩去杰弗逊镇妻族的墓地安葬。一路上磨难不断:次子达尔认为尸体已腐烂,应就地处置,于是放火烧棺材,被当作疯子关进疯人院;长子卡什为了救护落水的棺材压断了一条腿;越来越重的尸臭招致来大群的兀鹰;三儿子朱厄尔失去了他心爱的马;女儿德尔欲趁机去城里打胎,却被药房里的伙计欺侮;弱智的小儿子未能得到他渴望的玩具小火车,唯有老爹安斯配了一付假牙并找了一个新婆娘。
-
瓦尔登湖
已全本
作者:梭罗 更新:2017/8/16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这部著作区别于先前文学作品的第一个特征,是其对自然巨细靡遗的描摹和引申。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变化,小到两只蚂蚁的争斗,无不栩栩如生地再现于梭罗的生花妙笔之下,并且描写也不流于表浅,而是有着博物学家的精确。作者无微不至地描述两年多的湖畔独居生活,目的在于通过这次亲力亲为的实验向读者证明:其实不需要很多钱,也能够好好地活着,而且能够快快乐乐地活着。在今天的中国,有太多的人,为了一日三餐或者三房两厅,过着奔波劳碌、忧心如焚的日子;也许还有同样多的人,他们去澳洲旅游,去西藏朝圣,去欧洲购物,花三千块钱吃一顿饭或者做一次头发,却依然感到空虚和痛苦。但生活其实不必如此。这本《瓦尔登湖》能够让你明白这个道理。
-
海底两万里
已全本
作者:儒勒·凡尔纳 更新:2017/8/16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于1869年3月20日开始在法国《教育与娱乐杂志》连载,暨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而仍能以多种文字的各种版本风行世界,广有读者,仅此一端,即可见其生命力之强,吸引力之大。主张书不及百岁不看的读者,是大可放心一阅的。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几个——“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法拉格特,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内景只是一艘潜水艇。但就是这么几个人,这么一艘潜水艇,一个神秘的船长尼摩,一个学富五车的科学家,在各种探险历程中,在将近一年的时间中,纵横海底两万里,为我们演绎出一个个故事,展现出一幅幅惊险刺激画面,海底墓地,珊瑚谷,巨型章鱼……描述了他们周游各大洋的冒险经历,故事曲折惊险,引人入胜,画面多姿多彩,气象万千。这样一部小说,读来既使人赏心悦目,也令人惊心动魄。令人永生难忘,不愧为一部世界名著。令人百看不厌。 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鹦鹉螺号”的故事。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出于对航海安全的考虑,也是在公众的呼吁下,由美国派遣了亚伯拉罕·林肯号对“海怪”进行追逐。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受邀参加了这次追逐行动。结果,追逐怪物的战舰反被怪物追逐,并遭到“海怪”的凶猛袭击。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仆人孔塞尔,以及一名捕鲸手尼德·兰落水,被“海怪”所救,此后便被尼摩船长囚禁在这艘神秘的潜艇开始了海底两万里的环球旅行,并发现这是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最后,他们设法逃走,重回陆地。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已全本
作者:海伦·凯勒 更新:2017/8/16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哑人后的生活。刚开始的海伦对于生活是失望的,用消极的思想去面对生活,情绪非常的暴躁,常常发脾气,她感觉现实生活中没有了希望,她是多么期待能重新得到光明。在她父母的寻求下,帮海伦找到了一位老师——安妮·莎莉文,这位老师成为了海伦新生活的引导者,使海伦对生活重新有了希望,有了向往。在莎莉文老师耐心的指导下,海伦学会了阅读,认识了许多的字,也让她感受到了身边无处不在的爱。随着时间的推移,海伦在老师和亲人的陪同下,体会到了许多“新鲜”事物,和家人一起过圣诞节、拥抱海洋、“欣赏”四季……海伦渐渐长大了,在她的求学生涯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同时她也结识了许多的朋友……海伦在学习中,由于她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她学会了说话,写作。虽然在这过程中海伦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但她并没有放弃。终于,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用自己的汗水实现了大学梦想,进入了哈佛大学。因为生理有的缺陷,所以繁重的功课中使她非常吃力,在老师的帮助和她的努力下,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但大学毕业后她却遇到了悲伤的事——慈母的去世。书中还介绍后来海伦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伟人,马克·吐温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
-
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
已全本
作者:希区柯克 更新:2017/8/16
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是举世公认的“悬念大师”。他生于伦敦,1925年开始独立执导电影。1939年应邀去好莱坞,次年拍摄了《蝴蝶梦》,获该年度奥斯卡最佳影片金像奖,从此定居美国直到逝世。为了表彰他对电影艺术作出的突出贡献,1979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授予他终身成就奖。198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封他为爵士。希区柯克是一位对人类精神世界高度关怀的艺术家,他一生导演监制了59部电影,300多部电视系列剧,绝大多数以人的紧张、焦虑、窥探、恐惧等为叙事主题,设置悬念,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令人拍案叫绝。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已全本
作者:柯南道尔 更新:2017/8/16
百余年來,全世界的推理小说迷不知有多少。虽然沒有经过正式统计,但是说到《福尔摩斯探案集》启蒙的读者占了绝大多数,应该不会有人怀疑。 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曾说:“和柯南道尔所写的《福尔摩斯探案集》相比,没有任何侦探小说曾享有那么大的声誉。”柯南道尔被成为“英国侦探小说之父”,成为世界最畅销书作家之一。 这不仅是因为柯南道尔这一系列作品成书得早,风行久远;更重要的是,那么多的大小案件,鲜少有不成功或太牵强的设计,反倒是有很多的创意成为后世模仿的对象。尤其是福尔摩斯与华生的搭档组合,以及「神探」的典型等,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这套作品依旧受到欢迎,其历久弥新的特色,也正是该作品不愧为经典作品的最佳证明。
-
唐吉诃德
已全本
作者:塞万提斯 更新:2017/8/16
《堂·吉诃德》原名《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台·拉·曼却》,作者在序言中申明:“这部书只不过是对于骑士文学的一种讽刺”,目的在于“把骑士文学地盘完全摧毁”。但实际上,这部作品的社会意义超过了作者的主观意图。在这将近一百万言的作品中,出现了西班牙在16世纪和17世纪初的整个社会,公爵、公爵夫人、封建地主、僧侣、牧师、兵士、手艺工人、牧羊人、农民,不同阶级的男男女女约七百个人物,尖锐地、全面地批判了这一时期封建西班牙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学、艺术以及私有财产制度,使它成为一部“行将灭亡的骑士阶级的史诗”,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
-
呼啸山庄
已全本
作者:艾米莉·勃朗 更新:2017/8/16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全篇充满强烈的反压迫、争幸福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的浪漫气氛。它开始曾被人看做是年青女作家脱离现实的天真幻想,但结合其所描写地区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英国的社会现象,它不久便被评论界高度肯定,并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至今久演不衰。
-
麦田守望者
已全本
作者:J. D. 更新:2017/8/16
麦田里的守望者以主人公霍尔顿自叙的语气讲述自己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游荡将近两昼夜的经历和心灵感受。它不仅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不安现状的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仿徨、孤独愤世的精神世界,一个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征,也批判了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做作。霍尔顿是个性格复杂而又矛盾的青少年的典型。他有一颗纯洁善良、追求美好生活和崇高理想的童心。他对那些热衷于谈女人和酒的人十分反感,对校长的虚伪势利非常厌恶,看到墙上的下流字眼便愤愤擦去,遇到修女为受难者募捐就慷慨解囊。他对妹妹菲芯真诚爱护,百般照顾。为了保护孩子,不让他们掉下悬崖,他还渴望终生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发出“救救孩子”般的呼声。 比尔.盖茨多次将《麦田守望者》列为自己最爱的小说。在一次与非盈利组织“成就协会”的采访中,他说道:“我直到13岁时才开始读《麦田守望者》,从那时开始我就一直说这是我最爱的一本书。” “这本书充满睿智。它承认年轻人有些迷茫,但对于事情也会变得很睿智,而且能看到成年人所看不到的东西。所以我一直很喜欢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