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纸牌的秘密
已全本
作者:乔斯坦·贾德 阅览:475912
是小男孩汉斯·汤玛士的解谜之旅。故事叙述汉斯与父亲从挪威出发,展开一段穿越欧洲大陆的旅程,前往希腊找寻离家多年、要去追寻自我的母亲。途中,汉斯得到一本神秘的小圆面包书,说的是一名水手遭遇海难流落到奇异之岛后,他每天把玩的一副纸牌幻化成鲜活的人物的故事。而汉斯必须解开两百年前的沉船之谜,才能知道母亲失踪之谜。全书分成五十二章,结构有如一副纸牌,每一章由一张纸牌代表,虚实交错,纸牌中的丑角更扮演关键角色。故事中另有故事,融童话与家庭史于一炉。直到故事结尾,整副重新洗过的牌才完整地摊在读者眼前。→乔斯坦·贾德作品集
-
艾蕾
已全本
作者:司汤达 阅览:462691
是一出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贵族小姐艾蕾与“强盗”尤拉相爱,遭到父兄的极力反对。不幸在一次战斗中,她的兄弟死于尤拉刀下。伤心欲绝的父母为斩断她与尤拉的情丝,把她送进修道院;而尤拉攻打修道院失败,为了逃避追究,远走他乡,失去了联系。在与情人生离死别,身处恶劣环境,十分痛苦的情况下,艾蕾自甘堕落,先花费重金贿赂,当上了修道院长,后失身于道貌岸然的主教。最后,因怀孕事发,被判重刑。当她听说尤拉率人前来解救她的消息时,留下一封长信,自杀身亡。这篇名作通过艾蕾这个大家闺秀的不幸遭遇,深刻地揭示出,封建的门第观念是扼杀青年人幸福的凶手;伪善的教会,修道院是使人堕落的根源。
-
一个诺曼底佬
已全本
作者:莫泊桑 阅览:461731
玛蒂厄,绰号叫"酒坛子老爹",是个退伍回乡的上士。兵油子的油腔滑调、吹牛说谎与诺曼底人的狡黠奸诈,在他身上以妙不可言的比例结合在一起,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
文序跋集
已全本
作者:鲁迅 阅览:461637
本书收入鲁迅为自己翻译的和与别人合译的各书的序、跋,连同单篇译文在报刊上发表时所写的译者附记等,共一一五篇。单行本的序、跋,系按各书出版的先后编排,译者附记则参照一九三八年版《鲁迅全集·译丛补》例,分为论文、杂文、小说、诗歌四类。按各篇发表时间先后排列。
-
老张的哲学
已全本
作者:老舍 阅览:461424
《老张的哲学》描写了20年代前后北京各阶层市民的生活及思想感悟。主人公老张,是旧北京一个无恶不作的无赖恶棍。他身兼兵、学、商三种职业,信仰回、耶、佛三种宗教;他信奉的是“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人生哲学,“老张哲学”的内涵和实质是赤裸裸的市侩哲学。 《老张的哲学》是老舍独特艺术个性形成的一个起点。老舍的幽默有自己的特点,其作品中的幽默总带着难以掩饰的或浓或淡、或隐或现的悲剧色彩,他的幽默是使人啼笑皆非的幽默,在微笑中藏着苦涩的幽默,是唤起人们同情的幽默,是具有丰富语言技巧的幽默。
-
达夫游记
已全本
作者:郁达夫 阅览:453697
郁达夫的游记散文在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是一种现代才子气的佳品。这种才子气主要表现在写景的笔调和抒情的恣肆上。郁达夫写景的才气得力于他对自然的感受,在景物中融注真情以及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他姿肆的抒情则展现了一种真诚与坦荡的现代人格精神。精致的景物描写与率直的抒情形成了强大的张力,构成了郁达夫游记散文的风格。
-
有产业的人
已全本
作者:约翰·高尔斯 阅览:448133
1932年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的《福尔赛世家》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有产业的人》中的主人公索米斯被作者称为“福尔赛军队的先锋”。他把一切东西都当作商品、当作资本,每看见一幅名画、一件古玩,总要想到这在拍卖行里能拍卖上多少钱;他买地造屋,首先考虑的是地价会不会上涨,房子将来能不能卖上高价。在对待妻子伊琳的态度上,更加明显地暴露了这种观念。他看中了美女伊琳,想占为己有,便用金钱收买了伊琳的后母,达到了目的。但他并没有把伊琳看作有独立人格的人,只是象收藏名画一样占有她,自己则由于"在全伦敦人面前感到是这个尤物的占有者“而沾沾自喜,自觉身价百倍”。婚后,他象保护自已的财产一样紧盯着她,不让她与别人接触。当他发现伊琳不爱他、甚至恨他时,他认为这简直是违反了一切法律中最基本的规定--财产法,便想在乡下造一所别墅把她禁锢起来。当伊琳爱上建筑师波辛尼以后,他坚决不同意离婚,而用蛮横手段“行使了丈夫的权力”,还卑鄙地利用建筑别墅的财务纠纷向法院控告波辛尼,造成了波辛尼走投无路、神志恍惚、被马车撞死的悲剧。小说对于福尔赛一家表面上一团和气、你来我往,骨子里勾心斗角、互相猜忌、幸灾乐祸的自私心理,也作了细致的揭露。
-
死恋
已全本
作者:莫泊桑 阅览:447449
“倒霉!”罗朗老爹忽然嚷了起来。他已经有一刻来钟呆着不动,两眼盯着水面,只偶尔用很轻缓的动作抬起一下那一直下到了海底的钓钩。
-
马丁·伊登
已全本
作者:杰克·伦敦 阅览:445122
青年水手马丁·伊登偶然结识了上流社会的罗丝小姐,受她的启发,发愤自学,并开始了艰苦的创作生涯。尽管处处碰壁,他仍不愿听从罗丝的安排,进她父亲的事务所,做个有为青年。后来他突然时来运转,以前被退回的稿件纷纷得到发表,成为当红作家。以前看不起他的亲友都争先恐后地来请他吃饭,连已和他决裂的罗丝也主动前来投怀送抱。这使他看清了这个世态炎凉的社会,对爱情所抱的美妙幻想也彻底破灭……
-
鼠疫
已全本
作者:阿尔贝·加缪 阅览:442016
阿尔贝·加缪是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其代表作《鼠疫》是一部以象征手法写出的哲理小说,与作者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局外人》(1942年发表)同是加缪最重要的代表作,均被列为现代世界文学名著。小说讲述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发生瘟疫,突如其来的瘟疫让人不知所措。政客狂妄无知,掩饰诿过,甚至想利用灾难来获取利益,原来过著委靡不振生活的小人物,凭著黑市门路,为人民带来各种禁品,突然成为了城中的风云人物;小百姓恐慌无助、自私贪婪,每天都只是过著颓废生活。瘟疫城市被重重封锁,无人能够自由进出,被困在城中的人民,朝思暮想着住在城外的亲朋好友,一位到城公干的记者,被迫过著无亲无友的生活,只有寄望参与自愿队消磨时间。主角Riaux医师这时挺身而出救助病人,与一些同道成了莫逆之交,不过自己的妻子却远在疗养院,生死未卜。这部小说所表达的人生观是自己的生命已经不再重要,群体的生命才有意义,个人的利益已经不具意义,群体的利益才具意义。
-
昂代斯玛先生的午后
已全本
作者:玛格丽特·杜 阅览:436052
故事的主人公昂代斯玛先生年过七旬,他和最后一个妻子晚年所生的女儿是他的最爱。妻子离开了他,女儿瓦莱丽是他唯一的希望和安慰。昂代斯玛先生在乡下的村子边为他的女儿买了一幢房子。他女儿想在房子的前面建一个可以看到山谷的露台,并联系好了一个这个露台工程的承包人和父亲见面。这天下午,昂代斯玛先生坐在房子前面的藤椅上等着米歇尔·阿尔克先生,约好要和他商量建造露台的事宜,但是阿尔克先生却迟迟没有出现,而他的女儿开车将他送到山上之后就到山下广场跳舞去了。于是昂代斯玛先生等待着建筑商,同时也等着女儿上山来接他回家。就在这等待的几个小时中,昂代斯玛先生回忆着往事,起伏的思绪在山中光影的不断交错中营造出惆怅的氛围,预示着一个衰老不堪的富有者布满阴影的老年光景。
-
集外集拾遗补编
已全本
作者:鲁迅 阅览:435901
本书收录1938年5月许广平编定的《集外集拾遗》出版后陆续发现的佚文,其中广告、启事、更正等编为附录一;从他人著作中录出的编为附录二。
-
蓝眼睛黑头发
已全本
作者:玛格丽特·杜 阅览:431504
一个夏日的夜晚,演员说,将是这个故事的中心所在。一丝风也没有。岩石旅馆已经在城市的前方显露。旅馆大厅的门窗都敞开着,背后是红里透黑的夕阳,前面是若明若暗的花园。大厅里有一些妇女,身边带着孩子。她们在谈论夏日的夜晚。那真是难得遇到,整个夏季大概只有三四个这样的夜晚而且还不是年年如此。趁还活着,应当好好享受享受,因为谁也不知道上帝是否还会让人享受到如此美丽的夏夜。
-
古籍序跋集
已全本
作者:鲁迅 阅览:426960
小说者,班固以为“出于稗官”,“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2〕。是则稗官职志,将同古“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3〕矣。顾其条最诸子,判列十家,复以为“可观者九”〔4〕,而小说不与;所录十五家〔5〕,今又散失。惟《大戴礼》引有青史氏之记〔6〕,《庄子》举宋钘之言〔7〕,孤文断句,更不能推见其旨。去古既远,流裔弥繁,然论者尚墨守故言,此其持萌芽以度柯叶乎!
-
癌症楼
已全本
作者:索尔仁尼琴 阅览:425918
197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作品癌症楼,作者索尔仁尼琴,这是一部充满象征和隐喻的作品。“癌症楼也叫做13号样楼”。科斯托格洛托夫经过二十几年的军队、劳改营、流放地的生活后,他得了癌症,直至奄奄一息才好不容易住进了癌症楼。接受放射治疗后,他的病情渐渐好转。但是,下一个疗程的“激素疗法”将使他失去性能力。在多年劳改、流放、沉冤蒙难的日子中,他已淡忘了女人,当他来到“癌症楼”治疗的时候,性意识在他身上猛醒,强烈的情欲,本能的欲望,成为生命力后标志…… 本书是一部呼唤人性的人道主义作品,同时又是剖析社会“毒瘤”、反思时代和历史的作品。凭借《癌症楼》作家在197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贝克特戏剧选
已全本
作者:贝克特 阅览:421480
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萨缪尔·巴克利·贝克特是爱尔兰著名作家、评论家和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69年)。他兼用法语和英语写作,他之所以成名或许主要在于剧本,特别是《等待戈多》(195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 《等待戈多》惊人的成功,反倒使贝克特声名狼藉,他不能不继续写下去,蒙受着这种惩罚。当这出戏首先在伦敦(英文译本)、然后在迈阿密、最后在纽约上演时,贝克特对美国导演艾兰·史奈德说,成功或失败对他来说完全无关紧要。到1980年,《等待戈多》已经在美国演出了几十场,旧金山的实验剧团还为滞留在圣昆丁的难民和参加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的人们演出。于是人们匆匆忙忙将贝克特称作荒诞派作家,认为他和欧仁·尤内斯库和品特同属一个“流派”;评论家和报界也发现他的戏剧虽然令人困惑、沮丧,但又非常重要,并指出这出戏的杂耍渊源和对爱尔兰民间漫画艺术的借鉴。威维安·梅西埃称它是“一出任何事情都没有发生过的双料戏”。
-
副领事
已全本
作者:玛格丽特·杜 阅览:411233
法国驻拉合尔的副领事在拉合尔一年半期间,没有一个朋友,从没有人进他的官邸。一天夜里,他朝萨里玛的花园开枪,打死了几个麻风病人,接着站在阳台上大声吼叫起来。由于这件令人头痛的案子,他被调离拉合尔,在加尔各答等待重新安排。对于这件事情,他拒绝解释,连拒绝解释的理由也不愿说明。
-
阅读莎士比亚(莎士比亚
已全本
作者:查尔斯·兰姆 阅览:409109
由百花文艺出版社最新推出的《阅读莎士比亚》,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对莎士比亚的“双重阅读”。与市面上的其他版本不同,此次修订版在原有的兰姆姐弟的故事集基础上,补充了大量由莎剧改编的电影信息,从而突出了“双重阅读”的概念。编者约请了电影研究专家,将历年来由莎士比亚戏剧改编的经典影片与相对应的戏剧故事,配合起来阅读。书中不仅有这些经典电影的详细介绍、改编特色与艺术价值,同时还有相关著名导演、演员的简介。书中近500幅珍贵的剧照、海报,使读者能够得到直观的视觉图像感受。
-
布登勃洛克一家
已全本
作者:托马斯·曼 阅览:406974
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布登勃洛克一家》是德国作家托马斯·曼(1875—1955)早期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它通过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在经济、社会地位和道德等方面的衰落和瓦解,深刻地揭示了德国市民社会灭亡的必然趋势。作品本身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描写手法深微细致、丰富多姿,好像现实生活复现在我们眼前,却又比现实生活来得集中、来得完美。1929年,作者本人以这部篇幅极至浩瀚的小说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评委会曾赞誉此书为“德国首部格调高雅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
广场
已全本
作者:玛格丽特·杜 阅览:406853
她是包揽家务的女佣,在巴黎火车站下车的不计其数的布列塔尼女人。他是乡村集市的流动小贩,卖点儿针头线脑,零七八碎。他们--成千上万--不名一文。他们无法摆脱内心的孤独,顾影自怜,怨天尤人,内心空虚,向往爱情。在偶然的相遇中,在夏日的广场上,发生了这一幕幕……但还是孤独。“戏剧式”小说,后也成为杜拉斯改编上演的第一部戏剧,至今仍在法国巡演。通过一个流动商贩和一个年轻女佣坐在街头广场椅子上的琐碎谈话,表现两人的日常生活,捕捉他们的细微情感,特别是人在社会中的孤独感。
-
八十天环游地球
已全本
作者:儒勒·凡尔纳 阅览:406514
《八十天环游地球记》是凡尔纳最著名的小说之一,也是世界科幻小说的经典之作。凡尔纳是现代科幻小说的奠基人,有“现代科幻小说的鼻祖”、“科学时代的预言家”之称。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表明,凡尔纳是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十大作家之一。1986年入选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个人理想藏书”书目。
-
写作
已全本
作者:玛格丽特·杜 阅览:403144
我在房屋里才独自一人。不是在屋外而是在屋内。花园里有鸟,有猫。有一次还有一只松鼠,一只白鼬。我在花园里并不孤单。但在房屋里却如此孤单,有时不知所措。现在我才知道在那里待了十年。独自一人。为了写书,书使我和其他人知道我当时就是作家,和今天一样。这是怎样发生的?该怎么说呢?我能说的只是诺弗勒堡的那种孤独是被我创造的。为了我。只有在那座房屋里我才独自一人。为了写作。但不像此前那样写作。为了写一些我尚未知的书,它们永远不由我或任何人决定。
-
王尔德童话
已全本
作者:王尔德 阅览:395941
王尔德的童话可以有不同的解读领悟,所以受到孩童和大人的双重喜爱:孩子们可以从节选的段落中看出天真、引导纯良、和美好,而成年人们因为有了社会的洗刷,于是能够在如孩子般为这真善美而感动的同时,更会因为体会到美丽童话背后真正凄婉唯美的实质而落泪。“真正美的东西都是让人忧伤的。”作者在给自己的儿子讲《自私的巨人》时落泪而后所说。这可以看作我们旁人对于其创作的理念的一次窥探。
-
女士及众生相
已全本
作者:海因里希·伯 阅览:392804
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因里希·伯尔获奖理由“作品具有对时代的广泛透视和对人物细腻的塑造,并有助于德国的文学复兴”代表作"女士及众生相" HeinrichBoll是原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著名小说家,1917年出生于科隆的一个雕刻师家庭。1939年,伯尔进入科隆大学学习日尔曼语言文学,但不久即被征召入伍,服兵役直至1945年。战争期间,他曾随军队到过法国、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1945年4月被俘虏,9月获释,回到科隆大学继续学习。 伯尔的文学创作从1947年开始,著名作品有《列车正点到达》《一声不吭》《九点半钟的台球》《一个小丑的看法》等等。1971年出版的《莱尼和他们》是伯尔最优秀的作品,被称为“伯尔小说创作的皇冠”。1972年,伯尔因“作品具有对时代的广泛透视和对人物细腻的塑造,并有助于德国的文学复兴”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
水与土
已全本
作者:夸西莫多 阅览:392535
195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塞尔瓦多·S·夸西莫多丛书;本书收诗歌170余首。分别选自《水与土》、《消逝的笛音》、《瞬息间是夜晚》、《日复一日》、《乐土》和《给予和获得》等诗集。这些诗篇,情愫绵绵,神采飞动,无论状景、咏物、或抒写现实世界,或缅怀往昔,都饱含了诗人的热忱。他用浓烈的感情,涂抹时代生活的悲剧,又把热烈憧憬的理想,涸染在感情的多种色彩之中。他的每一首诗,字里行间无不涌动着激荡的情怀。
-
夏夜十点半钟
已全本
作者:玛格丽特·杜 阅览:385847
闷热的夏日,乏味的假期旅行,突如其来的谋杀扰乱一家人的行程,妻子也在偶然的情况下卷入案情。小说围绕一场旅行与一桩凶杀命案展开,展现相似的两段爱情三角关系,迷乱、绝望的情绪似乎已进入杜拉斯的创作风格。
-
印度之歌
已全本
作者:玛格丽特·杜 阅览:360381
本故事中出场的人物,均系从一本名叫《副领事》的书中移植过来,并把他们安排在一些新的地方。因此,无须再让他们回到原书中去对号入座,也不应当认为,读《印度之歌》乃是读从《副领事》一书改写成的电影或戏剧剧本。即使那书中某些大致情节,被本剧所采用,但在故事的处理上,本书也换了方式和视角。
-
圣殿中的情网:威廉·福
已全本
作者:达维德·敏特 阅览:280491
本书解读了20世纪世界文坛奇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福克纳的传奇人生!真实记录这位美国文学巨匠最旺盛的创作时光!作者通过走访福克纳的女儿和妻子,及其生前好友,获得了大量关于福克纳的一手资料。展现了作家福克纳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从美国密西西比州一个“邮票”大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走上世界文学的最高殿堂;他感情生活中几经波折的爱情经历;他沉迷酒精麻痹自己神经时的痛苦消沉;他为了生存而闯荡好莱坞的艰难岁月,以及他创作的文学形象背后折射出的个人诉求。书中情节生动,描写细腻,人物刻画具体形象,是一本杰出的传记小说,对爱好小说的人士来说,具有珍贵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