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抗战北方之盾(二)
第四百七十章抗战北方之盾(二)
宋哲武点点头,看看张涛和庞炳勋道:“苏军动员了四十多万的队部,完全是一副势在必得的架势。在火力上,苏军的机飞、坦克不用说大家也知道,我们虽然也有机飞、坦克,但我们的机飞除了张学良送的那一个中队的纽堡和研究院新研制还在试飞的几架机飞外,其它的都是一战时的老机飞。”
“我们的那些雷诺坦克,都是一战时老古董,和苏军的坦克相比,技术上差距很大,如果在场战上相遇,那就是苏军坦克的活靶子。就是在我们第四路军一向引以为傲的火炮上,苏军也远远強于我军。苏军秉承了俄军的大炮兵思想,对火炮十分重视,苏军每个军都有一个炮兵师,每个师都有一个炮兵团,每个团都有一个炮兵营或连。”
“尤其是苏军的火炮。”
说到这里,宋哲武的声音不仅有些低沉。
“苏军师以上炮兵队部的火炮都是口径的榴弹炮,这两种口径的火炮都是苏联自己生产的。大家想一想,这样強大的火力,会对我军造成多大的伤亡?这场战争打下来,我军的伤亡将会是十分大巨的。”
“因此,这场战争对于我们来说,只能是速战速决。而要速战速决,只能集中兵力歼敌一路或两路。方才,亚飞和李军长都没有反对先歼灭西线敌军,包括你们大家应该都不反对先歼灭西线苏军,应该是大家都认同这个想法。”
“只不过,大家对我们歼灭苏军的地点和兵力有不同看法,是不是这样?”
宋哲武的话音一落,除了箫国栋、陶蓉、梦曦,张亚飞、李思炽、张涛、庞炳勋,包括伍进、韩光弟、叶长贵等人都纷纷点头。
宋哲武微笑着点点头,解释说:“在山区围歼苏军,固然我们会有一定的有利条件,可是苏军也能利用山地固守,我们要想全歼苏军,付出更大的伤亡不说,时间上也会相应地延长。在苏军优势火力攻击之下,每多拖延一天,库伦和东线就会多一分危险。这是第一个不利方面。”
“第二,西线苏军只是一支偏师,我们歼灭西线苏军,未必就能让进攻库伦的苏军后撤,甚至他们还很可能孤注一掷,猛攻库伦,力图反败为胜。如果库伦失守,北我军不得不后撤至北南部,那里地势开阔平坦,更适合苏军的坦克队部作战,在苏军大量坦克的攻击下,我军将很难坚持下去。”
“因此,我们要做好两手准备,那就是在我们歼灭西线苏军后,万一苏军不后撤,我们西线的队部要迅速东进,转而威胁打击东线克鲁伦河谷的苏军,苏军如果还不撤退,那他就会有再次失去东路苏军的危险,中路苏军必然后撤。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围歼西线苏军的地点就不能离库伦过远。”
“鄂尔浑河以西,距离库伦只有50多华里,西线苏军和从北面进攻库伦的苏军主力之间又有难以通行的高山阻隔,虽然空间距离很近,可他们无法实现切实支援,我军歼灭西线苏军后,又可以尽快赶到东线达尔汗。”
“至于说兵力吗,仅靠山地师和傅作义、孙蔚如等部,兵力的确不足,还需要增加兵力。”
一听说还要增兵,张亚飞、张涛、李思炽都跃跃
试起来。
张亚飞抢先说:“司令,其他队部都刚刚经过整编,我们三十八军没有参与这次整编,战斗力没有受到影响,派我们军去北吧。”
没等张涛说话,李思炽也抢着说:“司令,思炽自投效以来,未立寸功,寝食难安,此次增兵北还是让我们四十一军去吧。”
庞炳勋对现在的状况很満意,虽说他不能再像以往那样随心所可是粮饷那些烦心事他也再也不用考虑了,每月都是按月足额发放,这让他省了很多心。
就拿它自己来说吧,虽说这些年来他也积攒了十几万大洋,可那都是他在孙岳和投蒋那段时间节省下来的军饷,甚至在西北军最困难的时候,他都没舍得用。
到了第四路军后,这些军饷自然也就归了他支配,庞炳勋给主要军官分了之后,也剩了一些。
本想着用这些钱还有自己那高的吓人的军长军饷,好好地把家安置好就很満足了,没想到他竟然还能得到宋哲武奖励给第四路军高级军官们的兴华公司的分红,那可是一次就是十几万,按照今年兴华这样红火的局面,年底拿个几十万也是轻轻松松的,这样的好事那可是庞炳勋做梦都没想到的。
本来他是不想去北的,庞炳勋虽然对自己的练兵方法很自信,对五十军的战斗力也很有信心,他甚至也认为他的五十军可以放手和国內的任何一支队部够过招,可是这次去北要打的可是老子,那可不是国內这些队部可以比的。如果打好了还好说,要打的不好,自己这个外来户以后在第四路军里可就不好呆了。
虽然庞炳勋有自己的心思,可是见张亚飞、李思炽都主动请战,张涛也是一副望渴的神情,他要是不表个态那可不行。
想到这,庞炳勋一ǐng身大声说:“司令,我老庞来到司令麾下已经多半年了,还没有给第四路军做过什么贡献,整天好吃好喝的,我这身子骨可是越来越壮了,这次就让我率50军去北吧,不灭了老子,我老庞就不回来见司令了。”
宋哲武摆摆手笑着示意大家安静。
“大家的心情我是理解的,不过,这一战是对我们自第四路军建军一来最为严重的考验,我们要初战必胜,决不许有半点失误,去北的队部必须要对苏军有作战经验,亚飞在満洲里有和苏军作战的经验,这次还是由亚飞去吧。”
对于宋哲武的决定,李思炽虽然不好再争,可是他还抱有一线希望A
uM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