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926之崛起 下章
第五百五十八章抗战北蒙大胆的计划
 第五百五十八章抗战北蒙大胆的计划(四)

 “宜生认为,在鄂尔浑河西岸围歼西路苏军不妥”

 陶蓉的话一出口,宋哲武就猛地停住脚步,惊讶地望着陶蓉。那脸上的表情,尤其是紧锁的眉头都说明,宋哲武对于傅作义和西线战役的心情,此时是即忧虑又担心,其中甚至还带有一些无法掩饰的恼怒。

 大战将起,作为西线战役总指挥的傅作义,却突然对作战计划产生疑问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这会严重影响到指挥员的战斗决心,搞不好甚至还可能影响到战役的最终结果。

 李文田解释说:“是这样,宜生前几天去一号要考察过战况。”

 看了一眼一直没有作声的梁忠甲,李文田又说:“他还专程到这里来,向子信了解苏军的作战特点和当时満洲里大捷的具体作战情况。宜生回去后,就给我和陶参谋长发来电报说,‘苏军炮火之‮烈猛‬为他平生仅见,数百架的‮机飞‬更是对我们地面野战‮队部‬的极大威胁。他认为在地势平坦的鄂而浑河西岸围歼苏军,会给我军造成‮大巨‬伤亡。而且,歼灭西路苏军后,还不一定能促使苏军撤出北蒙。因此,他建议改变作战地点。”

 在宋哲武心中,傅作义是一个有勇有谋、果敢善战的一员智将、勇将。他万万没有想到,傅作义仅仅在了解和见识了苏军的实力后,就有了新想法难道他傅作义以为别人都不清楚苏军炮火‮烈猛‬?都不知道苏军有空中优势?还是他不了解此战对于保卫北蒙的重大战略意义?或者,难道是傅作义有了畏战情绪?

 想到这里,宋哲武以不仅仅是恼怒了,确切地说是愤怒,他心中的怒火腾地一下就燃烧了起来。

 虽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临战变阵也是常有的事情。可是,此刻离西路苏军到达预伏地点的时间仅仅只有五天时间,要想改变设伏地点已经很难,而失去了消灭西路苏军的机会,北蒙战局就将急转直下,守住北蒙的作战目的就很可能难以实现。

 宋哲武现在甚至有些后悔,当初把西线战役的指挥权交给了傅作义。如果是张亚飞,在这个时候是绝对不会提出这样的建议的。而且,只要宋哲武一道严令下去,张亚飞再不会有任何想法,只会一心打好这一仗。

 宋哲武在心中认为,这很可能是傅作义犯了地方实力派屡教不改的一个臭毛病,存了保存实力的念头,而想出的推脫之词。

 宋哲武強庒着心头的怒火,皱着眉头,语气不善地问:“这个计划是我批准的,傅宜生认为哪里不妥?”

 宋哲武脸上的愤怒、不満,甚至还有极度失望的表情,陶蓉、李文田、梁忠甲都看在眼里,他们都暗暗地替傅作义捏了一把汗。

 李文田看了陶蓉一眼,低下头去没有出声,他还是头一次见到宋哲武如此愤怒,此刻要劝宋哲武,只有陶蓉的话最有分量。

 谁都可以不说话,可是陶蓉作为主管作战的副参谋长,实际上甚至也可以说就是第四路军的参谋长,只不过因为萧国栋的原因,他的参谋长前才挂了一个副字。

 这个作战计划虽说是宋哲武批准的,可是计划是他主持制定的,他很了解计划的优劣。作为第四路军事实上的参谋长,发现作战计划哪里有不妥,及时纠正是他的职责。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嫉贤妒能、打击不同意见,那是参谋长的大忌,在作战上尤为如此,他必须要想办法让自己的主官接受正确的意见的。

 不过,多年的参谋长生涯,也让陶蓉很会揣摩主官的心思,他明白让宋哲武如此生气的原因。

 陶蓉略微斟酌了一会,轻声说:“宜生还让我转告司令,如果司令坚持实施现在的围歼西路苏军的作战计划,阻击中路增援苏军的任务会最为艰苦,他的三十五军愿意承担这个任务,即便战至最后一人,他傅作义也会自己顶上去。”

 陶蓉并没有直接回答宋哲武的疑问,而是先向宋哲武表明傅作义此举并无私心。他知道,只要是宋哲武认为傅作义不是仅仅为了自己着想,宋哲武的愤怒就会平息。他相信,冷静下来的宋哲武是绝对会接受正确意见的。

 果然,在得知傅作义不是为了保存实力,而是确有一些新想法,宋哲武的怒火马上平息下来。

 虽然陶蓉没说,可是宋哲武看得出,李文田和这个计划的制定者陶蓉,在态度上都倾向于傅作义的新建议。

 宋哲武仔细想一想,这个作战计划是陶蓉主持制定,陶蓉竟然不计得失愿意附和傅作义的新建议,这说明傅作义的建议有可取之处。也许傅作义有更好的办法?即便维持原定计划不变,听一听傅作义的建议也无妨。

 在梁忠甲的军部作战室里,陶蓉指着地图向宋哲武介绍起傅作义的设想。

 “傅作义认为,在鄂而浑河西岸地势平坦之处围歼西路苏军,固然有易于我军歼敌的优点。可是。鄂而浑河西岸距离中路苏军过近,中路苏军救援方便,阻援‮队部‬的任务会十分艰巨困苦。”

 “况且,即便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地点围歼八万苏军,宜生认为,没有半个月以上的时间也不可能做到。这期间担任阻援的‮队部‬,在苏军两面夹击之下,伤亡很大到不必说,能否完成阻敌任务就很难说了。很容易出现我军几十万人和苏军中西两路近三十万人混战的局面,那样,战局势必会发展成决战态势,这对我军十分不利。”

 和苏军进行决战,第四路军不会占到任何便宜,宋哲武虽然对自己的‮队部‬很有信心,可还没有到自大的地步,第四路军的实力远远没有达到苏军的水平,这一点他是有自知之明的。现在进行决战,那可是布柳赫尔最愿意见到的局面,

 陶蓉继续介绍道:“宜生以为,最关键的还是,即便我军在这样的情况下歼灭西路苏军,伤亡也会十分‮大巨‬,我军主力那时很可能会无力再战。”

 “那时,虽然歼灭八万苏军,却无法守住北蒙。在战役上实现胜利,却在战略上失败。”

 “在战役上实现胜利,却在战略上失败。”这句话给宋哲武震动很大。

 宋哲武虽然是穿越人士,可并不代表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就要比这个时代的人要強,他并不是全才,这一点他自己十分清楚。甚至在前世,他也不是一位于纸上谈兵的军事爱好者。他的军事指挥能力,仅仅来源于这个时代真正的“宋哲武”的记忆和几年来的耳濡目染及实践,还有前世众多的经典战例。

 杰出的军事才能,不仅不可能,也绝不会来源于教科书,而是要看个人的悟性和灵。比如窑工出身的徐海东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通过在大别山几年的战争实践,徐海东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往往与敌人一接火,就能判断出对手的兵力和火力情况。他在皖西葛藤山和围剿的作战时,曾以不足2000的兵力一举歼灭追来的敌军两个团。自己仅牺牲7人,伤30人,创造了100:1的惊人的战损比。

 被俘的师长柳树舂对徐海东此役的指挥佩服不已,当面问徐海东:“你是黄埔几期?”

 徐海东回答说:“我既没听过保定的课,也未入过黄埔的门,我是‘青山大学’毕业的”

 徐海东此话不假,他除了在叶任团长时,在第四军第三十四团当过几天代理排长外,所有军事指挥方面的经验,均来源于他回大别山后的游击战。是完全靠他自己超常的灵和悟性,才得来的。

 极为善战的徐海东,曾被蒋介石开出了最高赏格,悬赏25万大洋要徐海东的人头。太祖称其为“对‮国中‬有大功的人”而国民‮府政‬的蒋委员长则痛斥其为“文明一大害”这些都足以说明徐海东的分量。

 宋哲武很有自知之明,因为他有比别人多了近百年的历史积淀,在战略上,他并不输于这个时代的人杰,可在战术上他就要差得远了。高超战术的运用,那是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果断的随机应变能力的。

 在这个时代,国共两都出了很多优秀的军事家,而傅作义无疑就是其中一位。只要是出于公心,傅作义的任何建议,理应得到他的重视。

 “傅宜生的具体想法是什么?”

 宋哲武这一问,让陶蓉和李文田都不由暗暗松了一口气。对于苏军的‮烈猛‬火力,不仅没有和苏军过手的陶蓉在太原制定作战计划时无法想象得到,就是参加过満洲里大捷的李文田也没有想到,这次苏军才把真正的实力展现出来。

 満洲里之战,苏军完全没有把张学良的东北军放在眼里,军事准备并不充分。可是经过満洲里大败后,苏军上下都对中队有了新的认识,因此这次进攻北蒙的军事准备相当充分,虽然这些‮队部‬还比不上苏军在欧洲部分的精锐,可在火力和战斗力上也要超出中队一大截,完全是一副势在必得的架势。

 陶蓉在视察了北蒙战况后,也感觉到了他制定的计划有些不妥。在仔细研究了傅作义的建议后,他在心里已经完全认同了傅作义的新建议。

 陶蓉指着地图说:“宜生的建议是,放弃在鄂尔浑河西岸围歼西路苏军的计划,放西路苏军南下,把‮场战‬设在博格达山南麓”

 第五百五十八章抗战北蒙大胆的计划(四)

 第五百五十八章抗战北蒙大胆的计划(四,到网址 UmuXs.CoM
上章 1926之崛起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