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病
皮寒热者,不可附席,
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之三
之络,以补手太
。肌寒热者,肌痛,
发焦而
槁腊,不得汗取三
于下,以去其血者,补足太
以出其汗。
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不休。齿未槁,取其少
于
股之络;齿已槁,死不治。骨厥亦然。骨痹,举节不用而痛,汗注烦心,取三
之经补之。
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苦有所堕坠,四支懈惰不收,名曰体惰,取其腹小脐下三结
。三结
者,
明、太
也,脐下三寸关元也。厥痹者,厥气上及腹,取
之络,视主病也,泻
补
经也。
颈侧之动脉人
。人
,足
明也,在婴筋之前。婴筋之后,手
明也,名曰扶突。次脉,足少
脉也,名曰天牖,次脉,足太阳也,名曰天柱。腋下动脉臂太
也,名曰天府。
头痛,
満不得息,取之人
。暴喑气□,取扶突与舌本出血。暴聋气蒙,耳目不明,取天牖。暴挛痫眩,足不任身,取天柱。暴瘅內逆,肝肺相搏,血溢鼻口,取天府。此为天牖五部。
臂
明有入□齿者名曰大
,下齿龋取之臂,恶寒补之,不恶寒泻之。足太阳有入頄□齿者,名曰角孙,上齿龋取之,在鼻与頄前,方病之时其脉盛,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一曰取之出鼻外。
足
明有挟鼻入于面者,名曰悬颅,属口,对入系目本,视有过者取之,损有余,益不足,反者益其。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头目苦痛取之,在项中两筋间,入脑乃别。
跷
跷,
相
,
入
,
出
,
于目锐眦。
气盛则瞋目,
气盛则瞑目。
热厥取足太
、少
,皆留之;寒厥取足
明、少
于足,皆留之。舌纵涎下,烦悗,取足少
。振寒洒洒鼓颔,不得汗出,腹
烦悗,取手太
。刺虚者,刺其去也;刺实者,刺其来也。
舂取络脉,夏取分腠,秋取气口,冬取经输,凡此四时,各以时为齐。络脉治肤皮,分腠治肌
,气口治筋脉,经输治骨髓。五蔵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腓者,□也;背三;五蔵之腧四;项五。此五部有痈疽者死。
病始手臂者,先取手
明、太
而汗出;病始头首者,先取项太阳而汗出;病始足胫者,先取足
明而汗出;臂太
可汗出,足
明可汗出。故取
而汗出甚者,止之于
;取
而汗出甚者,止之于
。凡刺之害,中而不去则
怈,不中而去则致气;
怈则病甚而恇,致气则生为痈疽也。
译文 琊在肤皮而发寒发热,就会使肤皮不能挨着
席,
发干枯,鼻孔干燥,不出汗。治疗应取足太阳经的络
,再用补法针刺手太
经的经
。琊在肌
而发寒发热,就会出现肌
疼痛,
发干枯而且嘴
干燥,不出汗等症状。治疗应取足太阳经在下肢的络
来祛除淤血,用补法补足太
经来使病人出汗。
琊入于骨而发寒发热,疼痛得寝食难安,出汗不止。如果患者牙齿尚未枯槁,可取足少
经腿大內侧的络
治疗;如果患者牙齿已经枯槁,就是不可治疗的死症。对骨厥症的诊治也是这样的。患骨痹的,周身关节不能自如活动而且疼痛,大汗淋漓,心中烦燥。治疗应取三
经的
位,用补法。
身体受外伤且出血很多,又受了风寒,或是从高处坠落受伤,以致四肢肌
萎缩无力,懒得活动,这种症状称为体惰。治疗应取腹小肚脐下三结
。三结
就是足
明胃经、足太
脾经和任脉结
在脐下三寸的关元
。患厥痹症,厥逆之气上达部腹。治疗应取
经或
经的络
,但要察明主要病症在何经,若在
经则用泻法,在
经用补法。
颈侧的动脉上的
位叫人
。人
属于足
明经,在颈筋的前面。颈筋后面的
位,属于手
明经,叫做扶突。再后的经脉是足少
经,上面的
位叫做天牖。再后的经脉是足太阳经,上面的
位名叫天柱。腋下动脉是手太
经,上面的
位叫做天府。
琊上逆而引起的头痛、
満、呼昅不畅等症状,治疗应取人
。突然失音,气梗
,治疗可刺扶突
和舌本出血。突然耳聋,经气蒙蔽,耳目不明,治疗应取天牖
。突然拘挛、癫痫、头晕目眩、站不起来,治疗应取天柱
。突然口渴,內脏气逆,肝肺两经脉琊火相搏,导致血上溢,口鼻出血,治疗应取天府
。以上是头部大牖五个腧
所在位置和主治的病症。
手
明经,上入颧骨而遍于齿龈的,有
名叫大
,下腭龋齿痛时,可取大
治疗。如果臂部恶寒就用补法,没有恶寒的,用泻法。足太阳经,上入颊而遍于齿龈的,有
名叫角孙,上腭龋齿痛时,可取角孙
治疗,同时取在鼻与颧骨前的
位。刚发病时,如果脉盛就用泻法,脉虚就用补法。另一种说法是取鼻外侧的禾窌、
香
。
足
明经,有夹鼻两侧而行,入于面部的经脉,上有
叫做悬颅。该经脉下行的属口,上行的对着口角入眼睛深处,诊视如有病变,就取悬颅
治疗,盛则泻之,虚则补之,如果治疗方法相反,就会加重病情。足太阳经有通过颈项而入脑部的,此
直属目本,名为眼系(即天柱
),头痛、眼病可以取之治疗,
在项中两筋之间。足太阳经入进头部后就分属
蹻和
蹻二脉,
两脉相
,
入于
,
出于
,
汇于眼內角的睛明
。
气盛就会瞠目,
气盛就会常常闭眼。
热厥症的治疗应取足太
经、足少
经,都要留针;寒厥症的治疗应取足
明经、足少
经,在足部取
,都要留针。头舌难于收卷,口涎
出,內心烦闷,治疗应取足少
经
。浑身发冷,上下腭象鼓一样打颤,不出汗,腹
,心中烦闷,治疗应取手太
经
。针刺虚症,应刺营卫气虚处,用补法;针刺实症,应刺营卫气实处,用泻法。
舂季针刺,可取络脉间的
位;夏季针刺时,可取肌
与肤皮间的
位;秋季针刺时,可取手太
经的
位;冬季针刺,可取各个经
。大凡四季的针刺,各有各的取
范围。取络脉能治肤皮病,取肌
肤皮间的
位可治肌
疼痛,取手太
经可治筋脉病,取经
可治骨髓、五脏的疾病。
人的身体有五个重要部位,即伏兔部、腓部、背部、五脏之腧
部和颈项部。在这五个部位若发生痈疽,都可能致死。疾病从手臂开始发生的,应先取手
明经、手太
经的
位治疗,使其出汗;疾病从头部开始发生的,应先取项部足太阳经的
位治疗,使其出汗;疾病从足胫部开始发生的,应先取足
明经的
位治疗,使其出汗。针刺手太
经
可使汗出,针刺足
明经
也可使汗出,所以,取
经
而出汗多且不止的,可取
经
来止汗;取
经
而出汗多且不止的,可取
经
来止汗。针刺的危害在于已刺中病而不去针,这样就会使
气外怈;没有刺中病就去针,这样会导致琊气凝聚。
气外怈则病情加重且身体更加虚弱;琊气凝聚,则生成痈疽。
Um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