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七
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口,沔水一名沮水。阚駰曰:以其初出沮洳然,故曰沮水也。县亦受名焉。
导源南
,泉街水注之。水出河池县,东南
,入沮县;会于沔。沔水又东南,径沮水戍而东南
,注汉,曰沮口。所谓沔汉者也。《尚书》曰:。冢导漾,东
为汉。《山海经》所谓汉出鲋嵎山也。东北
,得献水口。庾仲雍云:是水南至关城,合西汉水。汉水又东北,合沮口,同为汉水之源也。故如淳曰:此方人谓汉水为沔水。孔安国曰:漾水东
为沔,盖与沔合也。至汉中为汉水,是互相通称矣。沔水又东径白马戍南、浕水入焉。水北发武都氏中,南径张鲁城东。鲁,沛国张陵孙。陵学道于蜀鹤鸣山,传业衡,衡传于鲁。鲁至,行宽惠,百姓亲附,烘道之费,米限五斗,故世号五斗米道。初平中,刘焉以鲁为督义司马,住汉中,断绝谷道,用远城治,因即崤岭,周回五里,东临濬谷,杳然百寻。西北二面,连峰接崖,莫究其极。从南为盘道,登陟二里有余。浕水又南径张鲁治东,水西山上,有张天师堂,于今民事之。庾仲雍谓山为白马
,堂为张鲁治。东对白马城,一名
平关。浕水南
入沔,谓之浕口。其城西带浕水,南面沔川,城侧二水之
,故亦曰浕口城矣。沔水又东径武侯垒南,诸葛武侯所居也,南枕沔水。水南有亮垒,背山向水,中有小城,回隔难解。沔水又东,径沔
县故城南。城,旧言汉祖在汉中,萧何所筑也。汉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并刘璋,北定汉中,始立坛,即汉中王位于此。其城南临汉水,北带通逵,南面崩水三分之一,观其遗略,厥状时传。南对定军山,曹公南征汉中,张鲁降,乃命夏侯渊等守之。刘备自
平关南渡沔水,遂斩渊首,保有汉中,诸葛亮之死也,遗令葬于其山,因即地势,不起坟垄,惟深松茂柏,攒蔚川
,莫知墓茔所在。山东名高平,是亮宿营处,有亮庙。亮薨,百姓野祭。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共表云:臣闻周人思召伯之德,甘棠为之不伐。越王怀范蠡之功,铸金以存其像。亮德轨遐迩,勋盖来世,王室之不坏,实赖斯人。而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追述在昔者也。今若尽顺民心,则黩而无典,建之京师,又
宗庙,此圣怀所以惟疑也。臣谓宜近其墓,立之沔
,断其私祀,以崇正礼。始听立祀,斯庙盖所启置也。钟士季征蜀,枉驾设祠茔东,即八阵图也。遗基略在,崩褫难识。沔水又东径西乐城北。城在山上,周三十里,甚险固。城侧有谷,谓之容裘谷。道通益州,山多群獠,诸葛亮筑以防遏。梁州刺史杨亮以即险之固,保而居之,力苻坚所败。后刺史姜守、潘猛,亦相仍守此城。城东容裘,溪水注之,俗谓之洛水也。水南导巴岭山,东北
。水左有故城,凭山即险,四面阻绝。昔先主遣黄忠据之,以拒曹公。溪水又北径西乐城东,而北
注于汉。汉水又左得度口水,出
平北山。水有二源,一曰清检,出佳鳠;一曰浊检,出好鲋,常以二月八月取之,美珍常味。度水南径
平县故城东,又南径沔
县故城东,西南
,注于汉水。汉水又东,右会温泉水口。水发山北平地,方数十步,泉源沸涌,冬夏汤汤,望之则白气浩然,言能瘥百病云。洗浴者,皆有硫黄气,赴集者常有百数。池水通注汉水。汉水又东,黄沙水左注之。水北出远山,山谷邃险,人迹罕
,溪曰五丈溪。水侧有黄沙屯,诸葛亮所开也。其水南注汉水。南有女郎山,山上有女郎冢。远望山坟,嵬嵬状高,及即其所,裁有坟形。山上直路下出,不生草木,世人谓之女郎道。下有女郎庙及捣衣石,言张鲁女也。有小水北
入汉,谓之女郎水。汉水又东合褒水,水西北出衙岭山,东南径大石门,历故栈道下谷,俗谓千梁无柱也。诸葛亮《与兄瑾书》云:前赵子尤退军,烧坏赤崖以北阁道,缘谷百余里,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柱于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穷极不可強也。又云:顷大水暴出,赤崖以南桥阁悉坏,时赵子龙与邓伯苗,一戍赤崖屯田,一戍赤崖口,但得缘崖,与伯苗相闻而已。后诸葛亮死于五丈原,魏延先退而焚之,谓是道也。自后按旧修路者,悉无复水中柱,径涉者,浮梁振动,无不遥心眩目也。褒水又东南径三
城,城在三水之会故也。一水北出长安,一水西北出仇池,一水东北出太白山,是城之所以取名矣。褒水又东南,得丙水口,水上承丙
,
出嘉鱼,常以三月出,十月入地,
口广五六尺,去平地七八尺,有泉悬注,鱼自
下透入水,
口向丙,故曰丙
。下注褒水,故左思称嘉鱼出于丙
,良木攒于褒谷矣。褒水又东南历小石门。门穿山通道,六丈有余。刻石言:汉明帝永平中,司隶校尉犍为杨厥之所开,逮桓帝建和二年,汉中太守同郡王升,嘉厥开凿之功,琢石颂德。以为石牛道。来敏《本蜀论》云:秦惠王
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负力,令五丁引之成道。秦使张仪、司马错寻路灭蜀,因曰石牛道,厥盖因而广之矣。《蜀都赋》曰:阻以石门,其斯之谓也。门在汉中之西,褒中之北。褒水又东南历褒口,即褒谷之南口也。北口曰斜,所谓北出褒斜。褒水又南径褒县故城东,褒中县也。本褒国矣,汉昭帝元凤六年置。褒水又南
,入于汉。汉水又东径万石城下。城在高原上,原高十余丈,四面临平,形若覆瓮。水南遏水为阻,西北并带汉水,其城宿是
杂聚居,故世亦谓之
杂城。汉水又东径汉庙堆下。昔汉女所游,侧水为钓台,后人立庙于台上。世人睹其颓基崇广,因谓之汉庙堆。传呼乖实,又名之为汉武堆,非也。
东过南郑县南,县,故褒之附庸也。周显王之世,蜀有褒汉之地。至六国,楚人兼之。
怀王衰弱,秦略取焉。周赧王二年,秦惠王置汉中郡,因水名也。《耆旧传》云:南郑之号,始于郑桓公。桓公死于大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为称,即汉中郡治也。汉高祖入秦,项羽封为汉王。萧何曰:天汉美名也。遂都南郑。大城周四十二里,城內有小城,南凭津
,北结环雉,金墉漆井,皆汉所修筑。地沃川险,魏武方之
肋,曰:释骐骥而不乘焉,皇皇而更求。遂留杜子绪镇南郑而还。晋咸康中,梁州刺史司马勋,断小城东面三分之一以为梁州,汉中郡南郑县治也。自齐、宋、魏咸相仍焉。水南,即汉
城也,相承言吕后所居也。有廉水出巴岭山,北
径廉川,故水得其名矣。廉水又北住汉水。汉水右合池水,水出旱山。山下有祠,列石十二,不辨其由,盖社主之
,百姓四时祈祷焉。俗谓之獠子水,夹溉诸田,散
左注汉水。汉水又东,得长柳渡。长柳,村名也。汉太尉李固墓,碑铭尚存,文字剥落,不可复识。汉水又东径胡城南。义熙十五年,城上有密云细雨,五
昭彰,人相与谓之庆云休符。当出晓而云霁,乃觉城崩,半许沦水,出铜钟十二枚。刺史索邈奉送洛
,归之宋公府。南对扁鹊城,当是越人旧所径涉,故邑
其名耳。汉水出于二城之间,右会磐余水。水出南山巴岭上,泉
两分,飞清派注,南入蜀水,北注汉津,谓之磐余口。庾仲雍曰:磐余去胡城二十里。汉水又左会文水,水即门水也,出胡城北山石
中。长老云:杜
有仙人宮,石
宮之前门,故号其川为门川,水为门水。东南
,径胡城北。三城奇对,隔谷罗布,深沟固垒,高台相距。门水右注汉水,谓之高桥溪口。汉水又东,黑水注之。水出北山,南
入汉。庾仲雍曰:黑水去高桥三十里。诸葛亮笺云:朝发南郑,暮宿黑水,四五十里。指谓是水也,道则百里也。
又东过成固县南,又东过魏兴安
县南,涔水出自旱山,北注之。
常璩《华
国志》曰:蜀以成因为乐城县也。安
县故隶汉中,魏分汉中,立魏兴郡,安
隶焉。涔水出西南而东北人汉。左谷水出西北,即婿水也。北发听山,山下有
水,
水东南
,历平川中,谓之婿乡,水口婿水。川有唐公祠。唐君字公房,成固人也。学道得仙,入云台山,合丹服之,白曰升天、
鸣天上,狗吠云中,惟以鼠恶,留之。鼠乃感激,以月晦曰,吐肠胃更生,故时人谓之唐鼠也。公房升仙之曰,婿行未还,不获同阶云路,约以此川为居,言无繁霜蛟虎之患,其俗以为信然。因号为婿乡,故水亦即名焉。百姓为之立庙于其处也,刊石立碑,表述灵异。婿水南历婿乡溪,出山东南
,径通关势南。山高百余丈,上有匈奴城,方五里,濬堑三重,高祖北定三秦,萧何守汉中,
修北道通关中,故名为通关势。婿水又东径七女冢。冢夹水罗布,如七星,高十余丈,周回数亩。元嘉六年,大水破坟,坟崩,出铜不可称计。得一砖,刻云:项氏伯无子,七女造墩。世人疑是项伯冢。水北有七女池,池东有明月池,状如偃月,皆相通注,谓之张良渠,盖良所开也。婿水径樊哙台南,台高五六丈,上容百许人。又东南径大成固北。城乘高势,北临婿水,水北有韩信台,高十余丈,上容百许人。相传高祖斋七曰,置台设九宾礼,以礼拜信也。婿水东回南转,又径其城东,而南入汉水,谓之三水口也。汉水又东会益口,水出北山益谷,东南
,注于汉水。汉水又东至城南,与洛谷水合。水北出洛谷,谷北通长安,其水南
,右则水注之。水发西溪,东南
,合为一水,
南出,际其城西,南注汉水。汉水又东径小成固南。州治大成固,移县北,故曰小成固。城北百二十里,有兴势坂,诸葛亮出洛谷,戍兴势,置烽火楼处。通照汉水,东历上涛,而径于龙下,盖伏石惊湍,
屯
怒,故有上下二涛之名。龙下,地名也。有丘郭坟墟,旧谓此馆为龙下亭。自白马迄此,则平川夹势,水丰壤沃,利方三蜀矣。度此溯洄从汉,为山行之始。汉水又东径石门滩,山峡也,东会西水,水北出秦岭西谷,南历重山。与寒泉合。水东出寒泉岭,泉涌山顶,望之
横似若瀑布,颓波
石,散若雨洒,势同厌原风雨之池。其水西
入于西水。西水又南注汉,谓之西口。汉水又东径妫虚滩。《世本》曰:舜居妫汭,在汉中西城县,或言妫墟在西北,舜所居也。或作姚虚,故后或姓姚,或姓妫,妫姚之异,是妄未知所从。余按应劭之言,是地于西城为西北也。汉水又东径猴径滩,山多猴猿,好乘危缀饮,故滩受斯名焉。汉水又东径小大黄金南。山有黄金峭,水北对黄金谷,有黄金戍,傍山依峭,险折七里。氏掠汉中,阻此为戍,与铁城相对,一城在山上,容百余人,一城在山下,可置百许人,言其险峻,故以金铁制名矣。昔杨难当令魏兴太守薛健据黄金,姜宝据铁城。宋遣秦州刺史萧思话西讨,话令
平太守萧垣攻拔之,贼退酉水矣。汉水又东,合蘧蒢溪口。水北出就谷,在长安西南,其水南
,径巴溪戍西,又南径
都坂东。坂自上及下盘折十九曲,西连寒泉岭。《汉中记》曰:自西城涉黄金峭、寒泉岭、
都坂,峻崿百重,绝壁万寻,既造其峰,谓已逾崧岱,复瞻前岭,又倍过之。言陟羊肠,超烟云之际,顾看向途,杳然有不测之险。山丰野牛野羊,腾岩越岭,驰走若飞,触突树木,十围皆倒,山殚民阻,地穷坎势矣。其水南历蘧蒢溪,谓之蘧蒢水,而南
注于汉,谓之蒢口。汉水又东,右会洋水,川
漫阔,广几里许。洋水导源巴山,东北
,径平
城。《汉中记》曰:本西乡县治也。自成固南入三百八十里,距南郑四百八十里。洋川者,汉戚夫人之所生处也。高祖得而宠之,夫人思慕本乡,追求洋川米,帝为驿致长安。蠲复其乡,更名曰县,故又目其地为祥川,用表夫人载诞之休祥也。城即定远矣。汉顺帝永光七年,封班超以汉中郡南郑县之西乡为定远侯,即此也。洋水又东,北
入汉。谓之城
水口也。汉水又东历敖头。旧立仓储之所,傍山通道,水陆险凑。魏兴安康县治,有戍统领
杂。汉水又东合直水,水北出子午谷岩岭下。又南枝分,东注旬水,又南径蓰阁下,山上有戍,置于崇
之上,下临深渊。张子房烧绝栈阁,示无还也。又东南历直谷,径直城西,而南
注汉。汉水又东径直城南,又东径千渡,而至虾蟆頧,历汉
口,而届于彭溪龙灶矣,并溪涧滩碛之名也。汉水又东,径晋昌郡之宁都县南,县治松溪口。又东径魏兴郡广城县,县治王谷。谷道南出巴獠,有盐井,食之令人瘿疾。汉水又东径鱼脯谷口,旧西城、广城二县。指此谷而分界也。
又东过西城县南。
汉水又东径鳖池南鲸滩,鲸,大也。《蜀都赋》曰:
汉汤汤,惊
雷奔,望之天回,即之云昏者也。汉水又东径岚谷北口,嶂远溪深,涧峡险邃,气萧萧以瑟瑟,风而飕飕,故川谷擅其目矣。汉水又东,右得大势,势阻急溪,故亦曰急势也。依山为城,城周二里,在峻山上,梁州督护吉挹所治,苻坚遣偏军韦钟伐挹,挹固守二年不能下,无援遂陷。汉水右对月谷口,山有坂月川于中,黄壤沃衍,而桑麻列植,佳饶水田,故孟达与诸葛亮书,善其川土沃美也。汉水又东径西城县故城南。《地理志》:汉中郡之属县也。汉未,为西城郡。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以申仪为西城太守,仪据郡降魏,魏文帝改为魏兴郡,治故西城县之故城也。氏略汉川梁州,移治于此城。內有舜祠、汉高帝庙,置民九户,岁时奉祠焉。汉水又东为鱣湍,洪波渀
,漰
云颓。古耆旧言,有鱣鱼奋鳍溯
,望涛直上,至此则暴鳃失济,故因名湍矣。汉水又东合旬水,水北出旬山,东南
,径平
戍下,与直水枝分东注,径平
戍,入旬水,旬水又东南径旬
县,与柞水合。水西出柞溪,南
径重岩堡西,屈而东
,径其堡南,东南注于旬水。旬水又东南径旬
县南。县北山有悬书崖,高五十丈,刻石作字,人不能上,不知所道。山下有石坛,上有马迹五所,名曰马迹山。旬水东南注汉,谓之旬口。汉水又东径木兰寨南,右岸有城,名伎陵城,周回数里,左岸垒石数十行,重垒数十里,中谓是处为木兰寨,云:吴朝遣军救盂达于此矣。汉水又东,左得育溪,兴晋、旬
二县分界于是谷。汉水又东合甲水口,水出秦岭山,东南
,径金井城南,又东径上庸郡北,与关祔水合。水出上洛
亭县北青泥西山,南径
亭聚西,俗谓之平
水。南合丰乡川水,水出弘农丰乡东山,西南
径丰乡故城南。京相璠曰:南乡淅县,有故酆乡,《舂秋》所谓丰浙也。于《地理志》属弘农,今属南乡。又西南合关淅水。关祔水又南入上津,注甲水。甲水又东南径魏兴郡之兴晋县南,晋武帝太康中立。甲水又东,右入汉水。汉水又东为龙渊,渊上有胡鼻山,石类胡人鼻故也,下临龙井渚,渊深数丈。汉水又东径魏兴郡之锡县故城北,为白石滩。县故《舂秋》之锡
地也,故属汉中,王莽之锡治也。具有锡义山,方圆百里,形如城,四面有门,上有石坛,长数十丈,世传列仙所居,今有道士被发饵术,恒数十人。山高谷深,多生薇蘅草,其草有风不偃,无风独摇。汉水又东径长利谷南,入谷有长利故城,旧县也。汉水又东历姚方,盖舜后枝居是处,故地留姚称也。
译文 沔水发源于武都郡沮县的东狼谷中,
沔水又名沮水。阐驰说:因为此水初发源处是一片
媲的洼地(沮枷),因而称为沮水,县也跟着叫沮县。发源后往南
,泉街水注入。泉街水发源于河池县,往东南
入沮县,一与沔水汇合。污水又往东南
经沮水戍,又往东南注入汉水,汇
处叫沮口,这就是所谓河汉。《 尚书》 说:漾水发源于蟠家山,东
称汉水。《 山海经》 说:汉水发源于鳅瞩山。往东北
有献水口。皮仲雍说:此水南
至关城与西汉水汇合。汉水又往东北
,汇合沮口,这都是汉水的上源。因此如淳说:这一带地方的人称汉水为沔水。孔安国说:漾水东
称为沔水,是因为它与沔水汇合。
到汉中又称汉水,水名可互相通用。沔水又向东
经白马戍南面,洱水注入。烬水发源于北面的武都氏中,向南
经张鲁城东面。张鲁,是沛国张陵的孙子,张陵曾在蜀郡鹤鸣山学道,把他的道术传给张衡,张衡又传给张鲁。张鲁到了这里,待人仁厚,四方百姓都来归附他,学道所供给的费用,以五斗米为限,所以称为五斗米道。初平年间(190 一193 ) ,刘焉封张鲁为督义司马。张鲁深居汉中,断绝了阁道,靠近峭岭修建城邑,周围五里,东边频临深谷,谷深百丈,西北两面都是连绵的山峰和崖壁,无穷无尽地伸展向远方;往南是盘旋的山径,上登约二里有余。洱水又往南
经张鲁治东面,烬水西边的山上有个张天师堂,至今百姓仍在信奉。庚仲雍称此山为白马
,称此堂为张鲁治,东边面对白马城,又名
平关。烬水往南
,注入酒水,汇
处叫洱曰。此城西边环绕着烬水,南边面临污川,城旁两水
汇,因而又称为烬口城。酒水又往东
经武侯垒南面,这是昔曰诸葛武侯屯驻过的地方,南临酒水,南岸有诸葛亮昔曰的营垒,背山面水,其中有个小城,有山川纤回阻隔,很难到达。酒水又往东
经两
县老城南面,按老的说法,这座城是汉高祖在汉中时萧何修筑的。汉建安二十四年( 219 ) ,刘备兼并了刘璋,北定汉中,开始设立祭坛,在此登上汉中王之位。此城南面靠近汉水,北面是通衡大道,南面靠水岸一边,至今已崩塌了三分之一。就从这留下来的部分来看,此城当时的风貌大体上还看得出来。此城南面正对定军山。曹
南征汉中时,张鲁投降,于是命令夏侯渊守城。刘备从
平关向南渡过沔水,杀了夏侯渊,占有了汉中。诸葛亮死后,遗嘱把他葬在定军山上,安葬时依山形地势,而不高筑坟垄,现在那里唯有一片翁鬓的松柏,一丛丛的浓荫布満山野,而他的坟墓却不知究竟在何处。山的东面叫高平,是当年诸葛亮宿营的地点,建有诸葛亮庙。诸葛亮死后,百姓在野外致祭。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共同上表说:我们听说周朝人思念召伯的恩德,就不砍伐那棵他曾在下面休息过的甘棠树;越王为了怀念范氢的功绩,铸了一尊金像纪念他。诸葛亮的德行可以作为天下的典范,功勋空前绝后,今天王室之所以能不衰败下去,靠的全是他。而今让百姓在街巷里祭奠,戎夷在野外祭祀,这不是纪念他的德行和功勋,追思他节
的办法。今天若要完全顺从民心,那么就会
于
滥而违反典章制度;如将祠庙建于京城,又势必侵
宗庙,这正是圣上心里犹疑不定的原因。我们以为最好是在墓地近旁,就在河
立祠,这样就可以断绝民间的私祭,尊重正规的礼仪。这座祠庙就是在习隆、向充启奏后修建的。钟士季征伐蜀国时,曾亲自来此祭祀。坟地东面,就是诸葛亮摆八阵图的地方,遗址还在,但崩塌荒废,很难辨认了。酒水又往东
经西乐城北面。城在山上,周围三十里,十分险要坚固,城侧有个山谷,叫客裘谷,有道路通益州。山上有很多
人居住着,诸葛亮修筑此城以防他们
扰。梁州刺史杨亮,凭借这天险和坚固的城防,想要守城安居,却被符坚攻破。后任刺史姜守、潘猛也相继守卫此城。城的东面,容裘溪水注入污水,这条水俗称洛水,发源于南方的巴岭山,向东北
,水的左面有一座老城,利用山势险处而建,四面阻绝。昔曰先主派遣黄忠据守于此,以抗拒曹公。溪水又向北
经西乐城东面,向北注入汉水。汉水在左边
到度口。度水发源于
平北山,有两个源头:一条叫清检,出产鲜美的鳃鱼;另一条叫浊检,出产顶瓜瓜的螂鱼。通常在二月、八月钓捕,能尝到这些水产的美味。度水往西南
经
平县老城东面,又往南
经酒
县老城东面,然后往西南
,注入汉水。汉水继续东
,右边
汇合温泉水口。此口的水发源于山北的平地,那里有个方圆数十步的温泉,泉源腾涌如沸,冬夏都是滔滔滚滚,看上去一片水汽弥漫,据说能治百病。人们浴沐后,身上都留有硫磺气味,赶去浴沐的常有上百的人。池水
注入汉水。汉水又往东
,黄沙水从左边注入。此水发源于北方的远山,那里山谷深幽险阻,人迹罕至。有溪叫五丈溪,水边有个黄沙屯,是诸葛亮所开。溪水南
注入汉水。汉水南面有座女郎山,山上有座女郎墓,远远望那山坟,只见巍峨高起的样子,走近那地方,才显出坟墓的形状。山上有一条直路通往山下,不长草木,民间称为女郎道。山下有女郎庙和祷衣石,据说这位女郎就是张鲁的女儿,有一条小溪涧往北沐入汉水,”峨女郎水。汉水又往东
,汇合了褒水。褒水发源于西北面的衙岭山,往东南
经大石门,
过旧时的栈道下谷,俗称千梁无柱。诸葛亮《 与兄瑾书》 说:先前赵子龙退兵时,烧坏了赤崖以北沿着山谷周围的阁道百余里,阁梁一头通入山中,另一头在水中立柱。现在山水大而急,已无法立柱,困难已到了极点,不能勉強了。又说:近时山洪暴发,赤崖以南的桥梁阁道全都冲毁了,当时赵子龙与邓伯苗,一个在赤崖驻防屯田,一个驻于赤崖口,双方只能沿崖互相呼叫,还能听到而已。后来诸葛亮死于五丈原,魏延首先撤退,焚了栈道,就指这条栈道。自此以后,那些按照旧道修路的人,都不再在水中立柱了。过往行人在摇摇晃晃的浮桥上经过,无不提心吊胆,头晕目眩。褒水又向东南
经三
城,因为此城坐落在三条水的汇合处,所以得名。这三条水,一条发源于北方的长安,一条发源于西北方的仇池,一条发源于东北方的太白山。城名就是因此而来的。褒水又向东南
,有丙水口。丙水上源承接丙
,
中出产嘉鱼,通常在三月出
,十月入
。
口宽五六尺,离平地七八尺。有一条泉水从上而下注入,鱼从
下钻进来,游入这条水中。
口向南,丙属南,因而叫丙
,
水向下注入褒水。所以左思说:嘉鱼出于丙
,良木集于褒谷。褒水又往东南
经小石门,石门凿山开出通路,长六丈有余,门口刻着:汉明帝永平年间(58 一75 ) ,司隶校尉键为杨厥所开。到了桓帝建和二年(148 ) ,杨厥的同郡老乡、汉中太守王升为了表彰他开凿通道之功,刻石颂扬他的功绩,这条路就是石牛道。来敏《 本蜀论》 说:秦惠王想攻打蜀国,但不知路怎么走,于是做了五头石牛,把黄金放在尾巴下,扬言说石牛能拉出金子。蜀王命令五位壮士凭力气一路将石牛拖到蜀国。秦国派遣张仪、司马错循路尾随灭了蜀国,因而把这条路称石牛道。这条路大概就是把石牛道拓宽而成的。《 蜀都赋》 说:为石门所阻,就指这地方。石门在汉中之西,褒中之北。褒水又往东南
经褒口,就是褒谷南面的山口。北面的山口叫斜谷,所谓北出褒斜,就指这地方。褒水又往南
经褒县老城东面,就是褒中县,过去原是褒国。褒中县于汉昭帝元凤六年(前75 年)设置。褒水又往南
,注入汉水。汉水又往东
经万石城下,城在高原上,高原高十余丈,四周邻接平原,形状好像倒置的瓮。南面有水阻隔,西北两边都濒临汉水。此城向来是
民杂户所居的地方,因此人们又称为
杂城。,汉水又往东
经汉庙堆下,是过去汉女游过的地方。水旁有个钓台,后人在台上建庙,人们见那塌倒的庙基又高又大,就称它为汉庙堆。以后因讹传,又叫汉武堆,其实是错误的。
往东
过南郑县南,南郑县是从前褒国的附庸。周显王时,蜀国据有褒汉之地,到六国时,楚国兼并了褒汉。楚怀王时国力衰弱,褒就被秦夺取了。周掇王二年(前313 ) ,秦惠王在此设置汉中郡,是根据汉水来命名的。据老人相传:南郑这名称,始于郑桓公。桓公被犬戎所杀,他的百姓向南逃奔,因此称为南郑。南郑也是汉中郡的治所。汉高祖入秦后,项羽封他为汉王,萧何说:天汉,是美好的名称。于是就建都于南郑。南郑大城周围四十二里,城內有个小城,南面临水,北面围筑城墙难谍,坚固的城墙和深井,都是汉时修建的。‘汉中土地肥沃,江
险恶,魏武把它比作
肋。他说:抛下了良马不去骑,还匆匆忙忙去另找什么呢?于是留下杜子绪镇守南郑,自己就回去了。晋咸康年间(335 一342 ) ,梁州刺史司马勋把小城东面三分之一隔断,作为梁州汉中郡南郑县的治所,自此以后,宋、齐、魏都照此相承下来。汉水南面就是汉
城,相传吕后居住在这里。有一条廉水,发源于巴岭山,往北
经廉川,所以就得了廉水之名。廉水又往北注入汉水。汉水在右面汇合了池水。池水发源于旱山,山下有祠,罗列着十二座石雕,也不知道它们的来历,大概是社神之类,老百姓四时都到这里来祈祷。池水俗称
子水,灌溉着两岸田地,下游散
从左面注入汉水。汉水又往东
经长柳渡,长柳是村名。这里有汉朝太尉李固墓,碑铭还在,但文字剥落,不能辨认了。汉水又往东
经胡城南,义熙十三年(417 ) ,胡城上空布満密云,细雨绵绵,现出明亮耀眼的五彩灵光。人们相互谈论,说这是祥云,是吉兆,天明云散以后,只觉城崩地陷,半个城已沉没在水中了。崩陷处出现铜钟十二口,刺史索邀将钟送到洛
,为宋公府所有。胡城南与扁鹊城相望。扁鹊从前一定来过这里,所以这座城就以他的名字
传下来了。汉水从两城之间
出,在右面汇合了磐余水。磐余水发源于南山巴岭上,分作两条,清泉带着晶莹的
花飞
,向南的一条注入蜀水,向北的一条
注汉水,分
处叫作磐余口。庚仲雍说:磐余距胡城二十里。汉水又在左面汇合了文水,文水就是门水,发源于胡城北山的石
中。老人说:杜
有仙人宮,宮的门前有石
,所以称那里的平川为门川,
水为门水。门水往东南
经胡城北面,那一带有三座城隔着山谷分布着,都有很深的护城河和坚固的城墙,高台相望,形成鼎立之势。门水向右注入汉水,汇
处称高桥溪口。汉水又往东
,黑水注入,黑水发源于北山,南
注入汉水。庚仲雍说:黑水离高桥三十里。诸葛亮《 笺》 说:早晨从南郑出发,晚上到黑水投宿,水路约四五十里,指的就是这条水;陆路则有百里。
又往东
过成固县南面,又往东
过魏兴郡安
县南面,滓水发源于旱山,北
注人。
常据《 华
国志》 说:蜀国以成固为乐城县。安
县从前隶属于汉中,魏把汉中的土地分出来,设置了魏兴郡,安
县隶属于魏兴。浑水发源于西南,往东北注入汉水。左谷水从西北
来,就是婿水,婿水发源于北方的听山,山下有
水,
水往东南
经平原中部,那地方叫婿乡,水就称婿水了。平原中有个唐公祠,唐君字公房,是成固人,得道成仙,入进云台山,炼丹服食,白曰升天。跟着他上天的
在天上啼,狗在云中吠,只有老鼠因为可恶,被留在地上,老鼠愤恨极了,在月光晦暗的夜晚,气得把肠胃都吐了出来,但随后又会生出新的肠胃,所以当时人们称为唐鼠。唐公房升仙那天,他女婿远行尚未回来,不能一同登上云头,来往于天上,相约在这片平原居住,说是无须担心老是降霜和蛟龙老虎之害。当地百姓以为确实如此。因而称这地方为婿乡,把水也称为婿水了。后来百姓又在此处为唐公房建庙,刻石立碑,表述灵异的事迹。婿水往南
经婿乡溪,出山后往东南
经通关势南面。通关势山高百余丈,山上有一座匈奴城,周围五里,环城有三道深沟。汉高祖北定三秦后,萧何据守汉中,他想往北修一条通往关中的道路,因而名为通关势。婿水又往东
经七女墓,七座坟墓散布于婿水两岸,罗列有如七星。墓高十余丈,墓地周围数亩。元嘉六年(429 ) ,洪水冲破了坟墓,坟中取出的铜不计其数,还发现一块砖,上面刻着:项氏伯无子,七女造棺榔等字,当时人们猜测这是项伯的坟墓。婿水北面有个七女池,池东有个明月池,形状仿佛半弦月,水
都可相通,通水渠道称张良渠,是张良所凿的。婿水又
经樊啥台南,台高五六丈,台上能容纳百余人。婿水又往东南
经大成固北面,此城地势很高,北临婿水。婿水北面有个韩信台,高十余丈,顶上能容纳百余人,相传汉高祖斋戒七曰,在这里置坛设九宾礼,隆重地任命韩信为大将军。婿水向东弯,向南转,又
经大成固城东,然后向南注入汉水,汇
处叫三水口。汉水又东
与益口水汇合。益口水发源于北山益谷,往东南
注入汉水。汉水又往东
到浇城南面,与洛谷水汇合。洛谷水发源于北方的洛谷,洛谷北边通长安,水往南
,右面有境水注人。境水发源于西溪,往东南
,与洛谷水汇合后成为
,往南
过境城西边,往南注入汉水。汉水又往东
经小成固南,州治是大城固,以后把县治移到这里,因称小成固城。小成固城以北一百二十里,有个地方叫兴势坂。诸葛亮率兵出洛谷,在兴势驻军防守,置烽火楼,点燃烽火处,把汉水照得一片通明。汉水又往东
经上涛,又
经龙下,这一段溪中多
石,水
湍急,惊涛怒吼,因此有上涛、下涛的名称。龙下是地名,那里有许多坟墓,从前称此处的馆舍为龙下亭。从白马到此地,汉水两岸平川,水源丰富,土地肥沃,三蜀受益。过了这里,从汉水逆
而上,就开始走山路了。汉水又往东
经石门滩 是一条山峡,东
与酉水汇合。酉水发源于秦岭酉谷,往南
经重山与寒泉汇合。寒泉发源于东面的寒泉岭,源头的泉水在山顶上噴涌而出,望去相互
错,仿佛瀑布一样,水
急泻而下,冲
岩石,水花飞溅,像雨点似的纷纷洒下,此种情景十分类似厌原的风雨之池。水往西
,注入酉水。酉水又往南
注入汉水,汇
处称为酉口。汉水又往东
经劝墟滩,《 世本》 说:舜居住在劝呐,在汉中西城县。有人说:妨墟在西北,是舜居住的地方,也称姚墟,因此舜的后代有姓姚的,也有姓劝的,劝、姚二姓不同,不知究竟应当依哪一个才对。我查考了应劭的有关说法,劝墟是在西城的西北面。汉水又往东
经猴径滩。这里山上有许多猿猴,它们喜欢从险处下来饮水,溪滩就因此而得名。汉水又往东
经小黄金和大黄金南面,山上有个黄金峭,与水北的黄金谷隔江相望,那里有个黄金戍,背倚山边的峭壁,凭险曲折长达七里。因氏族攻掠汉中,所以在此据险驻防,建立堡垒,与铁城相对。一城建在山上,可容百余人,一城筑在山下,能安顿百来人。因为地势险峻,所以用金、铁命名。从前杨难当命令魏兴太守薛健据守黄金戍,姜宝据守铁城,宋派遣秦州刺史萧思话西征,萧思话命令
平太守萧垣攻克两城,敌兵退到酉水。汉水又往东
,与蓬藤溪口汇合。蓬藤水发源于北方的就谷,谷在长安西南。水往南
经巴溪戍西面,又往南
经
都坂东面。此处山坡从上到下东盘西转,共有十九道弯,西面连接寒泉岭。《 汉中记》 说:从西城翻越黄金峭、寒泉岭、
都坂,高山峻岭,层层叠叠,绝壁万丈,攀上一座山峰,以为已经翻过裕山、泰山那样的高峰了,可是抬头再看前面的山岭,都比过来的山还要加倍高峻。攀登在山间的羊肠小道之间,置身于缥缈的云雾之上,回头瞻望走过来的路,
蒙深杳,到处隐伏着不可测的凶险。山上有很多野牛、野羊,翻崖越岭,奔跑如飞,那些巨兽一撞到树木,周长二三尺的树也会被撞倒。山势的险峻,地形的起伏,真到了极点。水往南
经蓬藤溪,称为蓬藤水,往南
注入汉水,汇
处称为藤口。汉水又往东
,在右面与洋水汇合,这里河面宽阔,约有几里。洋水源出巴山,向东北
经平
城。《 汉中记》 说:平
城原是西乡县的治所,从成固南行是三百八十里,距南郑四百八十里。洋川是汉朝戚夫人的诞生地。汉高祖得了她,对她十分宠爱。戚夫人思念家乡,想吃洋川米,汉高祖特设释站,从洋川到长安。并免除当地的赋税和摇役,改名为县。为了纪念戚夫人诞生这件祥瑞的喜事,于是把那地方改名为祥川。此城就是定远城。汉和帝永元七年伪5 )封班超为定远侯,把汉中郡南郑县的西乡封给他,就是这地方。洋水又往东北
,注入汉水,汇
处称为城
水口。汉水又往东
经敖头,从前这是建立过粮仓的地方,敖头的路沿山而过,是水陆交通枢纽,魏兴郡安康县的治所就在这里。建有驻防堡垒,管理
民杂户。汉水又往东
与直水汇合。直水发源于北面的子午谷岩岭下,往南
分出一条支流,往东注入旬水;又往南
经褪阁下,有一座边防城堡,筑在高高的山头上,下临深渊。张子房把山上的栈道全部烧毁,以表示决不后退的决心。直水又往南
经直谷,经过直城西,而后南
注入汉水。汉水又往东
经直城南,又往东
经千渡到虾蟆颇,
过汉
、抚口直到彭溪、龙灶,这两处都是溪涧沙滩名。汉水又往东
经晋昌郡的宁都县南面,县治在松溪口。又往东
经魏兴郡广城县,县治在王谷。谷道向南通巴
,那里有盐井,吃了会使人患咽喉病。汉水又往东
经鱼脯谷口,从前西城、广城两县从此谷为分界。
文往东
过西城县南面。
汉水又往东
经鳖池南面的鲸滩。鲸,是大的意思。《 蜀都赋》 说。奔
不息的汉水
涛滚滚,发出惊雷似的轰鸣,远望水天相连,无边无际;近观云雾迷茫,昏昏嚎檬。东
经岚谷北口,这一带重峦叠嶂,溪涧幽深,断崖峡谷,深沓险峻;山风溅赡,山岚缭绕,所以峡谷得了这个名字。汉水又往东
,右岸有大势,因有急
阻隔,所以又称为急势。这里依山筑了一座小城,周围二里,属梁州督护吉握所管辖。符坚派遣偏军韦钟进攻吉抱,吉抱坚守了二年,攻不下来;最后由于没有援军,才被攻陷。汉水右面正对月谷口,山里有个坂月川,这片黄土川原,肥沃而平坦,水田很多,到处种満桑麻。所以孟达《 与诸葛亮书》 里,赞美这片平川土壤的肥美。汉水又往东
经西城县旧城南,《 地理志》 说:西城是汉中郡的肩县。汉末则是西城郡。建安二十四年(219 ) ,刘备任命申仪为西城太守,后来申仪据有该郡投降了魏国,魏文帝把它改为魏兴郡,郡治在西城县旧城。氏族攻略汉川时,梁州把治所移到这里。城內有舜祠、汉高帝庙,安排了九户百姓,每年按时祭祀。汉水又东
,就到擅湍,急
奔腾,水
滔天。古时老人们传说,有一条鲍鱼
着
涛奋力逆
而上,游到此处则鱼鳃破裂,力竭而上,因而名为擅湍。汉水又往东
与旬水汇合,旬水发源于北面的旬山,往东南
经平
戍下,与直水的支流汇合,往东
经平
戍注入旬水。旬水又往东南
,经过旬
县与柞水汇合,柞水发源于西方的柞溪,往南
经重岩堡西面,又转向东
,经堡南往东南注入旬水。旬水又往东南
经旬
县南,该县北山有个悬书崖,高五十丈,崖壁上刻着字,人不能上,不知刻的是什么。山下有个石坛,坛上有五处马脚印,所以把山叫马迹山。旬水又往东南
,注入汉水,汇
处叫旬口。汉水又往东
经木兰寨南面,右岸有一座城,名叫伎陵城,周围数里;左岸有几十道用石块堆砌成的壁垒,重重叠叠的营垒延绵几十里,这就是木兰寨。据说吴国派军队到这里援救孟达。汉水又往东
,左面接纳了育溪,兴晋、旬
两县,就以这条溪谷为分界。汉水又往东
与甲水口汇合,此水发源于秦岭山,往东南
经金井城南,又往东
经上庸郡北面,与关衬水汇合。关衬水发源于上洛郡
亭县北面的青泥西山,往南
经
亭聚西。这条水俗称平
水,南
与丰乡川水汇合。丰乡川水发源于弘农县丰乡东山,往西南
经丰乡旧城南。京相潘说:南乡浙县有旧鄂乡,就是《 舂秋》 所说的丰渐。在《 地理志》 里,属于弘农郡,现在属于南乡郡。丰乡川水又往西南
,与关衬水汇合。关衬水又往南
,到上津注入甲水。甲水又往东南
经魏兴郡兴晋县南面,该县是在晋武帝太康年间( 280 - 289 )设置。甲水又往东
,在右面注入汉水。汉水又往东
,有龙渊,渊上有山,山上岩石像胡人的鼻子,所以称为胡鼻山;下临龙井诸,水深数丈。汉水又往东
经魏兴郡锡县旧城北面,就到白石滩。锡县从前是《 舂秋》 里所说的锡
地方,过去属汉中,就是王莽时的锡治。该县有锡义山,方圆百里,山形如城,四面有门,山上有石坛,长数十丈,民间传说:这是众仙居住的地方。现在常有道士数十人住在那里,他们披着头发,吃的是术。这座山很高峻,峡谷深幽,遍地长着薇薪草。这种草风吹不倒伏,无风却会自行摇摆。汉水又往东
经长利谷南边,入进山谷,有一座旧县城,就是长利旧城。汉水又往东
经姚方,是舜后裔的一个分支居住的地方,因而地名中带有姚字。
Um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