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周书 下章
卷二十一
 尉迟迥 王谦 司马消难

 尉迟迥字薄居罗,代人也。其先,魏之别种,号尉迟部, 因而姓焉。父俟兜,弘裕,有鉴识,尚太祖姊昌乐大长公主, 生迥及纲。俟兜病且卒,呼二子,抚其首曰 :“汝等并有贵相, 但恨吾不见尔,各宜勉之。”

 迥少聪敏,美容仪。及长,有大志,好施爱士。稍迁大丞 相帐內都督。尚魏文帝女金明公主,拜驸马都尉。从太祖复弘 农,破沙苑,皆有功。累迁尚书左仆,兼领军将军。迥通敏 有干能,虽任兼文武,颇允时望。太祖以此深委仗焉。后拜大 将军。 侯景之渡江,梁元帝时镇江陵,既以內难方殷,请修邻好。 其弟武陵王纪,在蜀称帝,率众东下,将攻之。梁元帝大惧, 乃移书请救,又请伐蜀。太祖曰 :“蜀可图矣。取蜀制梁,在 兹一举 。”乃与群公会议,诸将多有异同。唯迥以为纪既尽锐 东下,蜀必空虚,王师临之,必有征无战。太祖深以为然,谓 迥曰:“伐蜀之事,一以委汝,计将安出?”迥曰:“蜀与‮国中‬ 隔绝百有余年,恃其山川险阻,不虞我师之至。宜以甲锐骑, 星夜袭之。平路则倍道兼行,险途则缓兵渐进,出其不意,冲 其腹心。蜀人既骇官军之临速,必望风不守矣 。”于是乃令迥 督开府元珍、乙弗亚、(万)俟吕陵始、叱奴兴、綦连〔雄〕、 宇文升等六军,甲士一万二千,骑万疋,伐蜀。以魏废帝二年 舂,自散关由固道出白马,趣晋寿,开平林旧道。前军临剑阁, 纪安州刺史乐广,以州先降。纪梁州刺史杨干运时镇潼州,又 降。六月,迥至潼州,大飨将士,引之而西。纪益州刺史萧撝 不敢战,遂婴城自守。进军围之。初,纪至巴郡,闻迥来侵, 遣谯淹回师,为撝外援。迥分遣元珍、乙弗亚等以轻骑破之, 遂降。撝前后战数十合,皆为迥所破。撝与纪子宜都王肃,及 其文武官属,诣军门请见,迥以礼接之。其吏人等,各令复业。 唯收僮隶及储积以赏将士。号令严肃,军无私焉。诏迥为大都 督、益潼等十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以平蜀功,封一子为公。 自剑阁以南,得承制封拜及黜陟。迥乃明赏罚,布恩威,绥缉 新邦,经略未附,夷夏怀而归之。

 迥至孝,养不怠。身虽在外,所得四时甘脆,必先荐 奉,然后敢尝。大长公主年高多病,迥往在京师,每退朝参候 起居,忧悴形于容。大长公主每为之和颜进食,以宁迥心。 太祖知其至,征迥入朝,以慰其母意。遣大鸿胪郊劳,仍赐 迥衮冕之服。蜀人思之,立碑颂德。孝闵践阼,进位柱国大将 军。又以迥有平蜀之功,同霍去病冠军之义,封宁蜀公。进蜀 公,爵邑万户。

 宣帝即位,以迥为大前疑,出为相州总管。宣帝崩,隋文 帝辅政,以迥望位夙重,惧为异图,乃令迥子魏安公惇赍诏书 以会葬征迥。寻以郧公韦孝宽代迥为总管。迥以隋文帝当权, 将图篡夺,遂谋举兵,留惇而不受代。隋文帝又使候正破六汗 裒诣迥喻旨,密与总管府长史晋昶等书,令为之备。迥闻之, 杀长史及裒。乃集文武士庶,登城北楼而令之曰 :“杨坚以凡 庸之才,藉后父之势,挟幼主而令天下,威福自己,赏罚无章, 不臣之迹,暴于行路。吾居将相,与国舅甥,同休共戚,义由 一体。先帝处吾于此,本寄以安危。今与卿等纠合义勇, 匡国庇人,进可以享荣名,退可以终臣节。卿等以为何如?” 于是众咸从命,莫不感激。乃自称大总管,承制署置官司。于 时赵王招已入朝,留少子在国,迥又奉以号令。迥弟子勤,时 为青州总管,亦从迥。迥所管相、卫、黎、、洺、贝、赵、 冀、瀛、沧,勤所统青、胶、光、莒诸州,皆从之。众数十万。 荥州刺史邵公宇文冑、申州刺史李惠、东楚州刺史费也利进、 东潼州刺史曹孝达,各据州以应迥。迥又北结高宝宁以通突厥; 南连陈人,许割江、淮之地。

 隋文帝于是征兵讨迥,即以韦孝宽为元帅。惇率众十万入 武德,军于沁东。孝宽等诸军隔水相持不进。隋文帝又遣高颎 驰驿督战。惇布兵二十里,麾军小却,待孝宽军半度击之。 孝宽因其小却,鸣鼓齐进,惇大败。孝宽乘胜进至邺。迥与子 惇、佑等又悉其卒十三万,陈于城南。迥别统万人,皆绿巾锦 袄,号曰黄龙兵。勤率众五万,自青州赴迥,以三千骑先到。 迥旧习军旅,虽老犹被甲临阵。其麾下千兵,皆关中人,为之 力战。孝宽等军失利而却。邺中士女,观者如堵。高颎与李询 整阵,先犯观者,因其扰而乘之。迥大败,遂入邺。迥走保北 城,孝宽纵兵围之。李询、贺楼子干以其属先登。迥上楼, 杀数人,乃‮杀自‬。勤、惇等东走,并追获之。余众,月余皆斩 之。

 迥末年衰耄,惑于后王氏,而诸子多不睦。以开府、小 御正崔达拏为长史,余委任亦多用齐人。达拏文士,无筹略, 举措多失纲纪,不能有所匡救。迥自起兵至败,六十八曰。

 武德中,迥从孙库部员外郎耆福上表,请改葬。朝议以迥 忠于周室,有诏许之。

 王谦字敕万,太保雄之子也。恭谨,无他才能。以父功, 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孝闵践祚,治右小武伯。雄从晋公护 东讨,为齐人所毙。朝议以谦父殒身行阵,特加殊宠,乃授谦 柱国大将军。以情礼未终,固辞不拜。高祖手诏夺情,袭爵庸 公,邑万户。(后)〔从〕皇太子讨吐谷浑,力战有功。是时高 祖东征,谦又力战,进上柱国、益州总管。

 时〔隋文帝秉政〕,谦令司录贺若昂奉表诣阙 。昂还,具 陈京师事势。谦以世受国恩,将图匡复,遂举兵,署官司。所 管益、潼、新、始、龙、邛、青、泸、戎、宁、汶、陵、遂、 合、楚、资、眉、普十八州及嘉、渝、临、渠、蓬、隆、通、 兴、武、庸十州之人多从之。总管长史乙弗虔、益州刺史达奚 惎劝谦据险观变。隆州刺史〔高〕阿(史)那瑰为谦画三策曰: “公亲率精锐,直指散关,蜀人知公有勤王之节,必当各思效 命,此上策也;出兵梁、汉,以顾天下,此中策也;坐守剑南, 发兵自卫,此下策也 。”谦参用其中下之策。

 梁睿未至大剑,谦遣兵镇始州。隋文即以睿为行军元帅, 便发利、凤、文、秦、成诸州兵讨之。达奚惎、乙弗虔等众十 万攻利州。闻睿至,众溃。睿乘其弊,纵兵深入。惎、虔密使 诣睿,请为內应以赎罪。谦不知之,并令守成都。谦先无筹略, 承藉父勋,遂居重任。初谋举兵,咸以地有江山之险,进可以 立功,退可以自守。且任用多非其才。及闻睿兵奄至,惶惧, 乃自率众战。又以惎、虔之子为左右军。行数十里,军皆叛。 谦以二十骑奔新都,县令王宝斩之,传首京师。惎、虔以成都 降,隋文以其首谋,斩之。〔高〕阿(史)那瑰亦诛。

 司马消难字道融,河內温人。父子如,为齐神武佐命,位 至尚书令。消难幼聪惠,微涉经史,好自矫饰,以求名誉。起 家著作郎。子如既当朝贵,消难亦爱宾客。邢子才、王元景、 魏收、陆卬、崔赡等皆游其门。寻拜驸马都尉、光禄卿,出为 北豫州刺史。

 齐文宣末年,昏滋甚。消难既惧祸及,常有自全之谋, 曲意抚纳,颇为百姓所附。属文宣在并,驿召其弟上王涣, 涣惧于屠害,遂斩使者东奔。数曰间搜捕邺中,邺中大扰。后 竟获于济州。涣之初走,朝士私相谓曰 :“今上亡叛,似赴 成皋。若与司马北豫州连谋,必为国患 。”此言遂达于文宣, 文宣颇疑之。消难惧,密令所亲裴藻间行入关,请举州来附。 晋公护遣达奚武、杨忠之,消难遂与武俱入朝。授大将军、 荥公。从高祖东伐,迁大后丞。纳女为静帝后。寻出为() 州总管。

 隋文帝辅政,消难既闻蜀公迥不受代,遂与迥合势,亦 举兵应之。以开府田广等为腹心,杀总管长史侯莫陈杲、郧州 刺史蔡泽等四十余人。所管郧、随、温、应(士)〔土〕、顺、 沔、环、岳九州,鲁山、甑山、沌、应城、平靖、武、上 明、(须)〔涢〕水八镇,并从之。使其子泳质于陈以求援。隋 文帝命襄州总管王谊为元帅,发荆襄兵以讨之。八月,消难闻 谊军将至,夜率其麾下,归于陈。陈宣帝以为都督安(赵)〔随〕 九州八镇、车骑将军、司空、随公。

 初,杨忠之消难,结为兄弟,情好甚笃。隋文每以叔礼 事之。及陈平,消难至京,特免死,配为乐户。经二旬放免。 犹被旧恩,特蒙引见。寻卒于家。,轻于去就。故世之 言反复者,皆引消难云。其高氏,齐神武之女。在邺,敬重 之。后入关,便相弃薄 。消难之赴(卬)〔 〕州,留高及三 子在京。高言于随文曰 :“荥多变诈,今以新宠自随, 必不顾子,愿防虑之 。”消难入陈,而高母子因此获免。 史臣曰:尉迟迥地则舅甥,职惟台衮,沐恩累叶,荷睠一 时,居形胜之地,受藩维之托,颠而不扶,忧责斯在。及主威 云谢,鼎业将迁,九服移心,三灵改卜,遂能志存赴蹈,投袂 称兵。忠君之勤未宣,违天之祸便及。校其心,翟义、葛诞之 俦欤。

 译文

 尉迟迥字薄居罗,代地人。

 他的祖先,是魏氏的支脉,号称尉迟部,就以尉迟为姓。

 父亲尉迟俟兜,为人宽和,善于鉴察人才,娶太祖之姐昌乐大长公主,生下尉迟迥和尉迟纲。

 尉迟俟兜病危,叫来两个儿子,抚着他们的背说:“你们都有贵人之相,可惜我看不到了,你们要各自勉励。”尉迟迥小时聪明机敏,容貌漂亮。

 长大后,有远大抱负,喜欢施舍财物,爱惜士人。

 后来担任大丞相帐內都督。

 娶魏文帝之女金明公主为,授驸马都尉。

 跟随太祖收复弘农,攻克沙苑,都立下战功。

 升至尚书左仆,兼任领军将军。

 尉迟迥通达机敏,有才干,虽然兼任文武二职,仍颇得时人好评。

 太祖因此对他十分信任,加以重用。

 后来任大将军。

 侯景渡过长江时,梁元帝正镇守江陵,由于国內大,请求好。

 梁元帝之弟、武陵王萧纪,在蜀地自立为帝,率军东下,准备进攻江陵。

 梁元帝十分害怕,写信请求援助,又请求征伐蜀地。

 太祖说:“蜀地可以图谋了。

 谋取蜀地,制服梁国,在此一举。”于是与群公开会商议,众将意见不一。

 只有尉迟迥认为,萧纪既然出动全部精锐东下,蜀地必然空虚,大军开到,必然是只有征讨,而无战事。

 太祖认为他的看法很对,对尉迟迥说:“伐蜀之事,全部委托给你,有什么计策?”尉迟迥答道:“蜀地与中原隔绝一百余年,仗恃其山川险要,没有预料到我军前去。

 应当用精锐‮队部‬,连夜袭击。

 平路则加倍赶行,险路则缓兵徐进,出其不意,直捣要害。

 蜀人震惊于官军速至,必然听见风声就无法防守了。”于是命令尉迟迥督率开府元珍、乙弗亚、俟吕陵始、叱奴兴、綦连雄、宇文升等六军,带领带甲士兵一万二千人,战马一万匹,前往伐蜀。

 魏废帝二年(553)舂天,从散关出发,经由固道、白马,指向晋寿,开辟平林旧道。

 前军抵达剑阁,萧纪的安州刺史乐广,举州率先投降。

 萧纪的梁州刺史杨乾运当时镇守潼州,也向大军投降。

 六月,尉迟迥抵达潼州,大宴将士,率军西行。

 萧纪的益州刺史萧扌为不敢战,据城自守。

 尉迟迥进兵包围。

 当初,萧纪抵达巴郡,听说尉迟迥来犯,派谯淹回兵救援。

 尉迟迥分别派元珍、乙弗亚等人率轻装骑兵将其击败,谯淹投降。

 萧扌为前后战数十次,都被尉迟迥打败。

 萧扌为与萧纪之子、宜都王萧肃,以及其文武部属,前来军营请求接见,尉迟迥依照礼节接待。

 让他的部属等人,各自恢复原来的职业。

 只没收奴仆和库存来奖赏将士。

 号令严明,军中没有谋私利的人。

 诏命尉迟迥任大都督、益潼等十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

 由于平蜀之功,封他的一个儿子为公爵。

 剑阁以南的地区,由他秉承旨意任命或升降罢免‮员官‬。

 尉迟迥明定赏罚,恩威并举,‮定安‬新邦,经营尚未归附之地,蛮族感激而归附。

 尉迟迥十分孝顺,侍奉老母从不懈怠。

 虽然时常在外,但所得四时美味食品,一定要先奉送给母亲,然后才敢吃。

 大长公主年高多病,尉迟迥从前在京师时,每次退朝探问起居,神色都显得忧虑憔悴。

 大长公主总是和颜悦地进食,以安慰儿子。

 太祖知道尉迟迥性格淳厚,就调他入朝,以安慰其母。

 派大鸿胪到郊外慰劳,赏赐尉迟迥礼服礼帽。

 蜀人思念他,树立石碑歌颂他的功德。

 孝闵帝登基,升任柱国大将军。

 又因为尉迟迥有平定蜀地的大功,同汉代被封为冠军侯的霍去病一样,封他为宁蜀公。

 晋封蜀公,食邑一万户。

 宣帝即位,任命尉迟迥为大前疑,出任相州总管。

 宣帝驾崩,隋文帝辅佐朝政,由于尉迟迥名望地位素来很高,害怕他另有图谋,就命令尉迟迥之子、魏安公尉迟。。带去诏书,以会葬名义征调尉迟迥。

 随即以郧公韦孝宽代替尉迟迥担任总管。

 尉迟迥认为隋文帝当政,图谋篡位,于是谋划起兵,留下尉迟。。而不受替代。

 隋文帝又派侯正破六汗裒到尉迟迥那里说明旨意,秘密给总管府长史晋昶等人带去信,命令他们作好准备。

 尉迟迥听说此事,杀掉长史及破六汗裒。

 于是集合文武‮员官‬及百姓,登上城墙北楼而命令道:“杨坚以平庸之才,借皇后父亲的权势,挟制幼主,号令天下,作威作福,赏罚不分,其背叛君主的行迹,已暴无遗。

 我身为将相,与君主有舅甥之亲,同甘共苦,本应一体。

 先帝把我任命到这里,本来就寄托着安危大计。

 如今打算与各位集合义士,匡复‮家国‬,保护百姓,进可享受荣华名望,退可保全为臣节

 各位认为怎样?”于是众人全都听从命令,人人感奋。

 尉迟迥自称大总管,秉承旨意设置官府。

 当时赵王宇文招已经入朝,留下小儿子在这里,尉迟迥又拥戴他以号令天下。

 尉迟迥弟弟的儿子尉迟勤,当时任青州总管,也听从尉迟迥。

 尉迟迥所管辖的相、卫、黎、、。。、贝、赵、冀、瀛、沧各州,尉迟勤所管辖的青、胶、光、莒各州,全都跟随尉迟迥,拥有军队数十万。

 荥州刺史邵公宇文胄、申州刺史李惠、东楚州刺史费也利进、东潼州刺史曹孝达,各自据州响应尉迟迥。

 尉迟迥又向北结高宝宁,联络突厥;向南联络陈国,答应割让长江、淮河一带的土地。

 隋文帝于是派兵讨伐尉迟迥,任命韦孝宽为元帅。

 尉迟。。率领十万人入据武德,驻扎在沁水东岸。

 韦孝宽等人率领各军,隔水相峙。

 隋文帝又派高赹急驰督战。

 尉迟。。布阵二十里,指挥军队稍向后退,想等韦孝宽军渡过一半时再发动进攻。

 韦孝宽乘对方后退,鸣鼓齐进,尉迟。。大败。

 韦孝宽乘胜进抵邺城城下。

 尉迟迥与儿子尉迟。。、尉迟。。又出动全部兵力,共十三万人,在城南列阵。

 尉迟迥另外统领一军,都是头戴绿巾,身穿锦袄,号称黄龙兵。

 尉迟勤率兵五万,从青州赴援,派三千名骑兵率先赶到。

 尉迟迥久在军中,年岁虽老,仍穿着甲胄上阵。

 他部下的士兵,都是关中人,为他奋力作战。

 韦孝宽等人失利退却。

 邺城的‮女男‬百姓前去观看,聚成一道人墙。

 高赹与李询整顿阵势,向围观的百姓冲去,百姓惊,乘势进攻。

 尉迟迥大败,入据邺城。

 尉迟迥退到北城固守,韦孝宽纵兵包围。

 李询、贺楼子干带领部属率先登城。

 尉迟迥走上城楼,死数人,然后‮杀自‬。

 尉迟勤、尉迟。。等向东逃跑,都被追上捉住。

 剩余的部众,一个多月以后都被处死。

 尉迟迥晚年精力衰退,被后王氏惑,儿子们彼此多不和睦。

 任命开府、小御正崔达籋为长史,其余也大多委用齐人。

 崔达籋是个文人,没有才谋韬略,施政失去法度,也未能有所匡正补救。

 尉迟迥从起兵到失败,共计六十八天。

 武德年间,尉迟迥的从孙、库部员外郎尉迟耆福上表,请求改葬。

 朝廷议论,认为尉迟迥忠于周室,诏命允许。

 王谦字敕万,是太保王雄的儿子。

 为人谦恭谨慎,没有其他才能。

 由于父亲的功劳,多次升迁,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

 孝闵帝登基,任右小武伯。

 王雄跟随晋公宇文护东征,被齐人杀死。

 朝廷议论,认为王谦之父捐躯沙场,特加优待,授王谦为柱国大将军。

 王谦以服丧未満为由,坚决推辞,不接受任命。

 高祖手写诏令,強令出仕,承袭庸公,食邑一万户。

 跟随皇太子讨伐吐谷浑,奋力作战,立下功劳。

 当时高祖东征,王谦又奋力作战,升任上柱国、益州总管。

 当时隋文帝执政,王谦命令司录贺若昂奉表赴京。

 贺若昂回来后,详细陈述京师形势。

 王谦认为世受国恩,准备匡复‮家国‬,于是起兵,设置官署。

 他所管辖的益、潼、新、始、龙、邛、青、泸、戎、宁、汶、陵、遂、合、楚、资、眉、普等十八个州,以及嘉、渝、临、渠、蓬、隆、通、兴、武、庸等十个州,大多跟随他。

 总管长史乙弗虔、益州刺史达奚。。劝王谦占据险地,以观察事态发展。

 隆州刺史高阿那。。为王谦筹划三种计策道:“您亲自率领精锐‮队部‬,直指散关,蜀人知道您有支援君王的气节,必定各思效力,这是上策;出兵梁、汉,遥控天下,这是中策;坐守剑南,发兵自卫,这是下策。”王谦参酌,选用了中下之策。

 梁睿未至大剑时,王谦派兵镇守始州。

 隋文帝当即任命梁睿为行军元帅,征调利、凤、文、秦、成等各州兵马讨伐。

 达奚。。、乙弗虔等人率军十万进攻利州。

 听说梁睿军到,部众溃散。

 梁睿乘机纵兵深入。

 达奚。。、乙弗虔悄悄派使者去见梁睿,请求充当內应以赎罪。

 王谦不知道这件事,命令他们守卫成都。

 王谦本来就没有谋略,承借父亲功勋,官居高位。

 当初商议起兵时,都以为此地有江山之险,进可立功,退可自保。

 而且所任用的人大多都没有才能。

 等到听说梁睿兵马突然到达,惊慌恐惧,于是亲自率军战。

 又让达奚。。、乙弗虔的儿子担任左右军。

 走了几十里,部众都叛逃而去。

 王谦率领二十名骑兵投奔新都,被县令王宝杀死,将首级传示京师。

 达奚。。、乙弗虔在成都投降,隋文帝认为他们倡导谋反,将他们处死。

 高颎也被处死。

 司马消难字道融,河內温地人。

 父亲司马子如,是齐神武的辅佐大臣,官至尚书令。

 司马消难自幼聪明,读过一点经史,喜欢故意做作,以求名声。

 最初担任著作郎。

 司马子如是当朝权贵,司马消难也喜好结宾客。

 邢子才、王元景、魏收、陆卬、崔赡等人都在他那里当宾客。

 不久,被任命为驸马都尉、光禄卿,出任北豫州刺史。

 齐文宣帝末年,更加昏庸暴

 司马消难害怕祸及自己,常常图谋自保,委屈己意,安抚收容,百姓很拥护他。

 当时,齐文宣在并州,急召其弟上王高涣,高涣害怕被杀,就杀了使者向东逃跑。

 在邺中搜捕数曰,邺中一片动。

 最后在济州捉住。

 高涣刚逃走时,朝臣们互相私下说:“如今上王叛逃,打算逃向成皋。

 如果同司马消难的北豫州同谋,必将成为‮家国‬祸患。”这话被报告给齐文宣,齐文宣十分怀疑司马消难。

 司马消难害怕,密令亲信裴藻从小路入函谷关,请求举州归附。

 晋公宇文护派达奚武、杨忠接应,司马消难与杨忠一起入朝。

 授大将军,封荥公。

 跟随高祖东征,升任大后丞。

 又把女儿嫁给静帝为皇后。

 不久,出任云阝州总管。

 隋文帝辅佐朝政后,司马消难听说蜀公尉迟迥不受替代,打算与尉迟迥联合,也举兵响应。

 以开府田广等人为心腹,杀掉总管府长史侯莫陈杲、云阝州刺史蔡泽等四十余人。

 所管辖的云阝、随、温、应、土、顺、沔、环、岳等九州,鲁山、甑山、沌、应城、平靖、武、上明、氵员水等八镇,都服从他。

 把儿子司马泳送到陈国作为人质,请求支援。

 隋文帝命令襄州总管王谊为元帅,征调荆、襄军队讨伐。

 八月,司马消难听说王谊军将到,连夜率领部下,归附陈国。

 陈宣帝任命他为都督安随九州八镇、车骑将军、司空,封为随公。

 当初,杨忠去接应司马消难,二人结为兄弟,感情甚好。

 隋文帝待他以叔父之礼。

 等到平定陈国后,司马消难到达京师,被特意免去死罪,发配为乐户。

 二十天后放回。

 仍然承蒙旧情,特地被召见。

 随即在家中去世。

 司马消难贪于,去留轻率。

 所以世人说反复无常者,都以司马消难为例。

 子高氏,是齐神武的女儿。

 在邺城时,司马消难对她很敬重。

 后来入了函谷关,便把她抛弃了。

 司马消难赴云阝州上任,把高氏和三个儿子留在京师。

 高氏对隋文帝说:“荥公多变而狡诈,如今让新宠跟着自己,一定不顾子孩儿,希望您防备他。”司马消难投奔陈国,而高氏母子因此得到赦免。

 史臣曰:尉迟迥的地位与国君是舅甥关系,职务高至三公宰辅,接连几代‮浴沐‬皇恩,承受恩宠于一个时期,身居险要之地,接受保卫边防要的重托,‮家国‬将要倾覆而不去扶助,便是责任所在。及至君主的声威衰败消失,帝王的大业将要变迁,天下各地离心离德,三灵另行选择清平之君,他最终仍能心怀赴汤蹈火为国效命的志向,挥袖起兵。忠君的殷切心情还没有完全抒发,跟天意相连的灾祸就落到头上。考察他的心迹,应是翟义、葛诞这一类的人吧。 umUxs.Com
上章 周书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