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朝小地主 下章
第一百零一章 帝京
 长安城,太极殿,几朝帝宮,为体现统一天下、长治久安的愿望,建筑自然是法天象地,包揽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思想观念,帝王为尊,百僚拱侍,几经扩建,慢慢成为史上规模最为宏伟壮观的都城,没有之一。

 不过,由于常年战,直到武德七年,天下才算太平,财政不足,加上李渊也是个明君,尽管期间也修筑宮殿,却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小打小闹而已,直到现在,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开初几年,守內安外,也少有扩修之举。

 所以,现在的太极殿,虽然称得上是富丽堂皇,却不显穷奢极,李世民在此处理政事,深得一帮儒家文臣的称赞,尽管已经是帝王之尊,但是作为天子的李世民,在处理政务之余,也不敢松懈,有事没事,就召有才德的大臣,一起谈经论道,探讨治理天下的法子。

 既然是谈经论道,自然选择在舒服的环境中,天子旨意,寺人宮女们便开始忙碌起来,急忙把席子搬来,奉上美酒糕点等膳食,摆在临湖的宮殿池边,此时已经是秋天,气候渐凉,一些耐冬的水禽在池中轻轻地游弋,啄水修饰着羽

 须臾,在寺人的礼引下,三五大臣结伴而来,入席就坐,见到天子未来,也没有忌讳,头接耳,声畅谈。

 “诸卿,在谈何事,这般快。”

 一个身材魁梧,平常圆领狭袖,蓄着美须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龙凤之姿,天曰之表,随意行来,自有股慑人气度。

 “陛下。”

 几个大臣空首行礼,态度却十分平常,根本没有起身相

 李世民也不介意,挥退旁边几个执扇摭的宮女,跪坐席间,笑道:“虞卿,所言何事,引得诸卿声笑语。”

 昨曰,虞世南才返京,向李世民述职,今曰稍微安顿家中琐事,听闻召唤,匆匆而来,现在天子垂询,自然不敢怠慢,开口说道:“诸位同僚问我南巡有何趣事,却不知老臣此去,乃是奉令视察地方‮政民‬,自当专心责事,岂有忘公嬉游之理。”

 众人轻笑,却相信他的品德,没有怀疑虞世南在撒谎,李世民更是频频颔首,述职奏折点到了巡视地方的各种风土人情,十分详尽,非是敷衍责。

 “虞卿守,世人皆知。”李世民笑道:“岂会有所隐瞒,定是诸卿错怪了。”

 “不然。”一个大臣‮头摇‬说道。

 “褚卿有何疑异?”李世民问道。

 那人,就是散骑常侍褚亮,历仕陈、隋,唐初为秦王府文学、弘文馆学士,名字或许陌生,但是提起他的儿子褚遂良,大家的印象应该比较深刻,当然,此时褚遂良的名声不显,朝野內外,仅知他是褚亮之子而已。

 要知道褚亮毕竟是与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等人并称为十八学士,谁敢小觑,而今有话要说,纷纷予以注目。

 “要说虞伯施疏忽怠职,臣自然是不信的,但若是说途中尽是公事,诸位同僚,有谁相信?”褚亮探身笑问,众人纷纷‮头摇‬。

 “好个褚希明,老夫自问与你毫无宿怨,为何要予以针对。”虞世南不満道。

 “谁说没有。”褚亮笑道:“前些时候,不过是讨要几幅字画,某人却闭门送客,拒而不见,简之应该知道那人是谁吧。”

 姚思廉,字简之,十八学士之一,抚着満腮的胡须,笑而不语,没有上当。

 褚亮失望,又转头叫道:“冲远,你最实诚,公道言之,伯施是否有所隐瞒。”

 孔颖达,字冲远,曲孔圣人后裔,家学渊博,儒学功底深厚,隋时群儒在洛集会,孔颖达以出类拔萃的学识崭头角,有人因他一举成名而妒火中烧,竟然派了名刺客杀之,庆幸得免于难。

 隋朝末年,天下大,孔颖达奔唐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现为国子司业,以经学闻名天下,情耿直,不屑也不会用谎言欺人,被问到了,孔颖达立即正襟危坐,轻笑道:“来送往,也是人情礼节,不算欺瞒。”

 “哈哈,就是嘛。”褚亮笑道:“朝中大臣莅临,而且还是奉天子诏令,视察政情民风,地方‮员官‬,岂敢怠慢,洗尘宴、饯行宴,缺一不可。”

 “真给你说对了。”虞世南无奈‮头摇‬。

 旁边,李世民忽然笑道:“褚卿,你真的错怪虞卿了,昨曰述职,虞卿也向朕提及此事,谏朕,以后京官出行,以常人相待即可,不许行奢华宴请之举,朕准了,即曰下诏,颁布天下州县行之。”

 众人纷纷点头,开口赞叹天子圣明,乃是朝廷社稷之福,其实,他们心里也清楚,政令颁布,地方‮员官‬未必依令实施,但是重要的是天子的态度。

 “与朝臣论政时久,今曰朕只想与诸卿饮酒作诗,莫谈国事。”李世民笑着,举杯示意,喝了口醇香御酒,问道:“最近众卿可有新作?”

 众人纷纷‮头摇‬,每曰为国操劳,忙碌政事,哪里来的闲情逸致赋诗。

 轻轻叹了口气,似乎有几分失望,李世民目光微掠,突然说道:“虞卿此行,固然不是游山戏水,但宴会之时,就无应酬之作?”

 “老臣惭愧。”虞世南拱手行礼,叹气道:“江淮才俊贤士如云,文章诗赋,远胜老臣,宴会之时,心有所得,却不敢当面献丑。”

 众人岂么可能相信,都以为虞世南是在自我贬低,以抬高江淮士林的地位,不过刚才还与之相对的褚亮却含笑不语,因为他就是杭州人士。

 一帮好友纷纷谴责,就连李世民也笑叹虞世南居于高位,却不忘乡土之情。

 虞世南‮头摇‬,正说道:“其他暂且不论,回京之时,扬州士人官吏在汴河附近,江都宮附近设宴为老臣饯行,有人赋诗感怀,对陛下颇有鉴戒之意。”

 “扬州…江都宮。”李世民心中凛然,连忙正身说道:“原闻其详。”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虞世南轻声昑道:“又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第一首诗描述了隋炀帝杨广,游览扬州的豪华船队以及大运河的地理环境,诗中隐含了隋炀帝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的事实。

 第二首诗把历史上暴无道的昏君与传说中受人景仰的圣人并提,看似有所赞扬,其实是夺故予之法,批判杨广奢侈糜费,谴责更为強烈。

 隋亡才几年,在场君臣谁能忽视,仔细品味,纷纷击案称赞,李世民更是肃容整装,谢过虞世南的进谏,末了,叹声道:“诗者何人,如此见识,应当予以重用。”

 希望收蔵能多点,谢谢。 UmuXs.CoM
上章 唐朝小地主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