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德志彻悟
所谓的潜规则就是这样。许多人很有本事,但是只是做业务,掌握技巧,好比工具,被人拿来用,本事变成劣势,不再是优势,沦为人家的奴隶或者奴隶手中的工具。有的人没什么本事,却会巴结上司,结果就有了本事,那本事就是使唤奴隶,并且让奴隶去使唤奴隶,奴隶再用手中的工具,为主人服务。
德志不擅长当官,也就不潜心研究那些潜规则,总是碰壁,好知道,在国中,学识和技巧,远远没有关系重要。再有本事的人,如果没有关系,也就是一个工具,被人拿来用,用完了就扔的。有关系的就完全不同,可以呼风唤雨,可以平步青云,可以出大事有人扛,出小事有人替,让真相直到和他有关系的人那儿为止。
正喝着茶,有人上楼来,支书认识,伸出手去和来人握手,那人是水管站的技术员,支书说:“
,
,真是兵贵神速啊!我们的好同志。我来介绍一下啊,这是港香慈善基金会的姚先生,这位是家三关水管站的田工。”
德志伸手和田工拉了一下,田工的手非常有力,捏住德志是手,摇了摇,然后放下。可能是异
相斥,德志对同
不感冒,真希望来的人是女的,这样干活不累。俗话说,女男搭配,干活不累。真的是这样的。包括,村文书,哦,对了,也姓田,和田文书在一起吃饭,感觉就慡一些。
德志遇到田工,就向他说了基金会的要求,田工清楚了。田工说:“我知道了。际国项目要求非常严格。投资方肯定要去水源处看的,水源池包括三口过滤池,一口取水池,都要设计进去,预算的时候,要考虑这些;另外,我想知道蓄水池建在什么地方?”
村支书说:“在餐厅后面,从窗户这里可以看到那片树林,在树林下面有一块比较平缓的地,在那里开挖土方,新水池就建在那儿。”
田工说:“这里看得不清楚,能不能到现场去看一下?”
支书说:“可以,可以,当然没问题,我们去吧。”
德志注意到,村主任没有给田工沏茶,正在纳闷间,支书说:“老邓,怎么不给田工沏茶呢?”
邓主任说:“哦,对不起,忘了,只顾听您说话去了。”
支书说:“算了,去看了后再说吧。”
德志他们来到拟建水池的地方。这里是一块比较大的地,从树林里出来,就是一片开阔地。再往下走,又是坡地,附近有七八户居住,房子与房子之间,院坝与院坝之间,都隔着距离,清楚标明各家各户的界限。
沿着公路建的,是两户人家,实际上连成一个整体,看起来算是一家,这一家就把公路边上的服务都弄全了,吃饭和住宿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还有麻将桌,供喜欢码长城的人来说,这里还算不错。再就是,来这里休息的大多数是长途大货车,因为开店时间长了,司机熟悉了,就把这里当成了歇脚的地方。
德志不清楚,路边的汽车小旅馆那么多,为什么有的生意好,有的生意差,有的关门了。常常看到,有些年轻的姑娘坐在饭店门口,见到大货车,就频频向司机招手,熟悉的司机就停下,不熟悉的就开车过去,一路尘烟,不回头。
据说,这里修高速公路,还有铁路,打山
,费时费力,许多外地的女子来到这里,在小旅馆里长期提供服务。那些离开家人的男人们,在小旅馆里寻找安慰和満足。
凡是有工程的地方,就有工程师,有打工的,包括技工师傅,条件好的,带了家属过来;条件差的,就没办法带。有的有条件带也不带。家花哪有野花香?那些老工程师,也喜欢和那些可以做他女儿或者孙女的女子来往。
听说,在修建青蔵铁路的时候,高原缺氧,许多离开家乡的工程师,找发廊妹买
,结果死在女孩子的身上,修了青蔵铁路,死了不少人,工程师有之,打工者有之,这条神奇的天路上,从此长眠着一些石榴裙下的风
鬼。
同样如此,凡是有工程的地方,就有
易,不仅仅是货物
易、劳工
易,还有**
易,这里海拔不高,不会因缺氧死很多人,但会因意外事故死很多人。这种意外,当然包括那些自身有心脏病或高血庒的患者,到小旅馆买
,进行
易,会突发那些病抢救不及时而毙命。毕竟,山区看病非常难,难就难在交通不便上。
还有“两路”建设(高速公路、铁路),牺牲了传统的普通公路,造成318国道路面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尘,雨天一身泥点,真真地让经过此路段的车和人都叫苦不迭,怨声载道,正因为如此,许多工人不愿意回家,一是花钱,二是少钱赚,三是可以买到
服务,省钱,还免得回家受气。
田工看了这块地后说:“这个地方倒是理想,没问题。记书,准备做多大的水池?”
支书问:“您看呢?”
田工说:“要看,这水池可以供多少人使用了?”
支书说:“包括村委会,这水池要保证38户吃用水。”
田工问:“水源水量怎样?”
支书说:“上次和姚先生一起,我们去了柳家湾,看了水源,水量还行。”
田工说:“需要建一口300立方米的水池就可以了,完全能満足这38户使用,包括旅馆。”
支书说:“嗯,我们正需要这个效果。”
德志说:“田工说的没错。我想,需要田工做个预算。看需要多少钱?”
田工问:“柳家湾的最远得到水源到这里有多远?”
邓主任说:“大概有2000米。”
田工又问:“从这水池到最远的农户有多远?”
邓主任说:“大概有1000米。”
田工说:“那好。我们到办公室谈谈吧。”
他们一行人到了办公室,邓主任给田工沏茶,田工连忙接过来,这次村支书没有亲自递茶,被田工抢了先。田文书回来了,她说:“
姚先生,
田工。”
田文书很美,笑起来没了眼睛,眯成一条
儿,睁开眼睛,却大,忽闪,睫
长,是真的。没说话就微笑,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从民人大会堂调来的礼仪姐小呢。
德志对她点点头,田工也向她打了招呼,她说:“对不起,刚才出去走访育龄妇女去了。”
德志说:“没关系,我们也才到。”
田工问:“村里能拿多少钱出来,村民集资行不行?”
村支书说:“现在集资非常难。还要防范村民访上,府政三令五申不得摊派和集资,向民间集资有点难。只能由村里想办法筹措资金了。具体多少,这不好说。”
邓主任说:“我们可以先做,等基金会的钱来了,可以先支付一部分,不足的部分,再想办法。我支持记书的观点,能不向群众集资就不集资,免得后患无穷。”
德志说:“田工,您看建这水池要多少钱?”
田工笑着说:“我估计需要6万元,村里自筹3万,剩余的部分就麻烦你们基金会了。”
德志说:“我需要一份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具体预算,您能不能提供给我?”
田工说:“今天不行。我要回去算,你什么时候要?”
德志说:“越快越好。”
田工说:“那这样吧。我马上回去做,做好之后打印装订,然后跟您联系。最快在今晚弄完,明早交给您,您看如何?”
德志说:“好。那我等一等。”
田文书说:“姚先生,您就别走了,今晚住村里,明天再走吧。”
中午,由村里安排在村委会对面的餐馆里吃饭。饭后,田工回去,德志留下来。
村支书和村主任在汽车旅馆吃完饭,支书留下来,主任回家去,饭店老板陪着村支书打麻将,德志无聊,看了会儿电视,然后到村委会看报纸,田文书作陪,整理育龄妇女表格。
德志读报,喜欢看一些副刊,有关散文、诗歌类的短文,田文书问:“姚先生爱看那些散文啊?”
德志说:“是啊。新闻类的没意思,还有些假新闻。再就是有一些新闻连名字都搞错了。比如,上次在小城县委会召开签字仪式会,《鄂西晚报》记者就把刘姐小的名字搞成柳姐小了。”
田文书说:“是啊。有些记者才出道,还很嫰啊。”
德志问:“你的文章写得怎么样?”
田文书说:“我没读过正儿八经的大学,是老高中生,也爱写点文章,但是,都不太好。和正规中文大学的生学比,还是差很多。”
德志说:“正规大学的文学院的生学,学习了理论,如果不多练,也只是懂理论而已。”
她说:“是啊。文学一直是我的梦,没实现,可惜得很。现在又结婚,还没要要孩子,杂事就一箩筐,真的想实现少年时代的梦想,可惜没机会了。”
德志问:“你有什么梦想?”
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Um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