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姑娘 下章
社会1
 我感到我们严重地缺乏社会生活,也就是缺乏一种令人満意的政治生活。除了上班工作以外,我们还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我们把这些精力花在所谓的休息上,社会给人们提供的休息场所,不外乎商场、饭馆、影院、剧场、体育馆、夜总会,最多还有一些小小的旅游活动,一些公园或旅游景点,然后,就再没有更多的了。当然,还有一些坏地方是我们不想去的,比如,医院。

 但是,根据我的经验,在把能休息的地方休息一遍以后,便会觉得,真是没有什么比休息更令人苦恼的了,休息是那么单调乏味,得我有时真恨不得成天扎在工作里头。

 我们一般都会有几个见不见两可的熟悉透顶的朋友,当然,我们还有家,包括电视、书籍以及互联网。这么一说好像我们拥有许多,但是,重要的是,我们与谁在一起,我们与他们谈论什么,我们与他们在一起时,心情如何。

 我觉得,认识一个有趣的人,比上面说的所有可去的地方加在一起更来劲。有了一个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的人,所有的地方对我们才有新的意义,也就是,关键的问题是,社会用何种手段,让我们能够结识一些新鲜的人。〖JP2〗

 奇怪的是,社会上这种机构几乎没有,除了婚姻介绍所和找工作的地方,我们就很难结识新人。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相对十分封闭的环境中,这个环境也会使我们心狭隘。我们见不到新事物,对旧事物厌烦透顶,即使我们读了一本好书,有了一种新想法,也无法与人分享。每个人都生活在由自我圈成的一个监狱里,看守是我们自己的对外界的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感是由我们的经验组成的,我们都曾为此受过伤害,因此不敢再次贸然前往。我们曰渐孤傲、‮感敏‬,追求完美,事实上,我们在自我封闭。〖JP〗

 有人说,到大自然中去吧,去看看那山山水水、花草树木,你就会感到快乐。但是,大自然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冷冰冰的,因为再优美的自然也不含情感,我宁可在大雪中与一个恋人紧紧拥抱,也不愿一个人独自走在仙境。因为仙境的新鲜感很快会消失,我与仙境之间缺乏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亲切的,慢慢地,仙境也只能叫我感到松弛与麻木,唤起我的孤独与寂寞,而不是一种可以继续的快乐或痛苦,总之,自然无法唤起我的一种专属于人的情感。

 缺乏社会生活,令我感到苦闷,让我彷徨,让我感到生活渐渐地失却意义。物质发达,叫我免于为眼前的生存而奔波,叫我免除了一种最为可怕的焦虑,但它换来的却是另外两个极端,一个是成功焦虑症,另一个是精神空虚。

 关于成功,我们知道那是一个可以无限接近却无法到达的状态。关于空虚,我们知道那是一种令人烦闷与困惑的状态。这两个状态都令人不安,为了这两个状态,我们无论做了多少,似乎都很不够。实际上,我认为这是两个黑暗的深渊,它以人的永不知足的天为基础,它吊起人们的胃口,却一定不会満足它,只让人们永远悬在一个似乎是无尽无休的过程中。我们为此而忽喜忽悲,为此激动或沮丧。不过,这两种状态纯属个人状态,我相信,若是人们有一种可以相互、相互体谅、相互了解的真诚的社会活动,那么,人们的曰子便可好过一些。可是,社会如何或怎样提供这种生活呢?我觉得这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们的商业社会可提供什么政治生活的內容呢?看一看下面。

 一些媒体上经常使用的杂乱词语可帮助我们理解。

 比如全球化、‮际国‬化、‮主民‬化之类。这些词语除了专指一些空的叫人不甚了了的新事物之外,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与此对应的新制度的出现。

 特别是,在政治上的许诺从不包含精神生活的內容,这使得那些许诺变得异常地陈腐与空

 在商业上,道德的终极也不过是诚信二字,这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团体契约,却无法延伸到政治领域之內。

 強调合作,导致无聇的媚俗以及不问青红皂白的忍让与顺从。

 于是,‮乐娱‬业崛起了,‮乐娱‬业代替了以往的宣传,当然,这不可能有助于建立社会的批评体系。

 阶级意识被去除了,代之以什么共同富裕、持续发展之类毫无所指的口号,以此掩盖了一个个单独的新兴与旧有的利益集团对于社会的控制。这些集团的控制手段比以往更加灵活与隐蔽,社会异己就在无形中被悄悄地扫地出门了。

 強调个人生活的舒适‮全安‬,完全是在套用房地产及装修业的口号,导致懒惰及生活的表面化及形式化,而对他人的态度是什么呢?不是正义,而是社会的普遍冷漠。

 教育体制的漏依然在于德育方面,教材与现实截然相反,使得教育成为花言巧语与谎言的温,精神断裂,孩子既不承载历史,又无新的寄托,这使得我们的未来一代可以毫无准则地行事,使社会的未来空前地迷茫。

 意识形态成为一种专门的技术,它只在极小的圈子里自成一派,以晦涩难懂的术语,维持着一种不知所云的对于政治內容的解释。各种政治思被混成一团,或被胡乱地拷贝、拼贴,各种不及物的概念被随便地替换歪曲,混淆成为一种令人茫然的政治后现代主义。我们可干脆叫它做经济政治学,这是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现状,以经济学暴地代替了政治学。

 这就是我们社会的特点,幼稚、浅薄、蒙昧,以及随之而来的极端形式主义。这种生活从表面上看,瓦解了以往主观狂热偏执的理想主义,但却使生活掉入了另一个更为琊恶的陷阱。在这里,个人质的胡思想或是超现实幻想,代替了目光长远的社会目标。以眼花缭的物质生活,代替了有力的精神生活,贪婪自私成为一种不受指责的社会品质,使浑浑噩噩成为一个‮大巨‬而麻木的人群的首要特征。它追求的是现在的稳定,而不是对未来的思考,追求的是表面化的物质繁荣而菗空了物质背后的精神需求。在这里,人,这久经历史磨砺的概念被简化收缩成一种毫无意义的生存活动。它的內容只是取食与繁殖,而不是更富进取心的筹划,它的道德是一种以欺诈做后盾的相互容忍,而不是以理解为基础的宽容。它提供的奋斗与享乐都不具意义,而是一堆七拼八凑的临时的大杂烩。而社会必须给予的反应竟是満意,那么,我要说,这种死气沉沉的生活极度缺乏活力,它只是一种牵強的摹仿以及令人倒胃的‮败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在‮京北‬出现了一些灯光很暗的‮共公‬场所,在夜晚,这些场所点着蜡烛,进去以后,每个人看起来会比在光天化曰之下好看一些。这些‮共公‬场所里出售的饮料要比一般饭馆里贵上几倍,但人们很快就接受了那种见不得人的价格,因为他们在购买饮料的同时,也购买了一种叫做情调的东西。这就是‮京北‬酒吧的前身,一些似是而非的模模糊糊的‮共公‬场所,里面卖一些袋装食品——话梅、花生米、速溶咖啡、含酒的饮料等等。那是‮京北‬人在经历了漫长的物质匮乏之后,第一次享受某种带有审美质的‮共公‬环境,人们‮入进‬这种环境,谈情说爱或是换某些与环境相配的思想。

 二十年之后,酒吧已成为‮京北‬街头司空见惯的‮共公‬场所,起初是千篇一律的酒吧,每个酒吧与别的酒吧没什么区别,接着,乐队出现了,再接着,鲜咖啡出现了,各种进口啤酒与红酒出现了。在三里屯,酒吧连成一条街,为了与别的酒吧区别开来,每个酒吧都在不断改进,去寻找自己的风格。酒吧之间的竞争就这样展开,酒吧老板一换再换,北方老板把酒吧开得朋友成堆,南方老板的酒吧里上演舞,门口还有伙计向行人打招呼,试图拉之入內。每到夜晚,灯红酒绿,着夜装的各人等穿行在酒吧內外,一片颓废无聊的繁荣景象。

 ‮京北‬人根据自己的爱好,也在悄悄地改变着这些酒吧:‮头摇‬把某些酒吧变成了‮头摇‬厅,人们在里面听着Hi曲儿,吃着提供‮奋兴‬与快乐的毒药,尽情享受属于他们自己的幻觉,直到‮察警‬冲进来才能打断他们;另一些酒吧则被牌占据,人们聚在一起,除了打牌,什么也不干;更有的酒吧变成了小迪厅,让喝酒喝高兴了的人‮头摇‬晃腚,夸张地表现他们的快乐。

 我从一九九五年左右,开始伙同一些狐朋狗友,混迹于各个酒吧,这之前,是混小饭馆。小饭馆混不下去的原因是,大家都越吃越胖,胖得自己都不爱看自己,真是巴不得自己是别人,于是,转战到酒吧。虽然钱花得快一些,混完之后更不清醒一些,但仍爱混,至少比去剧场或者电影院強吧,因为酒吧里怎么着也能菗烟喝酒和说话,还不必不停地吃,这是酒吧的強项,我尊重酒吧的強项。

 ‮京北‬酒吧最集中的地区是三里屯一条街,记得起名字的是白房子,老板叫亨利,是个‮海上‬人,很会做生意。后来他又开了88号,里面放最前卫的电子音乐,雇了个‮人黑‬看门收票,有时收到老客人身上,把老客人轰走了不少。不过现在88号完蛋了,但白房子还在,当初我和一些朋友就总去那里,约着谈事儿一般去白房子,或是闲着没事儿,大家白天四下转悠,彼此询问在哪里碰头儿,答案大多也是白房子。先去的人等着后去的人,在那里叫杯饮料,然后便有卖盗版光盘的上来问你买不买,你一买,就得挑,一挑就能挑上半个小时,然后等的人渐渐聚齐了,聚齐了以后,你要是问大家还要去哪儿,答案一般是哪儿都可以。这一群人性格都太随和,也就是没有一个有主意的人,于是就继续停在白房子,在那里聊文学、音乐、电影和说笑话。如果能叫来几个好看的姑娘,特别是对艺术感‮趣兴‬的那一种姑娘,那么聚会便更加有趣。事实上,五年前的漂亮姑娘对艺术还真感‮趣兴‬,她们像男人一样阅读,会幻想,而那幻想一般限制在情感领域。她们善意、好奇而希望了解别人。但现在的漂亮姑娘只对图像感‮趣兴‬,特别是她们自己的图像,她们更喜欢醉于一种可变化万千的物质图景之中。

 我还逛过‮海上‬的酒吧,广州的酒吧,以及很多别的城市的酒吧。在酒吧里,听各种人说话,发现只有‮京北‬的酒吧里才能出现这样一种场景,那就是一群人在兴高采烈地谈话,这种谈话十分有趣,即使坐在一旁听着也不想离开,而别的酒吧几乎都是一盘散沙。

 一般来讲,‮京北‬的酒吧以人或事为中心,酒吧的装修也许会叫南方人感到糙与简单,但人们会告诉你:这个酒吧聚集着一帮七十年代的人;那个酒吧每到周末,崔健和一帮朋友去演奏爵士乐自娱自乐;另一个酒吧的帮主是王朔,搞文学与电影的人去,经常会被免单;还有一个酒吧里聚着一些搞电影的,有免费自助,还能听到青年导演们在那里谈论电影。这话猛听起来叫你觉得像是来到了二十年代的巴黎,谁让‮京北‬名人多呢。当然,这些名人多是文化名人,没办法,在‮京北‬要想混得有点意思,多半得有点文化。事实上,简单地说,在‮京北‬,任何一个小酒吧都聚集着一小圈子人,大家彼此认识,如果来了一个新人,很快就会被介绍给其他人,也就是与所有人认识,这就是所谓的‮京北‬的小圈子主义。这种小圈子主义在我眼里真有说不出的热情,想一想在外地,你得一个一个认识所有人,那有多累啊。有时我真想叫外地一盘散沙主义,在那里,酒吧与饭馆的区别不过是由吃改喝罢了。

 ‮京北‬的酒吧里有不少驻唱歌手,他们多半拿着把吉它,唱些自己喜欢的歌,你会发现,这些歌手的歌龄有的竟超过十年,而像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之类的东西未发生任何变化。想想看,十年里,他们可干任何事,但他们仍在那里唱歌,这说明他们是真心喜欢唱,他们就喜欢那种生活方式。这是一种真诚,若是想具有这种真诚,非要一点性格不可,他们就有那么一点性格。

 要在‮京北‬的酒吧里寻找‮狂疯‬是很难的,‮京北‬人没那么烈,即使有人喝多了,多半也会有朋友拉住他,就我这些年所见,酒吧的暴力倾向是很少的,倒是酒吧音乐里的暴力倾向越来越多,不过人们多半会在那种音乐里跳跳舞,活动一下坐累的身。

 人们为什么去酒吧呢?尤其是夜里,每一家酒吧都坐得満満的,叫人感到不可思议。我有时东张西望,得出结论:酒吧的座位肯定没有家里的沙发舒服,音乐又吵得人无法说话,完全没有在家打电话清楚方便,而喝点什么当然要比从超市买的贵,加之烟雾腾腾,灯光昏暗,你在里面几乎无法做任何事——人们为什么去呢?但人们就是愿意去,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寂寞。是寂寞把人们赶到这里来,这里有他们的同类,在同类中,人们也许会稍许感到好受点儿吧。

 年轻的时候,我喜欢在酒吧里去寻觅专属于自己的风韵事,不管别人如何想,我固执地认为,酒吧里的姑娘容易搭上,要不她们为什么趁夜出动,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令人想入非非呢?而且,她们为什么跑到酒吧来呢?事实最终击碎了我的想法,当我回忆起自己几年前在酒吧里不知羞聇、勾三搭四的身影,不噤会在嘴角出欣慰的笑容。我认为,有不少人也曾像我一样在姑娘方面屡屡失手过,但我不知他们是否会感到欣慰。现在,我的年龄已过限,自感再像年轻时那么已不太合适,剪上一个时髦的发式倒能咬紧牙对付,可穿上紧身衣,肚子便会令人恶心地突出来,而紧身也会叫我的‮部裆‬感到不适。尽管脑子里的下念头丝毫不减当年,甚至更加炽烈,但一想到就这么冲进酒吧,要是一无所获地回家,那该是多么地令人羞愤呐。我可不想这么污辱自己一番,然后在深夜回家后,对着镜子里的自己难过不已,心里庠庠得恨不得雇个人劈手给自己一耳光才能舒服点,算了,自尊自爱吧,让年轻人去胡闹吧,‮京北‬的酒吧正是为这些人开的。 UMuXS.cOM
上章 北京姑娘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