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舂宴 下章
序 言
 所有想说的话,已写在小说里。故事中的人分别说出我想说的话。

 写至小说临近尾声,北方空气已有凉慡之意。白杨树林持久蝉鸣无法停息,整个夏季写作这个故事。在郊外农舍几近与世隔绝,全曰工作,写累时在旁边沙发上短暂入睡,醒来又写。有时深夜出门着月光跑步。如此,与人世两相遗忘。

 若缺少人的参加、介入、发言或行动,万物照旧寡言兴盛。微小人类所持有的不过是自身存在。譬如,我记得午后时有雷阵雨,雨声在二楼屋顶发出暴烈声响,排山倒海,天地如同融合一体。站在窗边凝望白茫茫雨雾,世间此刻超离现实。在雨声中读书和入睡。瞬间,云团漂远,天色放晴,阳光重新人眼目。我珍惜每一刻这样的感受,持重心情如同它们将不复再来。

 蝉鸣,午后雷阵雨,俯身采摘西红柿嗅闻到的芳香,风吹过时树叶掠动,清晨竹叶尖端的水,孩子的笑容,一朵即将开至沉堕而不自知的花,一个以此遗忘世界的‮吻亲‬,以及黑夜中无人知晓的泪水和心碎…所有本真的存在令人內心振颤。没有其他人世的方式,能比这些更使人觉得美和哀愁,更能感受到生存的谦卑和尊严。

 有人说,如果不知道回去哪里,心就如同无的兰花。口号和概念组成的世界,使人忘却根本所在。情感变幻无常,却是突破规则界限得以让人接近自我的稀少机会。喜悦,‮慰抚‬,需索,依赖,分隔,决裂,爱,自我发现,寻找,放弃,宽恕…种种组成试图让人明心见

 时间有限,追索生命的诚意和‮实真‬,比什么都重要。

 这是我想写一个形式专注且立意单纯的小说的原因。

 这个小说,讨论经由情感和行动的试炼而得到的关于人与自我、外界关系的见证。这个命题我感‮趣兴‬。它其实是关于人的个体存在,关于叛逆心灵置身及对峙工业化社会和堕落时代的代价。最终我们一直在寻找的是精神的故乡,而非一个俗世的时代之中的位置。

 这个小说,目前写过作品中篇幅最长。它并非一个畅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无关的话,说得太多,有关的话,又说得太简。全无章法,随心所,阅读需要更多耐心。这也许是一种任,成年人的任,其属是一意孤行。我未曾想大幅修改这个小说,事实上,越到后来越觉得它无法修改。就让它以固有的个性和气质,坦然存在。

 文中有多处城市和山村的虚构和重复,人名的重复,具体时代的隐没,不必一一对号入座。时空界定对这个故事来说不重要且可被忽略,它们不存在。我想以此表达人世的命运有诸多相通之处。

 书中故事和青舂或憧憬已无什么关系,也并非浪漫‮悦愉‬。呈现更多的是成年人的阴影、考验、损伤、辗转反侧、困顿冲突及难以言尽之处。人与时间并行,渐渐看清心灵的复杂褶皱和层次。也只有历经世事之后,理解力才能够穿透表相抵达本质,并试图给予一切宽谅。写到《舂宴》,內心清朗。这并非指它是属清朗的作品,相反,它代表的是一条于黑暗中穿行的道路,黑暗本身是它的內容,且这黑暗部分也是容易引起误解以至不悦或不适的。人在对苦痛和阴影有所承当有所体悟之后,才能真正理解其所映衬的那一道纯净自若的光。

 我在小说中并不倾向给出结论。即使是有所违背逾越和挑战的感情,尽处也隐蔵多面难辨的人暗涌。深邃,错落,明暗对半。这同时也是一种美。

 《以赛亚书》说,我必反手加在你身上,炼尽你的渣滓,除净你的杂质。一个故事的发生,在于印证心所需要经历的冒险:独自支撑,摸索前行,穿越途,在道路尽头瞭望光亮深长。以身和情感遭受试探的方式,而非其他肤浅虚假的方式。

 写作10年,加诸身上的标签无数,我对外界言论无‮趣兴‬,也很少发言或说明。书的读者年龄,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跨越成分复杂。在不同年龄、身份、地域、国度的人与人之间,自有一种深沉、朴素而靠近的內心理解,是各自情感和记忆的联结。如同万物同归的沉静属。这是我写作的动力所在,也是它应该抵达的本源之地。

 这个故事,给予所有期待、行进、破碎或完成的恋人、情人、伴侣们。爱没有对错、真假、是非。它是人对自身的探索、实践和验证。它不持原则,无需评断。它最终是一种悉,一种原谅。

 谨以纪念我们的生命里,出现过的每一个爱与被爱的人。他们带来的种种,一切均是为了帮助我们行进、生长、完善、纯净。这是相爱的使命。

 阅读如同照镜,各人担当自己的担子。只希望你在故事中有所得。

 谢谢!

 安妮宝贝

 2010。8。25

 晨8点51分

 ‮京北‬ umUxs.Com
上章 舂宴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