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周朝秘史 下章
第五十回 晋文践土大会盟 蹇叔遗
  第五十回晋文践土大会盟蹇叔遗船救孟明

 先锋栾枝问其是谁?来者答曰:“吾周天子之上卿王子虎也!闻晋侯伐楚得胜,以安‮国中‬,故天子亲出銮驾来犒三军,先使虎来报知!”栾枝闻知,忙下马,引子虎来见晋侯。晋侯问于群下,赵衰、狐偃曰:“昔者齐桓公召陵服楚,即朝天子。

 今天子来劳主公,主公速直率诸侯入朝可也!“王子虎曰:”天子銮驾已出矣!“狐偃曰:”此去有地名践土,其地宽平,速建王宮于践土,然后主公引列侯天子以朝之,如此庶几不失君臣之札“。晋侯送调先锋栾枝筑王宮于践土,务令宏壮华彩,极其规模。栾枝引本部兵至践土,筑王宮七十一所,光明殿一座,崇楼高阁,比帝都而无差;千门万户,较王室而不远。

 正是:楼阁巍峨耸碧空,晋侯践土建王官。

 旗标龙凤悬金字,班列鸳凫盖宝幢。

 洛邑宏规无所辨,镐京绳墨亦相同。

 周围华彩龙鳞耀,专候鸾舆降法官。

 数旬之间,宮已建成,专候以圣驾。晋侯令齐、秦列国诸侯,俱屯于践土以候天子。

 又数曰,周天子引文武群臣果至践土,诸侯朝拜,于道路,銮驾入于王宮升殿。晋文公率诸侯朝贺礼毕,献上楚之首级‮械器‬。襄王大悦,亲劳之曰:“自齐桓公殁后,楚子复強,欺凌‮国中‬,得卿仗义制服,以尊王室,此卿功追齐桓,名震夷夏者也!”遂赐彤弓宝剑,黄钺白旄,戎衣大辂,赐为侯伯,得专征伐。晋侯稽首再拜辞曰:“匡周服楚,皆是陛下之威,小臣之职,何敢受此重赐?”襄王复劳曰:“攘夷安夏,封赏合当,卿何必苦辞?但齐桓主盟,存邢立卫,不废诸侯,今曹、卫、鲁三国竞违盟主,然亦不能成其大事,侯伯念同宗之义,继桓公之业,容三国复立,召入‮国中‬之盟可也!”晋侯唯唯受命。襄王遂降诏往宋牢,取出鲁共公;又往襄牛,召还卫成公:又召鲁僖公,赦其前罪,各赴践土会盟。三公得旨,星夜来至王庭。又令子虎筑坛于王宮前,推晋侯为盟主,歃血定盟,言自今以后诸侯和好,皆尊王室,无相呑并,有违此盟,明神殛之。晋文声名,自此大震。后来史臣有诗曰:晋国君臣杰大猷,德光威振服诸侯,昂昂城濮观兵甲,济济王宮觐冕旒。

 更羡今朝盟践土,谩夸当曰会葵丘,桓文一去功勋没,重耳能将此志酬。

 又一律:读罢舂秋列传初,晋文功德在何时,有莘城下威风著,践上盟前义气孚。

 一战便能成霸业,才盟就可展雄图。

 皆从昔曰兴文教,焉用英雄百万师。

 宋贤涑水先生因读齐桓晋文之事有一律云:晋伯齐桓孰最雄,葵丘践土等相轮,功名兼著舂秋上,仁义咸收诈力中。

 城濮败荆还为己,召陵盟楚未存公。

 要之既失三王道,因此难登孔氏门。

 又古风一篇,单道践土会盟之盛云:忆昔晋兵屯城摆,锐减一战寒荆楚。

 整戈奏凯献俘车,遂向王官朝天子。

 三锡天恩耀宠荣,大会诸侯盟践土。

 盟坛数丈高凌云,奇香袅袅烟摩空。

 金玉栋梁光掩映,绿朱窗户耀玲珑。

 济济列候序五爵,穆穆鸾舆壮九重。

 君不见,晋重耳,——恪敬人臣礼。

 周放环佩响锵锵,出入三觐恩重。

 便承主命担诸侯,诸侯悦服皆仰止。

 谁谓葵丘一会高,兹盟超出葵丘比。

 当时,城濮一败,诸侯之归楚国者,至是皆服晋之盛德,各个背楚,复践土之会,而贡王服晋。独有郑文公,恃顽不至,盟罢下坛,晋侯奏天子曰:“郑捷违‮国中‬盟主,不行朝贡,此倚楚国之势也!陛下许臣征讨,庶几可服诸侯。”襄王降诏,许其征郑。晋候遂送天子还朝,调归众国,独招秦穆公之兵,相并代郑。先轸告晋侯曰:“郑为中原咽喉,故齐桓公霸天下,先争郑地,今若使秦共伐,秦必争之,不如自率本国之兵以伐之,胜则独承其地,败则秦、晋无怨!”晋侯曰:“不然!必与秦共伐,则诸侯不以晋为贪得!”遂告秦兵出汜南,围郑东门,晋兵出函陵,围其北门。

 哨马来报郑伯,郑伯闻秦、晋合兵来伐,忧惧慌乱。上大夫佚之狐进曰:“秦、晋初与楚战,其不可与之争锋,但得一人前往说退秦师,秦退晋不足畏矣!”郑伯曰:“谁可往说?”

 狐曰:“令烛之武往说,秦必退师。”郑伯遂使人召之武朝见郑伯。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郑伯曰:“子事吾郑,至老不见用者,皆孤之过也!今封子为中军大夫,往退秦师,毋得再阻!”武乃承命。

 出朝时已及晚,武士乘夜以绳索悬下东门。直投秦寨,将士把持不得入见。武在营外放声大哭,门吏捉入见穆公。公问是谁。武曰:“臣乃郑之大夫也。”问公:“痛哭何故?”武曰:“哭郑之亡也!”公:“郑亡汝安得在吾寨外号哭?”武曰:“郑亡亦不足惜,可惜者乃秦也!”秦穆公大怒,问曰:“秦何为可惜?”武曰:“晋侯贪得无厌,故并国自小及大,今郑居泰之东界,晋兵本并秦,故会秦先来灭郑,郑亡秦失东界,安能久存?此臣所以痛哭,明公为晋侯所也!”百里奚忙进曰:“烛之武乃郑之说客,故来说吾退兵,主公退后,郑人反复,切不可听。”穆公问之武曰:“郑能弃楚降秦,则吾兵始返,再若反复,吾必加兵伐之。”武曰:“明公肯定目下之围,定成盟誓,愿弃楚降秦!”穆公大悦,重赏之武,遂令三军班师。后史臣有诗曰:二国兵攻郑城,郑危累卵不朝倾,当年设使无之武,万里山河入晋秦。

 又有一绝赞烛之武云:三寸舌挥秦剑戟,两牙定郑山河。

 蔵百万貔貅甲,不用驰冲战将多。

 是曰,秦兵解围班师,早有人报知晋侯。时,晋侯久出远国,偶沾寒疾,忽闻穆公退兵,更加忧虑。狐偃进曰:“主公成周攻叔带,城濮战得臣,亲冒矢石,全无惧,今曰秦背约,解却郑围,主公何故忧苦?主公可善保尊体,臣等愿先伐秦,然后灭郑。”晋侯曰:“不可!我受秦伯厚恩,因小忿便击之,忘恩背义,吾不忍为。”偃曰:“既不追秦,伐郑而归何如?”晋侯曰:“吾身有疾,暂归养之,以待再图。”遂令三军班师。

 晋侯班师归国,文武归,其疾愈重,不能视事。召群臣曰:“孤值內,出亡一十九年。今返方图大伯,遂又将终,愿公等尽心辅吾太子,吾死无憾!”言罢而终,时年六十九岁,正周襄王二十四年十二月己卯曰也。史臣赞曰:贤哉晋侯,卓出舂秋。初遭內,蒲役不较。

 周游列国,无处不投。及复大位,便崇文教。

 初安周工,示民以义,追解原围,信孚义洽。

 一战城濮,遂丕霸业。践土再盟,诸侯咸若。

 呜呼晋侯,高山仰止。

 宋贤有诗云:五霸循环迭作兴,文公事业出齐秦,外亡尽守谦恭礼,內复能扬信义声。

 一战新河天子定,再城濮楚王惊,要知谁继齐桓志,须向舂秋晋纪寻。

 史臣评曰:晋文公度量宽宏,知人善任,与赵狐贾魏相事如父兄,故能扫除內,匡周服楚,以霸中原。然刑赏至公,不私亲怨,在德必酬,有怨必报,所以诸侯咸率,遂继桓公之业。若夫橘而不正,滢纳怀嬴,则舂秋之世,无责备之君云。

 文公有五子,独太子名-最贤,群臣即奉-而立,是为襄公。襄公赏功加爵,国政大治,早有人报知秦穆公。穆公闻晋候已死,便遣使往吊。蹇叔、百里奚曰:“不可!晋不图霸,每每呑我秦,奈晋侯受主公厚恩,不忍加兵。今晋侯已死,其文武必然兴兵伐秦,主公宜乘其主幼国危,先伐晋国,然后秦霸遂成。”穆公然之,便发兵伐晋。忽一人布袍麻履,博带峨冠,自外进曰:“‘昔烛之武曾与主公盟言,郑服秦数年,郑之贡税,分文不入,却又舍郑不伐,而伐晋,不知此兵为何而出?”众视之,乃雍西人也,复姓百里,名视字孟明,实为下军谋士。公曰:“孟明之见何如?”孟明曰:“依臣之见,莫若发兵围郑,问其背盟之罪,然后乘得胜之兵伐晋,无有不克。”公曰:“明之言是也!”遂调西乞术为先锋,白乙丙为保驾,孟明为谋主,大发兵十二万伐郑。百里奚、蹇叔力谏不住,二人出朝。

 蹇叔有子名元杰,年方二十六岁为中军裨将,亦在征伐军中。叔乃哭而送之,曰:“此去吾兵不丧于郑,必败于晋,崤有二陵焉!定死于是,吾将收尔骨焉!”杰曰:“此去伐郑,父亲何云被晋兵所败!”蹇叔曰:“百里孟明,谋不虑始,此去不能伐郑,吾知晋兵必伏于崤山,且晋有赵衰、狐偃为谋主,先轸为元帅,皆深谋雄才,非孟明之所能及也,是以知其必败!”穆公叱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快退去,何必发此不吉之言?”元杰拜辞蹇叔,东征而去。

 蹇叔与百里奚见穆公不纳其言,各个具表告老。穆公曰:“寡人正得二先生咨治政事,今遽辞归老?何弃寡人而去耶?”

 二人即首曰:“臣等年近八旬,无所效用,万乞宽思,使臣得全骸归山,其幸实甚广穆公遂准其表,各赐黄金彩帛,安东驷马,令其衣锦还乡。诗云:古云君子贵知机,蹇叔贤如百里奚。

 明友志同随效力,君臣意忤便挥衣。

 双鸾并举超群类,一马齐行迈等夷。

 从此翱翔千仞翼,樊笼焉可再羁縻。

 又一律八句云:一封初上九重天,双马联缰古道边。

 白发已膺西伯遇,黄金曾宠大夫贤。

 心存社稷谋长策,梦入临泉乐晚年。

 听得响声归去也,飘飘千里若升仙。

 二人既谢恩出朝,満朝文武都来饯送,蹇叔独携公孙子桑之手曰:“将军之名,勇震于当时,然‮家国‬亡在目下,可不保乎?”子桑曰:“先生倘不弃朝廷之恩,愿乞指教,无不承当!”蹇叔曰:“孟明此去必败,将军可引小船数支,游于少河下,可揷红旗于船上,若南风一起,便将舣舟至岸,以备接应,孟明之兵,应几可保社稷也!”枝拜受命,乃引小舟游于少河下,以备接应。蹇叔各处隐于齐之(饣至)村,过数年方终。百里奚居宛城,不数月即终。讣音闻于京师,百姓皆为闭门恸哭,曰:“五-大夫吾之父母也!”穆公闻知,亦为悲痛,亲制祭文,遣使往宛城致条不提。后史臣有赞曰:贤哉百里奚,怀玉至于老。

 待价不沽虞,售秦为重宝。

 有莘百世-,渭水千年钓。

 孰谓五羊皮,功名在霸巧。

 又一律云:韫匮蔵珍七十年,星星双鬓已皤然。

 虞侯眼曾遗杰,秦穆高明便礼贤。

 ‮水鱼‬和同兴霸业,君臣际会庆良缘。

 功成便拂归山袖,乐逝林泉万古传。

 却说郑穆公闻秦兵将至,问于群臣,烛之武曰:“臣闻秦谋主蹇叔、百里奚二人皆告老离国,此乃百里孟明得以行兵。

 夫盂明,秦之野人,素无远见,臣用一计,必能退得秦兵。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UmuXs.CoM
上章 周朝秘史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