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末金手指 下章
第5章 大秦文化节(下)
 看着何陵那惊慌失措的表情,张弘斌自然是需要出言安慰一番。

 “真不能怪任何人,这个应该怪我。当初我引导得太过去了,以至于大家就算有这个想法,也摄于我的引导被迫装聋作哑。搞到现在,真正指出这点的,居然还是一个江浙的学子…这,真是让我感到汗颜…”张弘斌苦笑着说到。

 “殿下您没错,殿下只是希望我大秦不要走大明的老路子,让那些只知道空谈误国的腐儒,充斥着整个官场罢了。”都说君辱臣死,不管张弘斌说得是否正确,何陵等臣子必须要维护他的尊严和名节。

 “好了,不说那个了。既然错了,那就要补过!他们不是说我们没文化,不懂得开办会吗?那好,即曰起,加大中小学对华夏文学的课程数量。同时给我设立文化竞技,以华夏传统文明为主,即诗词、戏曲、小说等为主要比赛项目,每年举办一次,以作品好坏作为评比条件。同时设立若干奖项和奖金,我要扶植大秦的作家群体,让他们除了出卖劳动力以外,多一条收入。

 同时,设立大秦‮家国‬出版社,设置一个总编,若干编辑。出版社向全华夏邀稿,写得好的作品,可以与该作者签订出版协议,为其印刷成册进行出版。至于出版的分成,则由出版社和作者之间自行商量。出版社同样设立两个奖项,一个是年度最热门作品奖,以及年度最有影响力奖。对于优秀的作者,给予一定的荣耀和奖金。

 最后,给我在今年秋季秋收完毕之后,设置一场全华夏质的文化会。广邀天下有名的文人墨客,为其报销路费和食宿费。这次会同样进行评选,按照擅长的区域分厂若干项目,然后按照前三名设置冠军、亚军和季军,分别授予金牌、银牌和铜牌,以及若干奖金。”张弘斌一口气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或许不成,但没关系,剩下的就是大臣们互相讨论补充,最后给自己过目做出最终决定的事情了。

 “殿下的想法奇哉妙也,奈何这费用似乎可不少吧?前两个还好,后者若是办起来,这消耗可不在少数…”作为议长,何陵必须要看紧财政部的钱袋子。

 “呵呵,直接办就是了,说不定还有钱赚也说不定?”张弘斌神秘一笑。

 何陵和墨染却是听得一头雾水,这明显是亏老多的钱,为什么反而能够‮钱赚‬?

 唯有舂香恍然大悟,惊喜的说到:“可是广告收入?”

 这下,何陵和墨染立刻恍然大悟,毕竟《周刊》有专门的广告区,那也是众所周知的。因为这些广告的关系,这些打广告的商人生意好了不少,同时广告费也直接使得《周刊》的营运有所盈余,不像最初一样完全是倒贴钱进去。

 “知道就好,好好运作一番,作为一个华夏盛事,想来商会应该不会吝啬的吧?实在不行,去山西或者别的地方找商家问问,运作得好的话,收入不会少。”张弘斌点了点头说道。

 “臣明白了!”何陵想通了其中的关节,自然是对张弘斌的目光感到佩服。

 实际上他也不知道,为什么秦王殿下的思想如此天马行空,一个个妙的好点子层出不断。话又说回来,他若是知道了,只怕张弘斌都要怀疑他是不是穿越者了。

 大秦或许已经形成了一种高效率办事的习惯,张弘斌昨天刚刚要求建立一个出版社,第二天选址就完成。

 也不需要重新建造,原本有一座不错的宅子刚好需要拍卖,由‮府政‬出资直接买了下来。买下之后,对整个宅子进行装修,设立了若干办公室,并且开始选人员。

 主编最后由遂自荐的舂香拿下,实际上她在担任编辑的这段时间,虽然并不长,但她的能力也得到了认可。再则《周刊》人手也有不足,也不好随便把重要战力调配出去。

 舂香上任之后,完全没有在秦王府当丫鬟的温柔,完全就是一副女強人的姿态。这是女第一次出任‮府政‬机构‮员官‬的特例,但出版社这种机构,到底算不算是‮府政‬机构,其实很多人都怀疑。很多人其实都觉得,她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抛头面的女商人,还算不得‮员官‬。

 尤其当了解到出版社只有少量的财政补贴,主要还是自负盈亏之后,基本上这个基调就被确立了下——所谓的出版社,就是在‮家国‬的监督下,设立一个盈利的出版社,和‮家国‬
‮员官‬没什么关系。

 也正因为这样,舂香才避免了被人口诛笔伐的下场,毕竟这年头女当官多少还是有点…

 出版社设立之后,作家协会也被建立了起来,由徐光启作为第一任会长。同时,联合‮家国‬出版社,面向秦国全面征文,开出的条件让不少读书人眼红不已。

 他们不少迫于现实,不得不放弃埋首苦读,投入到工作之中。如今大秦大兴文事,他们总算是有了用武之地。

 随后,张弘斌甚至还把江浙的那篇文章发了出去,并且给出了评论。评论的內容,是根据他和何陵说的那番话,经过相关人员润之后发表出去的。自此,再造华夏文明的口号,算是彻底打响了。

 不管是为了积极响应秦王殿下的号召也好,还是真心喜欢文学,又或者想要在工作之余‮钱赚‬外快也罢,整个秦国都热火朝天的忙碌于文事。

 各类诗词歌赋,小说戏曲被写出来,尤其是小说,当人们看过了张弘斌盗版的《红楼梦》之后,有一段时间认为秦王就好整个,故而很多人都钻研小说的写作,这些年来也累积了不少写作经验。至于当初的那本《红楼梦》,毕竟畅销华夏,甚至也远销国外,似乎高丽文字和倭国文字的《红楼梦》都有了。

 这也直接使得大明境內那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姐小‬们,整天抱着《红楼梦》伤心流泪,辗转难眠。

 实际上,《红楼梦》真正出名,还真是因为这个群体的宣传。

 出版社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就收到了三十多万份稿子,对于刚刚接任了出版社的舂香来说,这可是一份苦差事。最后又招聘了二十多个人,好不容易才让阅读进度提高了许多。徐光启这老家伙甚至整天窝在阅读室里面审稿,若非每天都有出去走走,而且营养足够,只怕身子早跨了。

 就这样,直至初秋,这些文稿才一步步分门别类,评选除了第一批获奖名单。

 对于好的作品,立刻开始印刷出版,对于不好的,也会专门写一个点评,告诉他不好在哪里,应该如何改进。如此写得好的人有收入,写得不好的也有一个磨练文笔的机会,倒也算是一个双赢。

 书籍上市,几乎是在文化会召开前十天开始陆续发表。

 如今大秦人的生活水平不低,文化生活相对匮乏,正是需要些‮乐娱‬的时候。这个时候不少人已经可以简单的看明白一些曰常的话语,而且小说出版社也要求最好用白话文来写,所以不少人都看得懂上面写的是什么。

 于是,书籍尤其是小说彻底畅销,小说这种文体也成为了大秦的标志文体。

 这些书籍最后不仅在大秦的地盘里热销,甚至其他地区有点钱的也会买上一些来看看,最后出版社也赚了不少。仔细一算,果断是赚了个钵満盆圆。

 文化会的广告商也已经洽谈完毕,对于这种全华夏会,广告位被争夺得非常烈。最后主办方计算了一下广告收入和预算支出,结果发现就算支出部分比预算提高一倍,这次会也是大赚特赚。

 可以说若非张弘斌提出,只能一年或者三年举办一次,以表现其重要

 否则按照主办方的意思,就算天天办也可以啊!

 最终,眼看深秋到来,果然是天下士子纷纷响应这次邀约,从各地来到了秦国。

 他们也很好奇,传说中的秦国,是怎么样的一个蛮荒国度。其中,自然包括了那篇《华夏文明最匮乏之地》的撰稿人——苏州昆山人顾炎武。 uMuxS.cOM
上章 明末金手指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