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变数
国中外蒙古地区的乔巴山,一座简易的行军帐篷內,古德里安正眯着眼睛听着一个手下读着一份电报。德国国內的混战迄今为止都没有结束的迹象,受此影响,整个欧洲陆大也呈现一片
象。德国国防军和德国
卫军大打出手,遭殃的绝不仅仅是德国人。虽然从道义上而言,德国国防军更能博得德国人乃至欧洲人的同情,但是,
卫军却控制着欧洲绝大多数欧洲家国的地下世界以及财政经济。所以,除了一开始有许多欧洲家国旗帜鲜明的站出来支持德国国防军,现在,更多的家国都选择了缄默。也许从他们的內心,他们更希望看到两败俱伤的结果吧。
事情演变到这一步,自然非古德里安所愿。只是现在不管他是后悔也好还是坚定不移,因为他就是导致德国陷入如今局面的罪魁祸首,他现在别说是施加影响力了,便是贸贸然回去德国估计也可能成为过街老鼠。
人类的一大通病,那就是容易患健忘症。也总是喜欢在拥有的时候不珍惜,而一旦失去就追悔不及。希特勒还活着的时候,德国不知道多少人时刻在诅咒着他立刻去死,但是现在他真死了,他们又念起他的好来。
当然了,作为导致希特勒死亡德国陷入如今局面的始作俑者,古德里安真想回去德国甚至成为一国元首也不是没有机会。比如欧
云至今都没有收回愿意支持他成为下一任德国元首的承诺。不过,古德里安自己认为上一次贸贸然搞什么倒希运动就已经是上了欧
云的恶当了,用他的说法,总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他现在却是无论如何都不相信欧
云了。
电报自然是来自国中最高统帅部,作为“德国志愿军”的总司令,古德里安以及他手下的那帮德军国官已经悉数被纳入中军国队的指挥体系。
“没提到国內的事情?”在手下读完电报以后,古德里安问道。
“是的阁下。”
古德里安:“那就按照命令去做吧,立刻召集旅长以上的军官开会。”
凭心而论,欧
云对古德里安还是相当看重和信赖的。比如说现在将蒙古集团军完全交给他指挥,比如说蒙古集团军高层中最高统帅部只给派了一个政治主任。
对此,陈诚等人当然都有提出异议,但是却都被欧
云给顶了回去。欧
云驳斥他们的原话是:你们倒是说说看,就战车集团队部的指挥水平,我们家国有哪一个记得上古德里安?
半个小时后,就在这座帐篷內,李子安为首的蒙古集团军的旅长以上军官便聚齐了。李子安三十五岁左右,挂中将衔,和欧
云一样年轻得令人嫉妒。而从他开始,下面的副总司令、总参谋长、副总参谋长也都三十五岁左右年纪,这其中,许多人甚至只挂着少校军衔。
低衔高职,这算是世界军事界上的一幕奇观了。对此,陈诚等人照样有很大的意见。低衔高职也就罢了,令陈诚他们觉得无法忍受的是这支纯粹的少民族队部中汉族军官的比例实在是太小了,居然不及十分之一。用陈诚的话说:这能保证这支队部心向央中吗?
很多人都说,国中人是世界上包容
最強的民族,没有之一。实际上呢,国中人的民族狭隘
是
深蒂固的,他们虽然不会像德国人和曰本人那样将民族优越
挂在嘴上,但却总是不经意
在行动中,这其实更加容易坏事。也正是因为忌讳这一点,欧
云干脆大方到底,不仅将之前最高统帅部派的一帮子高级军官都召了回去,甚至连司令部也只派了李子安一个人。
欧
云这种毫无保留的信任,且不说是否确实将蒙古军官的心给收买了,但是至少收获了古德里安的信任。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古德里安虽然不満欧
云当初给自己挖的坑,但是在蒙古集团军的事情上却是兢兢业业,十分尽责。
古德里安的风格向来是开门见山,与会的众人也都习惯了。所以当他直接出示命令,告诉大家近期将会有大的军事行动的时候,众人并没有表现出异样情绪。
“…伞兵队部将会配合我们进行这次攻略,我现在需要強调的是,这是一次空地协同作战,所以,在座的诸位包括我都需要改变一下固定思维,不能单纯的以为这只是一次寻常的战役…”
同一时间,欧洲,匈牙利的德布勒森正在爆发着一场规模空前的战车集团决战。
参战的双方,攻方为德国国防军下属的洲非方面军一部,守方则为德国
卫军下属的东方方面军。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或者说因为参战双方都是德国人的原因,就好像欧
云和小泉敏一郎总是刻意多让战斗在境外发生一样,德国人之间爆发的这场內战进行到现在,德国国防军和
卫军高层也都开始刻意的选择境外决战,于是,欧洲其它家国可就遭殃了。
这场决战,单从兵力和装备的
能及数量而言,德国国防军占据绝对优势。隆美尔响应德国国防部号召,从北非带北非方面军回欧洲参战之后,一路上收编了太多的德国国防军以及部分
卫军,于是,当他率部出现在匈牙利和乌克兰
界处时,其麾下的队部已经多达二十一个师将近三十万人,而其麾下的装甲战车队部也多达七个师,拥有的坦克和战车多达两千余辆。
算是德军国界的骄傲,作为世界上首先认识到装甲集群作战优势的家国,德国的将军们远比其它家国的将军们更能理解装甲集群作战的意义和效率,所以他们也总是能够在这一领域建立不世功勋。
欧洲现在的战况,匈牙利算是德国
卫军所掌控的为数不多的欧洲家国之一,也正是基于此,德国国防军才会将攻克匈牙利列为优先等级。
uMuxS.cOM